自媒体时代理工类高校美育价值及路径探析

2019-09-10 07:22孙立伟魏菲
关键词:自媒体

孙立伟 魏菲

摘 要: 伴随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快捷便利地享受网络信息的同时,也面临一些负面冲击。高校美育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人格塑造以及審美品位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自媒体时代理工类高校美育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消除社会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彰显美育的人文关怀,同时注重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突破传统,善于利用各种自媒体手段加强美育平台建设,拓宽美育教学思路以推动理工类高校美育健全长效发展。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美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19)-02-0089-06

自媒体(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1]。以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为代表,以其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信息普泛化和高度的交互性等优势受到广大民众尤其是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有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多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自媒体获取网络资讯,自媒体是其娱乐、社交的重要媒介[2]。自媒体的盛行在改变青年学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审美领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部分学生出现的审美失衡,随波逐“丑”现象必须引起高校美育界的重视。理工类高校由于其教育重点偏重工科,客观程度上忽视了广大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往往只注重学生在科技能力、创新能力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提升而低估了美育对青年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所起的潜移默化地积极作用。学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为社会输出人才的质量,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尤其在自媒体盛行的当下,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杂糅交错地冲击到大学生面前,理工类高校更应加强美育教学,使广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真善美有一个精准地判断,为自己的健康发展找准定位。高校美育在现代教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针对理工类学生的培养中,高校更应大力提倡美育教学,将大学美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一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工类知识,更应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全面的发展,使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因此,自媒体时代如何加强理工类高校的美育工作仍是摆在美育工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与此同时,各种自媒体形式的广泛运用,也给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自媒体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交互性,每个个体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与传播者。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者应有效地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各种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自媒体形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3]地引导学生在对不同美的欣赏与品鉴中,提升其审美知识、审美情感、审美道德的素养,使学生们在更为宽广的视野中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体验到“真” “善” “美”的实质与精髓,并能创造美,传递美。近年来,国内美育方面的成果主要集中于传统媒介视角下的美育方法、路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但从自媒体视角下探讨理工类高校美育的成果还很少。因此,研究自媒体时代理工类高校美育存在的问题及美育的价值及路径等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揭示自媒体滥行给高校学生带来的视觉与心理冲击,探讨分析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及如何在信息开放、流动、迅捷更替的自媒体时代顺利推进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

一、自媒体盛行对大学生审美判断的消极影响及优势所在

(一)大学生审美失范表征

1. 道德失衡,审美取向偏离正轨

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渐渐惰于钻研。他们远离纸质文献,沉湎于虚拟网络世界,冷淡于现实中的事务却专情于虚幻的空无之中。他们的阅读比较零碎,思维方式偏离正轨且不成体系。自媒体的碎片化特征使大学生信息读取的路径固化,正在不断消解和重建他们的思想和政治认同[4]。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中,各种审美泛化无处不在,社会上偏颇的审美价值趋同使持久、严肃的美学意蕴架构轰然崩塌[5]。

2. 心理失控,审美提升路径受阻

大学阶段,青年学生要在思想上完成从依赖父母、老师到独立思考的转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阶段逐渐成熟,其心理也由不成熟而日渐健全。而在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环境影响及自身心理承受力至关重要。但现实中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不乐观。在各种新技术与新媒介的持续冲击下,青年大学生脑中传统的审美概念不断被解构、重建,其审美概念与审美行为也已发生异变。这种分分钟创造“美”,瞬时间泛滥“美”的宣传图式,使传统美学意义上经由感观、体验、思考、创造为一体的美学过程缩化为“感观→创造”,然而,其间被剥离的“体验”与“思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价值所在。自媒体的社会化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及交往方式,虚拟世界交往引发的对现实世界的麻木与漠视,直接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甚至世界观发生倾斜,完全阻断了他们对真善美追求的路径。

(二)自媒体对理工类学生审美塑造的积极作用

1. 受众群体数量庞大

青年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适应程度优于社会其他阶层,自媒体时代张扬的自由、平等、开放等理念最先俘获住他们的心灵。同时,自媒体与生俱来的及时高效、频繁互动等特点使得人们的交流日益紧密,生活节奏愈发加快。自媒体的诸多特征契合青年人的心理需求,因此,各种新兴的自媒体形式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宠。有调查显示,约15%的大学生认为自媒体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甚至认为自媒体已成为其生活必需品;约60%的大学生认为自媒体对自身影响比较大,对其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足见自媒体对大学生影响程度的深远[6]。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数量可观的高校大学生正逐渐发展成为自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

