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馥铭 罗健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内容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与日俱增,成为建构区域文化品牌的重要手段。2016年11月,短视频《独竹漂——来自中国的竹舞艺术》在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引起了全世界网友的关注,短短10多个小时点击量就超过了17万次,4600多人点赞。随后这一事件受到了国内媒体转发与关注,各大新闻网站争相报道,使“独竹漂”正式进入了国内外受众的视野。正确运用互联网媒介对“独竹漂”进行有效地传播,对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有效传播具有微观上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 民间文化活动“独竹漂”促进对“多彩贵州”文化的认同、凝聚与传播
(一)“独竹漂”促进了贵州人民对贵州文化的认同
“独竹漂”作为贵州一种文化的独特呈现,不仅是贵州人民对贵州文化的认同,也是作为贵州文化的一个分子融入中华文化的认可一种形式。亨廷顿曾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大家庭最有意义的体认。
区域品牌维系着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文化认同的集中体现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体现了贵州人民共同认可的价值观,但文化认同不仅来自贵州当地人民的认同,也要达成更大范围的受众对贵州文化的认知。将“独竹漂”融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使民间文化与贵州各少数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强化受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认知。
(二)“独竹漂”加强了贵州人民的文化凝聚
通过“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传播,把贵州文化与中华文化紧密地凝聚为一个整体,融入到“贵州精神”的整体中去。文化品牌常常凝聚着国家、民族文化的精髓 。“多彩贵州”作为一个区域文化品牌,包含了丰富而多元贵州的文化和精神,现阶段“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文化内容侧重展现的是黔东南苗侗文化、黔西南和黔南布依族文化、黔西南夜郎文化等,对黔北文化的展示不足。“独竹漂”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黔北文化,反映了黔北人民勇于向前的精神風貌和激流勇进的优良品格,传承发展了“独竹漂”所表现出来的“挑战极限、勇往直前、团结拼搏”的人文精神,丰富了新时代背景下共同的“贵州价值观”。
(三)“独竹漂”丰富了多彩贵州的文化传播
“独竹漂”体现贵州文化具备有强大开放性与包容性,是一个极有传播意义的文化符号。按照文化人类学家R.林顿文化传播阶段划分,“独竹漂”通过接触与显现阶段、选择阶段和采纳融合阶段来完成其传播过程。融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参与到贵州文化形象塑造过程中,直至完全融入“多彩贵州”的文化品牌塑造,完成其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创新,丰富贵州文化传播的内容。
二、 民间文化活动“独竹漂”的传播策略与路径
(一) “独竹漂”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内容生产要有突破
(1)“独竹漂”以内容再生产,从元素上丰富“多彩贵州”的文化内涵。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过程 。“独竹漂”从生产活动到娱乐活动再到表演竞技,是一种具有传承目的的文化生产;从单人表演、竞技项目到团体演艺、竞赛,是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文化再生产,其自身拥有文化内容生产的基础,“独竹漂”以丰富文化内涵为核心进行内容再生产,与红色文化结合,以单元剧的形式演艺红军故事;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以舞蹈的形式演艺少数民族生活等,以品牌内涵扩张,自主自觉地丰富“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内容。
(2)从传播形式上,增强视觉与听觉的感染力的表现形式突出观赏价值。独竹漂”以往都是在自然湖泊、河流中进行表演,虽然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其传统性,但表演单一的空间,可能造成传播形式的局限,在形式上开发新的创意传播成为必要。在视觉上运用现代灯光技术,为“独竹漂”打造美轮美奂的表演场景;在听觉上,把表演与音乐更加有机结合,为“独竹漂”营造独特意境,引导受众感受“独竹漂”韵律与节奏,将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依靠新技术更完美地呈现“独竹漂”的艺术魅力,增强其体验特征。
(3)通过商业广告和公共传播方式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一是经济导向的商业广告。商业广告指由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经营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 ,具有商业性。商业广告通过市场化的营销传播策略和具有独特诉求的传播方式进行商品和品牌的传播,是现代商业传播中很有效果的传播手段。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可以发挥商业广告的功能,促进“独竹漂”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的转化,实现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经济功能。二是形象导向的公共传播。公共传播是一种非商业性的传播形式,通过沟通手段和活动影响公众的舆论和行为,以达到了解、信任和和谐、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创造共享。“独竹漂”可以通过通过新闻报道、公共关系等公共传播的形式,与公众保持长期的交流沟通,传递“独竹漂”的文化价值,将“独竹漂”的健身性、表演性与公益结合,释放“独竹漂”的人文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品牌形象。助力实现贵州文化的影响力。
