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蕾 沙涛
【内容摘要】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印度政府对该倡议始终缺乏积极回应。本文以印度英文媒体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的相关新闻报道,重点分析报道的总体特点、主要议题和倾向性,勾勒印度英文媒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概况,并对中国外宣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印度媒体;涉华报道;“一带一路”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但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南亚大国,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却始终心存芥蒂。研究印度媒体“一带一路”报道的特点、倾向与主要议题,制定应对策略,对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印度媒体“一带一路”报道对中国形象影响的研究有所增多,但多数从地缘政治、经济的角度出发,①在传播学研究中,仅有少量以单一媒体为对象的个案分析,而从宏观层面对印度媒体“一带一路”报道进行的研究却鲜有所见。
印度媒体按照所使用的语言可以分为印度语言媒体和英文媒体,尽管英文读者占比例很小,但印度英文媒体对该国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舆论影响力。在印度,关于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大多出自英文主流媒体,对公众的中国认知最有影响力的是那些经常在英文媒体上发表意见的非政府战略层面的分析家、退休将领和退休文官。②由于英文媒体在印度传媒市场影响力大,集中反映印度政府与高层的声音,受到印度受过高等教育群體的普遍关注,因此本文以印度英文媒体为对象,不含印地语等其他语种的印度媒体。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印度英文媒体(以下简称“印媒”)“一带一路”报道为样本,以“Belt and Road Initiative”“One Belt and One Road”为关键词,利用Factiva专业数据库,检索出3211篇报道作为研究对象。
一、报道总体特点
(一)报道量总体走向平稳,峰值与中印外交热点相关
从报道占比来看,印媒“一带一路”议题报道量(3211篇)仅占同期涉华报道总量(148374篇)的2.16%。印媒“一带一路”报道量总体走向平稳,但出现过两次舆情峰值,即2018年4月(386篇)和2018年6月(382篇)。2018年4月的报道高峰源自2018年3月底起中印关系出现明显回暖迹象,虽然印官方仍坚称“不会接受侵犯印主权的项目”,但印媒在“一带一路”报道上态度变化明显,不再是此前的“群起而攻之”,而是一方面揣测印政府缓和姿态的可能性,甚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印度的巨大机会、不应排斥印中合作”等看法;另一方面关注中国表态,如报道中国商务部长钟山访印时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与莫迪提出的“来印度制造”计划同步开展的提议,报道热度延续至5月初。而2018年6月,印媒聚焦莫迪政府在上合组织峰会上再次拒绝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表态,关注印度成为峰会上唯一反对该倡议的国家,普遍支持政府立场,认为这维护了印度国家利益最大化。2019年2月,印巴紧张局势与边境冲突成为印媒当月的最大关注点,“一带一路”报道量在本研究时间段内处于较低水平。
(二)报道总体倾向
本文将报道倾向分为积极、中立、消极三大类。“积极”指报道的总体倾向友善,评判要素包括:支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建设性意见,重视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息来源等;“中立”指报道的总体倾向客观,未出现明显的感情指向,评判要素包括:报道时力求就事论事,描述事件背景时未有意投射主观倾向予以暗示,引用消息来源时各方观点体现较为均衡,基于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范围内的关切与疑虑等;“消极”指报道的总体倾向负面,评判要素包括:基于怀疑、假想、臆测而非客观事实评判、影射或指责“一带一路”倡议,倾向于选用对中国不利的消息来源与负面视角等。
印媒“一带一路”报道以消息性报道居多,但就分析和评论的态度而言,总体倾向较为消极,多从国家主权角度出发,强硬反对“一带一路”倡议,认为中国不顾及印方关切;对中巴经济走廊充满顾虑,认为这是中印对“一带一路”倡议分歧的症结所在,担忧这将挑战印度对南亚的“领导地位”以及既有的多边外交格局;渲染“一带一路”倡议为所在地带来“债务陷阱”的风险,等等。从报道用语的情感倾向来看,主流媒体用语总体相对克制,非主流媒体则往往使用煽动性较强的话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三)报道量在各媒体中的分布