2. 审美领域无限扩大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去中心化”使得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各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显现出若干个具备一定中心控制能力的节点,各层次的节点又在不断的信息演化中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中心”。这种信息突变式的传播形式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因受多方角力而日渐式微,也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向多领域发展提供了可能。自媒体兴盛之前,理工类高校学生接受美育的形式较为狭窄,除了课堂教师的教学外,还需进入画院、艺术馆、音乐会等地点亲身接受视听体验,此种途径无疑耗时耗力,成本巨大。各种自媒体形式兴盛之后,借助于高速网络,青年学生可第一时间获知审美范畴内的各个知识点,相关背景、历史沿革及未来趋势等的相关资讯。同时,由于自媒体提供的信息较为宽泛,也使得理工类学生接触的审美领域向更多层面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各色人群、各个领域的诸多方面均可在自媒体终端显现,大学生也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社会方方面面中真假、美丑的熏染。总之,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得理工类学生的审美范畴向多领域发展有了可能。

3. 审美时间最大延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渠道也从最初级的报纸、广播,继而电视、计算机发展到如今的手机终端。各种自媒体形式在智能手机上的广泛应用也使得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获取挣脱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转变成即时即地接收信息。无论人们身处何时,置于何地,只要拿起一部智能手机,社会上各种信息便迎面扑来,可以说,智能手机打开了人们通往社会的入口。理工类学生虽身处象牙塔,身体被局限于大学校园之内,但通过智能手机却无时无刻不与外界联系,这种7×24小时在线,实时感受社会各方信息嬗变的生活方式为广大学生了解社会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自媒体对青年学生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对大学生审美领域的扩展、审美能力的提升所起的积极作用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借助各种自媒体形式,青年大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欣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几个小时或去某艺术机构的一段时间,而是将时间扩充于其主观能动地接触审美的任一时刻。可以说自媒体的运用使理工类高校学生在审美行动上,有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二、自媒体时代理工类高校美育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美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媒体时代的繁荣兴盛,又为我国理工类高校的美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助力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可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宗旨与核心任务所在,为当下教育包括大学生美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政策的提出,是决策者在综合分析当今社会形势下做出的正确选择,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德育”的重要地位: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7]自媒体时代理工类高校的德育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雖然总体发展良好,但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品德行为仍逐渐偏离正轨。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使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能够顺应这一思想要求,通过注重青年学生的美育培养,使其道德品质在真善美的范畴内得以重新建构。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家把德育作为美育的核心,把美育作为德育的基础,对美育功能的理解也多偏向于使情感高尚,使趣味脱俗,其中的道德意味十分明显[8]。可见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与立德树人的理念并行不悖。

(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美育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及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9]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求,也是高校的责任。新时期的高校美育倡导自由、和谐、友爱、诚信等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的精神不谋而合。自媒体时代一些青年大学生在社会纷繁的信息冲撞中迷失自己。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则应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中开展,倡导学生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并借助自媒体的传播速度与影响广度,以传统文化中“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生存智慧,教育学生超越人性中的虚伪,丑恶、达到心灵的升华与净化。教导学生不以个体的得与失来衡量利益关系,不以感官欲求的满足作为追求目标,而是以平等、包容的心态待人接物,在这一过程中自由、平等、文明、公正、诚信、友善等理念深入学生心灵,使其主观意识世界自然生成抵御时下畸形发展的拜金主义、媚俗主义、唯利主义的能力。因此,培育和树立青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将审美教育作为重要路径[10]。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三)健全大学生心理培育机制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总体要求: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大学时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必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出自卑、嫉妒、孤独、报复、困惑等心理障碍。理工类高校美育的开展,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和解放,使学生负面的情绪得以疏导。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从发现问题开始,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高校美育能够使大学生的心理结构趋于完整、平衡与和谐,使人的心态发展趋于健康。基于此特点,美育可为自媒体时代理工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机制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可行性途径。

(四)引导理工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对理工类学生审美取向造成巨大影响。当前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媚俗化和追求享乐主义的特质,势必造成大学生的审美取向出现低俗化、表面化的大众审美倾向的混乱现象。这种现象带来的审美心理畸变,会使大学生的生活观念受到影响,甚至生存状态遭到改变。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先锋,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主力军。其对审美的领悟程度,侧面反映出时代发展的理性需求。理工类大学生只有在具备正确审美取向的前提下,才能不被社会各种乱象所误导,才能正确看待欣赏身边各种形态的美,才能分辨是与非,善与恶,具备抵御畸形审美形态的免疫能力。在自媒体时代开展美育工作,通过人文精神培养和传统道德教化,完成对理工类学生审美价值形态的重新构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取向,同时也“引导着大学生以美辨丑、以美明理、以美引善,构建完善、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11]因此,理工类高校美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整体高校美育工作的进程,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

