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教学应凸显舞台意识

2019-09-10 07:22谭付波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9年2期
关键词:周萍周朴园雷雨

谭付波

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的综合体,是以塑造舞台形象为目的的直观艺术。剧作家为了演出而创作的剧本,我们称之为“戏剧文学”。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类体裁,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

一、戏剧文学教学现状

1. 戏剧文学被教材边缘化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为例,仅仅在必修4第一单元节选了中国古代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中国现代话剧——曹禺的《雷雨》,以及西方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三个篇目,外加名著导读部分给出的莎士比亚戏剧。由此可见,戏剧选文少之又少,虽然都是名家名篇,但是不能完整地代表世界戏剧文学的最高成就,更不能完整体现戏剧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2. 戏剧文学被教师弱化,被教学同质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人为地挤占、压缩戏剧文学的课时,在教学过程中不讲、少讲。即使是讲,戏剧文学也被教学同质化,有的被当作小说讲,如曹禺的《雷雨》,简单地分析人物形象,介绍角色关系,提炼中心思想;有的被当作文言文讲,如关汉卿的《窦娥冤》,一味地分析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文翻译。这样同质化的讲授,基本上忽略了戏剧文学的文体特征。

3. 戏剧文学被考核、考试淡化

戏剧文学虽然与诗歌、小说、散文相并列,但是由于高考考试大纲的内容对于戏剧部分基本不涉及,所以纵观高考语文试题,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没有出现对戏剧相关知识的考查,这就造成了教师不教、少教、乱教,学生不学、少学、乱学的现状。

著名教育家李希贵说:“我感觉到,在这场改革中,对学生震撼最大、影响最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戏剧课。”面对高中戏剧文学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有限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体现戏剧文学的文体特征,凸显戏剧文学作为戏剧的基础和根本,体现戏剧意识,将戏剧文学推向舞台,回归舞台,充分体现戏剧文学的“戏剧味”“舞台性”。

二、戏剧文学回归舞台的意义

1. 有利于把阅读还给学生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安排戏剧文学回归舞台,由学生来演出,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地阅读戏剧文本,这样学习就发生在了学生身上。以曹禺的《雷雨》为例,这是一部四幕话剧,这四幕戏被安排在夏日某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之内,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发生,戏剧时间和场景都高度集中,但剧情的时间跨度却达三十年。三十年前剧中主人周朴园和鲁侍萍是一对恋人,并生有两个男孩,当时的周樸园是富家公子,鲁侍萍是周家侍女,二人地位悬殊,鲁侍萍在大年夜带着刚生下两天的小儿子被赶出周家。课文教材部分是《雷雨》的第二幕,发生在午饭过后,三十年后的“今天”,周、鲁在经历了人世沧桑后意外重逢,剧情发展突转,如果学生没能了解三十年前的恩怨,势必不能顺利解读课文节选内容。由于需要了解戏剧情节、人物形象,学生就必须阅读整个《雷雨》文本,以及相关的书籍,其实也就是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种阅读是自愿的,这种阅读更全面,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仔细品味语言,从而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习得语言、感悟语言、品味语言。

2. 有利于学生创设情境,感悟人性

想要演好一出戏,就需要充分回归时代,走进人物,了解人生,感受人性。以《雷雨》为例,周萍打了鲁大海,作为母亲的侍萍,也是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孩子周萍,侍萍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学生就需要设身处地去品味这句话,去了解《雷雨》中四凤和周萍的特殊关系、周萍和繁漪的关系、周朴园和繁漪的关系、周朴园和侍萍的关系,以及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关系,这些都是走进人物,把人物演绎活的前提。

3. 有利于让学生走到舞台中央

学生不只是课堂的中心,也是将来社会这个舞台的中心。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将来能适应舞台、立足舞台,现在的教学就是要尝试让他们站在舞台的中央。例如,教学《哈姆雷特》,可以在开学之初就将全班学生分成剧务组、演出组、协调服务组等小组,让学生各显所长,相互配合。剧务组负责导演、主持、串词等事物,演出组负责各自角色的演绎,协调服务组负责场地、灯光、音响和演出协调。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为了实现戏剧文学的舞台化,将戏剧文学搬上舞台,参加演出的学生自然不用多说,他们需要换位思考,平时教学中千百遍强调的事情,这次,他们会去主动融入,学会感受这个角色的身份,感受他的内心世界,模仿他的一举一动,对他的话语,学会断句,学会抑扬顿挫等。对于没有参加演出的学生,他们需要分工合作——串词、主持、灯光、音响、服装、化妆……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重新站位。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彼此沟通协调、理解支持、包容忍让,这就是一个大范围的语言交流过程、情感体验过程和核心素养提升过程。

我们发现,在戏剧文学推向舞台之前,解读戏剧文学,从而本位阅读,习得语言;在戏剧文学推向舞台之中,创设情境,感悟人生;在戏剧文学推向舞台之时,合作交流,立德树人。教师应给予戏剧文学更多的关注,凸显戏剧文学的戏剧意识,充分发挥戏剧文学的育人功能,让戏剧文学从讲台走向舞台。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让戏剧文学从课本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舞台,从舞台走向生活,将戏剧文学的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重塑戏剧文学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周萍周朴园雷雨
僧院雷雨(一)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雷雨》中的“雨声”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雷雨》(节选)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亲情与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