(二) 以整合品牌传播主导的传播策略创新
整合品牌传播是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通过消费者参与的价值共创的方式来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和价值观认同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多彩贵州”可以以移动社会化媒体为主要平台,与消费者互动沟通,将品牌传播转变成一种社会化活动,实现“多彩贵州”文化品牌核心价值向消费者价值观高度上升的目标。
(1)技术平台的整合:整合技术与传播,扩大“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传播的广度和精度。
强大的技术设施和技术能力,先进的消费者定向技术,提供全方位服务是打造大流量接入口的前提。技术融合、传播媒介整合和跨屏整合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将统一的品牌信息准确的传达给受众,达到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2)价值整合与价值观整合:提炼贵州多元文化中共同的精神核心,将其内容视觉化,促成更好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以多元化贵州文化进行的对外传播,展示了贵州绚烂多姿的文化形态,整合贵州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如以“进取”、“友爱”、“勤劳”、“奋斗”等贴近受众生活反映贵州人民新时代风貌的核心概念,将民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分版块展示,能将贵州文化融合成一个整体,呈现少数民族和民间的文化的同时,促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价值认同。
(3)战略整合:整合内外部传播资源,促进“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传播的科学化。
“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传播模式固化反映出品牌缺少传播人才进行对传播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对传播策略的深入探索与更新。利用外部资源,与专业传播机构进行战略合作,形成有序、系统、科学和与时俱进的品牌传播,共同塑造与传播一致的文化品牌形象是“多彩贵州”实现文化品牌价值需要考虑的重要策略。
(4)跨媒体整合:整合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形成优势互补。
融媒体的理念强调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应发挥到极致,将单一的媒体影响力整合为多个媒体的影响力。“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以往以举办赛事、开展推介会、电视宣传片等传统呈现方式为主,线下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受众参与感,但在信息传播范围方面与互联网媒体相比仍有局限。品牌在互联网媒体上的曝光程度,影响了“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效果,“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应加强对互联网媒体的运用,将传统媒体的体验优势与互联网媒体的范围优势连接起来,如对“独竹漂”的线下活动进行网络实时直播,将现场活动的气氛通过网络传媒,带动更多受众的体验,与受众进行互动沟通,增强受众对“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好感。
(5)跨界整合:整合政府、业界、学界多方力量,助推“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多方的信息和理念的频繁交流,使得各方组织或机构在文化品牌传播的过程中都能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政府是“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的稳固力量,为品牌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和服务保障;将学界的新建议、新思想应用到“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是品牌发展的动力所在;业界与品牌是亲密的利益关系,为“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将不同领域的组合使个体结合起来,互相渗透、融汇,达到资源整合的最佳状态,实现“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价值的多元发展。
(三)民间文化活动“独竹漂” 传播路径的选择
传播渠道也称为传播媒介,指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各种通道,是传播内容的载体。传播渠道的选择对产品的传播产生不同效果。传播渠道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具有不同的传播表现特征和效率。传统媒体具有天然的公信力、影响力,信息更真实权威;以互联网代表的新媒体融合了图片、音乐、视频、文字等表达形式,信息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能进行互动形成口碑。“独竹漂”在不同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可以多角度凸显“独竹漂”特色。
(1)现阶段传统媒体(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为主的主流媒体)更加注重信息的真实、全面、客观,受众比较相信传统媒体的信息真实性、公正性,其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一直得到受众较高认可。如央视纪录片《传承》、《走遍中国》等传统媒体为主进行的信息传播,有较大的受众范围,“独竹漂”在传统媒体的展示,对于增加观众对贵州民间文化的了解,提升受众对“多彩贵州”的兴趣,扩大影响力和认知度上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2)作为新的媒介形态的互联网媒体,具有的交互性、及时性、分众性和延展性等特点。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面,受众能通过互联网媒体体验到双向传播中与人互动、交流的乐趣,其互动跨媒体整合,横向多屏交互,O2O的纵向渗透在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時代具有了新的整合传播能力,对受众生活产生了影响。