三、自媒体时代理工类高校美育的实现路径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们过多的追求互联网上的感观刺激,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宣泄于无拘束的虚拟世界之中。无论个体艺术修养如何,都可以无门槛地发布自己的“艺术”观点,推送自己的“艺术作品”。当现代技术正在慢慢侵蚀高校传统的审美规范时,可悲的是青年学子们身处其中而不自知。思考被淹没在无聊刺激、充满欲望的庸俗文化中,人们真正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和为什么不思考[12]。当青年个体盲目无措地追随时下庸俗的审美文化趋同时,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者们只有推进学校美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优化美育教育路径,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审美不端现象对大学生的侵袭,将健康向上的美育正能量推广扩大。

(一)重视健康人格养成,彰显美育人文关怀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繁荣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充斥着各个媒介终端,这种应接不暇地碎片化信息切断了人们阅读的连贯性、系统性,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趋向于片面化、偏执化。加之各种开放阅读不限制人们的自由评论,一些消极、堕落、反社会的情绪时常见诸各媒体终端。青年大学生涉世未深,一些不端的社会乱象极容易左右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对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思想过于激进,对社会现实不满,过早地出现悲观厌世情绪,其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亦愈趋偏离正轨。理工类大学美育工作不单单要将美育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们去思考生命本真的价值等问题,要把培育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作为美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人文精神是教育的基础,脱离人文精神的高校美育工作只能淪为一种形而上的教育范式,是不真实不完整的。在理工类高校美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将人文精神体现于其专业知识的传授之中,要引导学生看清当下伪艺术品的真实面目,自觉摒弃各种自媒体终端发布的低俗、媚俗艺术作品对自己的侵扰。同时,美育工作者应从适应青年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去分析美育问题,要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格为终极目标,需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个体灵魂的塑造,应是由内及外去关爱他们,关注他们未来人生的价值取向,此点正如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大学)选址提案中所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13]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美育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健康完善人格的使命,大学教师在青年学生心中的形象更加崇高。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高校美育教学健康良性运作的重要保证,理工类高校应切实加强对美育教师的重视及培养,同时,美育教师应自觉抵制各媒体终端推送的不良信息对自己的侵蚀,做到能判断,讲责任,有担当,重使命,时刻以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理工类高校在美育教学工作中,也应适当引进专业人才,建立美育教研工作室,鼓励学科带头人在本领域起领导示范作用。要定期举行培训研修,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本部门或校外各高校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各项艺术培训。完善考核机制,将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师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同时,要遵循理工类学科美育教学规律及专业特点,构建更加契合学科特点的评价体系,调动及激发高校美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探索理工类高校美育新思路

传统的理工类高校美育教学,多倚重书本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偏弱,且由于教材出版时间久远导致书中有些事例与现实脱节,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难免不够深入。蔡元培先生曾在其美育观点中指出:动物的羽毛、声音,云霞风雪的变幻,文学美术的进化,文学、美术家的轶事都可以作为美育的资料。蔡先生的这一论述为我国高校美育教育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随着各种自媒体终端对青年学生的介入,社会上各种“美” “丑” “善”“恶”现象持续不断地充斥着学生们的主观世界。高校美育工作者有责任,更应有能力为学生辩明善恶美丑,应以“审美”为核心,积极采用自媒体终端近期推送的一些广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作为分析实例,为学生深入讲解“真” “善” “美”的实质。如时下社会对整容的热议,对各种网红、主播的迷恋推崇,对消沉、低迷歌曲、影视艺术的追捧,对影星婚礼的关注度高于国内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皆可作为美育分析素材。通过对这些事例及时耐心地讲解,使青年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外在美、什么是心灵美,什么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什么是应该抵制和唾弃的。这些自媒体推送的事例,实效性强,且在青年学生中影响较为深广,对其进行审美意义上的解读一方面能够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美育教学更接地气,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与美的感召。因此,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者在讲授好基础美育理论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搜集各自媒体终端推送的具有美学分析意义的事例,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美、评价美的能力,通过审视自媒体推送的一些具体可见的事物现象,来锤炼他们的审美技能,使青年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运用多种自媒体手段,加强美育平台建设