从“一带一路”报道的来源分布看,为数不多的几家主流印媒引领着舆论风向,其中,《印度斯坦时报》(382篇)、印度报业托拉斯(327篇)、《经济时报》(234篇)、《印度时报》(227篇)四家媒体的报道量大幅领先,占印媒该议题报道总量的近四成(36%);同时,由于印度传媒市场发达,中小媒体的报道量占比也不容小觑(45%)。以报道量前100家的媒体为例,前10家均为主流印媒(见图2),共发布相关报道1760篇,占总量(3211篇)的55%;其余90家的报道量共计1430篇,平均每家发布16篇报道。总体上看,非主流媒体对这一议题关注不多。
(四)媒体与政府态度比较
总体上看,印媒与印度政府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态度较为一致;但是,在具体议题和事件上,一些印媒也会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
政府层面上,莫迪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贯对“一带一路”倡议持保守立场,认为其危及印度主权;但同时坚持“多极化”“不结盟”的安全架构,如不参与由美日澳出资的、旨在反制“一带一路”倡议的亚太基础设施项目。
媒体层面上,普遍支持印度政府立场,对“一带一路”倡议多持排斥、反对甚至攻击的消极态度。但是,也有部分印媒持较为理性的立场:一是客观传达各方的积极声音,二是从中印关系、中国整体发展势头、“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度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出发,分析两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可能性;三是从印度自身利益出发,客观对待来自美国等外部的力量与声音,如对于美国鼓吹建设“自由而开放的印太”,有印媒认为,由美国主导的策略对中国不利,也未必就对印度有利。
二、印媒“一带一路”报道倾向性分析
本文将报道倾向性的标准设为相应媒体消极报道与积极报道的数量对比。如前文所述,印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普遍以中立倾向的消息为主。但是,集中反映一家媒体观点的不是篇幅较短的消息性报道,而是分析与评论。因此,倾向性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分析和评论,而消息性报道则不列为考察指标,只作为了解相应媒体报道特点的一个辅助参考视角。
总体而言,印媒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对“一带一路”倡议没有给予支持态度。不过,以印度报业托拉斯为代表的个别印媒,倾向较为均衡,部分报道较为积极;而一些总体倾向较为消极的媒体,偶尔也兼顾平衡,报道对中国有利的消息。鉴于印度主流媒体在该国传媒市场的影响力,以下选取“一带一路”相关报道量前6位、同时也是较具代表性的印媒,对其进行倾向性分析。
(一)《印度斯坦时报》
报道及时,消息性报道较多,倾向较为均衡,存在部分较为消极的报道。消息来源主要包括印度政府官员及中国官方表态等;关注中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称“中国急于与印度讨论中巴经济走廊事宜”,“需要消除对该倡议经济利好的怀疑情绪”;报道称印度寻求调整对华关系,但出于“主权”与“核心利益”考虑,不会签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炒作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存在“债务问题”,宣扬印度和日本应合作发展“一带一路”替代性方案。
(二)印度报业托拉斯
以消息性报道为主,倾向较为客观、均衡。消息来源主要包括中国领导人讲话、外交部等官方机构表态、各国政界和军界人士、学者、西方媒体等。总体而言,印度报业托拉斯是印媒中对中国较为友好的代表性媒体,在报道中较为及时传达中国官方声音,如引述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发言人张业遂的回应,指出将“一带一路”倡议定义为“地缘政治工具”是误读;传播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积极进展和良好效应,相关报道涉及“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对尼泊尔经济的促进作用、斯里兰卡官员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该国发展经济提供了机会等;反映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性声音,如报道了前印度驻华大使康特的表态,指出“虽然印度存在关切,但印中关系仍需保持在建设性轨道上”。
(三)《经济时报》