(3)“独竹漂”在互联网媒体传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以社交媒体受众参与的传播。随着网络技术门槛的降低,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消费者”变成信息的“主动生产者”, 从传播的内容体验来说,“独竹漂”也可以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传播者在社交网站上传照片、短视频,展示其娱乐性、竞技性、健身性,以网站的社交环境推动“独竹漂”的落地,再通过与受众的良性互动拉近与“独竹漂”的距离,增强受众印象和兴趣,为延伸的旅游和文化消费打下基础。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一方面受众自主生产信息,通过在网络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经验等,获得认同,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受众对他人生活的向往会激发他们的欲望,如一部分人上传照片视频后,其他人迅速跟风。微信、微博、抖音以及众多的社交应用就是这样一个具备良好人际社交的互联网平台。
以视频为内容的交互传播。目前,对于用户而言,屏幕是最直观、最直接的接触点 。视频通过视觉、听觉能给予受众强烈的感观刺激,引起受众以分享为目的的二次传播,同时互联网多屏交互的特点,能使视频从网站上被受众主动传播到社交媒体,联通多个互联网媒介进行持续的热度引爆。 “独竹漂”通过网络视频进行信息传播,利用互联网媒体庞大的受众基础和多屏交互的特点,获取高曝光率,扩大影响力,发动受众的主动分享和评论,形成“独竹漂”与受众的互动,促成受众的主动传播和分享,为“独竹漂”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传播。每一个受众在搜索引擎的搜索行为都是基于习惯、喜好和需求的主动行为,基于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大数据的技术的支持下,对搜索“独竹漂”的网络媒体受众进行分析,得出对“独竹漂”感兴趣的受众群体的标签信息,利用“精准投放”广告,将信息精准传播到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促进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三、结语
“多彩贵州”作为以贵州整体文化为内容传播贵州新形象的文化品牌,需要挖掘包括独竹漂在内的更加丰富的贵州文化元素,生产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创新传播方式,提高“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大泯.深化“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内涵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7(7).
[2] 喻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的构建与传播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4] 大卫·奥格威著;一个广告人的自白[M].林桦译.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5] 王砂砂.“多彩贵州”文化品牌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6.
[6] 喻健.论民族文化产业背景下的文化品牌传播: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传播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8]社会科学版),2015(1).
[7] 刘转青,刘积德.独竹漂项目衍变历程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启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2).
[8] 薛可,余明阳;品牌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 罗刚.从传播学视角看贵州苗族独竹漂[J].贵州民族研究,2012(3).
[10] 童富强.独竹漂运动推广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6,(34).
[11] 邓良柳.“多彩贵州”品牌发展的前景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7(1).
[12] 李盛龙,薛丽娥.论“多彩贵州”品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6,(7).
[13] 邓良柳.“多彩贵州”品牌架构研究[J].长江丛刊、2016(31):140-141.
[14] 薛丽娥,李盛龙.“多彩贵州”文化品牌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14(6):39-42.
[15] 周靜.多彩贵州主题文化活动7年炫彩黔中大地[N].贵州日报,2011-07-24001.
[16] MBA智库. http://wiki.mbalib.com/wiki.
[17] 王钧,刘琴.文化品牌传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8] 刘国华.品牌形象论:构建独一无二的品牌价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19] 朱梅梅.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竞争力来源分析——以“多彩贵州”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5(10):138.
[20] 马向阳,王烨纯.品牌文化认同对区域品牌产品购买意向影响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5,32(01):32-37.
[21] 周柏豫.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生产[N].光明日报,2015-02.
(作者单位:杨馥铭,贵州财经大学2014级传播学专业学生。罗健,贵州财经大学广告学专业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