我国理工类高校美育教学模式大多陈旧,授课方式多为开设选修课,美育教师授课内容常年固化,对美育的实质宣讲的不够深入,学生的艺术体验、艺术实践环节也相对匮乏。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增量固然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意识领域,给人们的思维行事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但各种新兴媒介的盛行也给理工类高校美育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发展契机。自媒体时代的美育工作不应只将目光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范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美育手段也需不断创新,需突破传统教育的概念,尝试借助各种自媒体终端进行美育教育的新途径。广大青年学生对各种新兴的自媒体媒介有着天然的接受热情,采用自媒体途径进行美育教学是符合青年学生教育成长规律的有效尝试。自媒体种类不同,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各种诙谐、幽默的消息,辅以音乐、视频等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使青年学生对自媒体内容欲罢不能。理工类高校美育教学应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一特点,将课堂上枯燥单调的美育教学内容巧妙地糅合进各种自媒体形式中,借助自媒体方便灵活,接受适应性强的特性,使课堂上深奥难懂的美育理论,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广大青年学生。如鼓励高校学生关注微信平台美育公众号,代表性的有: “京师美育”、 “悲鸿美育”等,此类公众平台主要倡导以多种艺术形式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在实践与探索中,发掘艺术作品之美;或由高校美育主讲教师建立微信平台班级美育研讨群,积极为学生开辟答疑解惑端口,鼓励学生放开思路,将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表达出来。主讲教师也应在第一时间积极回应学生的疑问,耐心细致地解答,为其美育学习扫清障碍。同时,教师也可在班级群内积极推送美育教育推文,或与学生共同录制美育小视频,发送到群内共享等等途径都是很好的美育教育新尝试。借助自媒体终端进行高校美育教学能够将课堂与线上平台完美结合,有效弥补了传统美育教学模式的弊端,这种丰富多样的美育教学形式,即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又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美育教学不再单调乏味。对提升高校美育教学效果大有裨益。因此,理工类高校美育教育工作者应广开思路,积极探索多种自媒体手段与美育教育结合的新途径,有效地提高大学美育教育被青年学生接受的深度与广度,充分调动起理工类大学学习美育的积极性。

四、结语

本文对自媒体盛行为高校学生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并通过理工类高校美育的价值分析,探寻到自媒体时代理工类高校美育的实现路径。此项研究突破了先前侧重影响和弊端的研究局限,着力从自媒体自身角色转变入手,使其由不良信息的传播者转换成美育宣传的承载者,从而将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落到实处。理工类高校美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创新形式,拓展思路,增强自身的引导力和传播力,才能切实做好美育工作,做“弘扬中华美育精神”[14]的践行者和引领者。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自媒体[DB/OL]. 百度网,[2018-12-2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7%AA%E5%AA%92%E4%BD%93/829414?fr=Aladdin.

[2]  张丽红. 自媒体对大学校园流行文化的传播与引领[J]. 传媒,2016(15): 77-78.

[3]  习近平. 在文藝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 延安文学,2015(6): 4-15.

[4]  段然. 自媒体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 47-49.

[5]  侯李游美. “自媒体” 时代的审美现状与思考[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1): 124-128.

[6]  高潮,张璐. 浅析自媒体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 传媒,2017(18): 82-84.

[7]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6):6-9.

[8]  杜卫. 审美功利主义[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7.

[9]  杨自伍. 教育:让人成为人: 西方大思想家论人文与科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6.

[10]  王珍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育路径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80-85.

[11]  姜亚琳. 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路径研究[J]. 知识经济,2017(14): 179-180.

[12]  尼尔·波慈曼. 娱乐至死[M]. 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5

[13]  高平叔. 蔡元培史学论集[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58.

[14]  习近平. 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N/OL]. 新华网.2018-8-30.  [2018-12-20].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 ics/leaders/2018- 08/30/c_1123355775.htm.

Abstract: Despite easy access to network inform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suffered from some negative impacts of "we-media" era. Aesthet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students′ moral cultivation, artistic appreciation, personality shaping and improvement in aesthetic taste. In the era of "We-media", educators of aesthetics in polytechnic institutions should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negative social information on students and highlight the humanistic car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lso, they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various we-media means to buil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platform, thus inspiring new ideas to promote sound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Key words: we-media; university aesthetic education; methods

猜你喜欢
自媒体
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自媒体对高中汉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创业策略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审视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