秉持亲政府立场,报道较为均衡,存在部分较为消极的报道。该报支持、肯定莫迪政府的立场与工作,肯定政府外交成就,称政府在“一带一路”问题上“自信地处理对华关系”;支持印度寻求地区影响力,提供“一带一路”倡议替代性方案;消极性报道的代表有:诋毁“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制造出一个“东中国公司式的中国”;称中国为解决“一带一路”国际商事纠纷而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或将导致通过中国单边条件条款解决争端,令人担忧;援引美智库报告称,“一带一路”参与国家面临“债务陷阱”的风险。
(四)《印度时报》
消息性报道较多,倾向以均衡、中立为主,存在部分较为消极的报道。消极报道的代表有:印美澳日四方对话欲推动实施联合基建计划,以作为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替代方案;称“一带一路”倡议并未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非议中国设立“一带一路”巡回法庭或导致从中国单边出发解决相关争议;炒作“一带一路”倡议投资产生很多“白象”经济问题。
(五)《印度教徒报》
以消息性报道为主,倾向较为均衡,长篇观点性报道为数不多,但基调较为均衡甚至积极。报道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南亚仍然颇具吸引力;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印巴三方合作机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框架,可以成為印巴问题的解决方案,莫迪在“一带一路”倡议上受到其顾问的误导,因中巴经济走廊而反对该倡议是近视的做法;同时,该报称中国尝试争取全球主导地位,“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强化中国地缘政治与经济影响力。
(六)亚洲国际新闻通讯社
对“一带一路”倡议持否定态度,观点与评论往往较为绝对,但并不排斥发表较多关于“一带一路”倡议进展的消息性报道。消息来源广泛,包括西方国家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官方机构及官员、非政府组织、专家、西方媒体、反对派活动人士等。常引述西方智库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报告。典型的消极报道角度包括:渲染他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切与怀疑,乃至实施意识形态攻击;援引西方智库与媒体的报告与言论,称中国抱有霸权主义企图,批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令各国进一步落入中国“势力范围”,或导致民主与独裁之争,称欧洲抵制我“一带一路”倡议;炒作中巴经济走廊,称其导致巴国内治理与人权状况恶化;渲染“一带一路”倡议对他国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等。
三、印媒“一带一路”报道的主要议题
在印媒的“一带一路”报道中,消息占据多数,此类报道大多关注中印两国官方就“一带一路”倡议的表态。印媒对议题的选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按关注度从高至低排序,依次为:明确表达印政府或该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对态度、顾忌中巴经济走廊“侵犯印度主权”、恐惧印度“南亚影响力”遭到削弱、鼓吹全球外交秩序遭到挑战以及寻求“一带一路”倡议“替代方案”。
(一)明确表达印政府或该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对态度
相关报道再三宣称反对“一带一路”倡议;称“一带一路”倡议给所在国家带来沉重的债务压力,惠及当地民生的说法不能成立。
(二)顾忌中巴经济走廊“侵犯印度主权”
报道担忧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印巴关系中占据主动,警告巴基斯坦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导致其依赖于中国;对中巴经济走廊顾忌重重,认为危及印度多方面利益与安全,称中国没有充分考虑到该计划在领土争端上的普遍敏感性;关注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支持阿富汗经济重建,揣测中国是否有意削弱印阿关系、中巴经济走廊是否为此服务,担忧此举刺激阿印对立。
(三)恐惧印度“南亚影响力”遭到削弱
报道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建设进展;称“一带一路”倡议涉及中印影响力之争、实为中国试图改写全球经济格局之举;认为印度虽对该倡议持强硬姿态,但中国正加大在南亚的控制力;对邻国“未经与印度磋商”而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感到不满。
(四)鼓吹全球外交秩序遭到挑战
报道称“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单独构思、创建和开展,因此中国必然要求对其有发言权;呼吁国际社会须防止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扰乱”国际规则;放大欧盟等国际组织对中国倡议的相关批评声音。
