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阳
摘 要:在每个班级之中,总有那么一个群体会在学业上稍微弱于他人,一般将其称之为学习“弱势群体”。针对这一群体,教师需要采取具体的教学策略,要懂得将他们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脱离这一群体,变得更加优秀。本文就结合相关资料,来分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弱势学生"激励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弱势群体”;激励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将公平教育以及均衡教育推行到位。虽然在每一个班级之中,都存在着“弱势群体”。但是这个群体的学生,没有在智力上存在着问题的,虽然他们可能会存在着厌学、上课走神、学习效率低下以及成绩停滞不前等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明白这一点,要使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班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进步,也才能够将均衡教育落实到实处。由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尝试采用多种针对有效的激励策略,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进而使得他们的学习动机能够被调动起来,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得到增强。接下来,本文将以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在物理教学中激励“弱势学生”的策略。
一、注重激发“弱势学生”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兴趣”,而这一点,也同样是“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弱势群体保持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进行刺激。如果只是采用枯燥、乏味且具有重复性的教学策略,则会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性遭遇失败,从而使得放弃学习。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进行激发。
例如,以“浮力”这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在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可以从“体验学习成功”以及“增加实验体验”两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调动。教师在带领学生探究有关“浮力”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将学习内容进行分层,即“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应用规律”。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他们在对物理现象进行自主描述的时候,是比较容易的,由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在这一阶段来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得这样的体验能够成为一种推动力,来使得学生在此动力的驱使下来对物理规律进行有效的掌握。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学生有效完成第二阶段的目标,从而使得他们与“优势学生”之间的差距被缩小。而在“增加实验体验”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弱势群体”学生对实验的好奇,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比如说,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问,“任何物体都可以在水面上浮起来吗?何种物质在任何水面上都可以浮起来?或者是沉下去?”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后,来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从而使得学生的实验体验感得以增强。而经过如此两方面的有效调动后,最终“弱势群体”便会因为兴趣提升而受到激励,进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学习之中。
二、注重构建“师生之间”新型关系
教师在对“弱势群体”进行激励的时候,比较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注重构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懂得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使得“弱势群体”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从而使得他们的学习动力被激励出来。
例如,以“光的折射”这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例。对于“弱势群体”来说,他们因为成绩较差,所以内心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且对教师给予的关爱有一种渴求。所以,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既需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也需要充当着家长的角色。就比如说,在讲到“光从水中进入到空气中,发生的折射现象”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着重指出,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样一些现象,进而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不要受到伤害”,使学生能够从这样的话语中感受到关爱。这样一种爱的力量,能够对“弱势群体”造成情感上的刺激,进而使得此种刺激能够进化成内驱力,来促使学生受到激励,爱上学习。此外,为了使这个群体的学生受到激励,教师还可以与其进行适度的情感交流。就比如说,在讲到“光从水中进入到空气中,光的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个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让这个群体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一旦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对其有效引导,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提醒下说出答案。一旦能够与学生进行这样适度的交流后,学生便会回报给教师更加真挚的情感,从而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得以促进,当然,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具体的物理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收到“爱”的激励,努力学习。
三、注重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
教师想要使“弱势群体”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展开高效的学习,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因为受到其他成员的建议,来对自身的想法进行改进,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获取学习成就感。如此以来,学生也会在受到其他成员的激励下,更加主动地参与进小组学习中。
例如,以“质量”这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例。在这个课时的教学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对质量单位的意义进行领悟”。由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教学目标,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合理地分组。然后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如“铁钉与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以及“如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弱势群体”在于其他人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会受到他人学习情绪的激励,进而使其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更加高涨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创造出多种激励策略来对“弱势群体”的学习痛点进行突破,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克服“畏難心理”。一旦“弱势群体”能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关心,内马尔他们便会对自己产生信心,进而以此内化为学习动力,取得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韦康乐.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0):104-104.
[2]范映青.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弱势学生自我激励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初中),2017,(12):00147-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