(五)寻求“一带一路”倡议“替代方案”
通过“抑人扬己”的方式,诬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对南亚投资旨在控制其自然资源;对于其替代方案推进较为缓慢的原因,一方面承认资金相对短缺,另一方面强调其原因是“和北方对手(中国)相比,印度更为尊重当地的民情民意”;期待印日合作推出替代项目,反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以下沿用上文策略,仍选取 “一带一路”报道量前6位、同时也是较具代表性的印媒,比较分析这6家媒体对上述五大主要议题的报道比例,以反映主流印媒“一带一路”报道的选题取向与情感倾向。
如图4所示,以上6家主流印媒“一带一路”报道的前三大主要议题均依次落在“印方反对态度”、“中巴经济走廊”以及“印度在南亚影响力”上,这反映了印主流媒体在 “一带一路”议题上的关注领域高度契合;另外两个关注点,即“全球外交秩序变化”与“‘一带一路’倡议‘替代方案’”,也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但是关注度相对较小,且关注比例在不同媒体中存在高低波动。
需要说明的有两点:首先,主要议题反映的是媒体的关注点,不能反映该媒体对相关议题的倾向。需结合媒体相应的倾向性,对议题进行细化,予以具体分析。例如,如图4所示,印度报业托拉斯、亚洲国际新闻通讯社虽然均对“印方反对态度”的报道量较大,但是,印度报业托拉斯主要着眼于较为客观地传达印官方的反对态度,而相比之下,亚洲国际新闻通讯社的视角则较为复杂,消极倾向与积极倾向报道均占相当比例。其次,从百分比占比数据来看,存在重叠统计现象。因为一篇报道往往涉及多个议题,所以存在将同一篇报道归属于多个议题的情况。
四、对中国外宣工作的对策建议
印度官方及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立场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印度也是极少数未公开表态支持这一倡议的。做好“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宣传工作,任重道远,须稳步推进,着眼于长远。
一是要及时回应印媒不实言论。
对于印媒渲染、捏造的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不实言论,须及时澄清与回击,避免引起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焦虑和恐慌。印媒的不实言论既包括对 “一带一路”倡议的曲解,也包括从其固有立场出发予以的消极解读。对于印媒所谓“‘一带一路’倡议危及印度主权”的言论,中方一方面要守住红线,在原则问题上不可让步,另一方面还需讲究策略,避免陷入“口水仗”的无意义怪圈。在此,巧设议题、带动印媒舆论走向属于上策。
二是加强对印媒的精细化疏导工作。
印度传媒市场繁荣,媒体的对华倾向存在差别,中国应针对性地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工作,建立健全各层次的沟通、合作与共享机制,同时以大国自信的姿态,维系友华媒体,争取中间媒体。同时,不放弃认识存在偏差的印度媒体,推动其逐渐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需要强调的是,部分印媒批评印政府排斥“一带一路”倡议属于短视行为,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些积极看法与对策。中国宜高度重视此类媒体,进一步发挥其传播效果,以点带面,争取积极的声音在印度传媒市场得到尽可能广泛的传播。
三是宜讲好“小故事”,增进印度普通民众的认同感。
在加大对印宣传力度的同时,注意确定有效的报道切入点,宜从普通民众的视角入手,讲好沿线国家鲜活的成功故事,重点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度经济,特别是民生领域的切实好处,增进印度普通民众的认同感与支持度。当前,印媒设置议题时往往从“主权”“领土”入手,营造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便属“政治不正确”的错误倾向。当前印度失业率居高不下,推动中印就“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合作实为双赢之举,中国媒体宜从印度民生领域角度设置议题,从而引起印度民众的共鸣,引导其开展理性思考。
四是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增进中印民间层面的友谊与互信。
应继续重视加大中印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培育相互理解、尊重與欣赏的总体舆论氛围,促进实现互信与民心相通,尽可能化解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目标、动机等各方面的误解。
(责任编辑: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