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公共设计艺术教育的探索研究

2019-09-10 07:22张芳婷
高教学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艺术素养体育院校

摘  要:当代大学生对艺术具有特殊的认识和感受,以体育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为切入点,来审视对艺术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改革现状趋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针对体育院校和艺术教育的特点提出将设计教育融入公共艺术教育的建议及发展路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议的进程。

关键词:体育院校;设计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艺术素养;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1-0055-03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have a special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of art. Public design art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cours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goals of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the status quo of reform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design education into public ar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design art education; public art education; artistic literacy; development path

前言

高校公共藝术教育是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的审美教育。《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如今设计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设计作品中可以潜移默化传递给受众,使其受到美的感染,设计教育中所承载着科技性、经济性、文化艺术性等多重的素质教育功能,促使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包括体育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讨方向。

一、体育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一)体育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教育

体育院校学生大多有体育专项训练要求,因而从初中、高中甚至小学开始就在长期的进行各种运动训练,接受基础教育以及系统文化知识的时间被占有或者缩短,久而久之虽然他们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学到很多专业知识,但基础教育以及综合素质教育较为薄弱,不利于其全面发展。其中自然包括艺术素养教育,到了高校则尤为凸显,这种失衡的知识结构制约了体育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发展,亟需依据其艺术素养水平进行相关艺术素养教育。

(二)体育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现状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参差不齐,大致分为两种:一类知名高校以如北大清华等为代表,其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已经较为完善,形成了具有其自身特色并较为完善的艺术素质教育体制。另外一类主要以地方高校为主,大部分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还有待发展,具有基本艺术修养(包括音乐、美术素养)的学生占比极少。而体育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更不容乐观,据调查,有些院校基本没有开设艺术修养课。大部分体育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主要局限在艺术鉴赏类的教学课程,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主要包括下列三类课程:其一是以美术鉴赏为例的艺术作品赏析类课程,强调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培养;其二是以音乐鉴赏为例的音乐素养课程,强调学生的听觉艺术能力培养;其三是以影视鉴赏为例的影视教育类课程,强调学生的影视解读能力培养。

二、体育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融入设计教育的必要性

通过大部分体育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共性可以发现艺术欣赏类课程确实起到了提升艺术素养的作用和教育功能。但这种模式存在单一性,纯粹的艺术鉴赏类教学课程教育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影响我国体育院校学生艺术素养,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设计文明的发展要求,大学生现代价值观及审美批评素质相对于其他西方国家发展也较为滞后。体育院校学生除了应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外和基本的审美素质外,还应该能正确理解广告、服饰及建筑等艺术形式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及审美趋势。在授课及调查中学生亦反映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理论太多、实践太少等的问题,学生一味地被灌输欣赏类作品,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因而需要设计的融入,使艺术教育不断与时代同步。

三、体育院校公共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探索课程定位,强调体育设计艺术融合

1. 以作品鉴赏为主,设计实践为辅

体育院校公共艺术课的课程安排通常为一学期,约32课时。在课程安排上可以选择鉴赏学习和实践学习交替进行,鉴赏学习方面,除了基础的艺术鉴赏之外,还可以添加设计艺术的鉴赏,使鉴赏案例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加深对设计艺术的理解;实践学习方面,适当辅以设计练习,使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经过几节的设计艺术鉴赏课学习之后,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练习或者基础的创意练习,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表达,而非关注于设计技巧,着重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的结课大作业还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一件体育相关的作品,如体育广告设计、体育用品设计等都可以作为设计的选题或者方向,所学、所设计的作品与他们的专业和生活息息相关,寓教于乐的同时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实践环节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艺术本质和功能,促进综合艺术素养提高,培养创新意识。

2. 注重设计中的隐形文化,培养体育文化理解能力

课程设计上在讲授设计艺术作品的鉴赏时,教师除了讲解作品的设计元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剖析作品深层次的体育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通过设计了解其传达的多元体育文化;了解设计艺术与体育文化、传统和生活的关联,了解并学习鉴赏艺术设计作品的方法。在素材和作品的选取上,尽量选取和体育相关的作品或者主题。

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设计艺术作品时,除基本的艺术评鉴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设计手法下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或者体育文化内涵表达。例如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根深叶茂。但近代以来,却不断遭受西方文化的侵蚀和影响,被迫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西方文化全面渗透中国文化的过程,这其中当然包括了体育文化,从运动项目、比赛规则、体育观念到健身方式、体育器材等。这使得当代中国的体育文化呈现出一种中西交融的特色。中国古代体育活动多是强调“天人合一”,所以各种官方和上流社会体育活动包括马术、棋类、射箭、赛跑、投掷、滑冰、龙舟竞渡等项目大多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膜拜,龙舟竞波、五禽戏等则是对动物的模仿,体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比赛时也更加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中国体育特色。而西方体育历来赞颂力量,重视体格。西方国家的运动竞赛自古希腊以来大都属角力、赛跑、掷铁饼等力量型运动,健壮体格的展示是竞赛的主要目的,体能是其重要评判标准。比赛时体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西方体育特色。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设计作品,也鲜明地体现出体育文化的不同特色。

通过这样视觉化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国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体育文化的不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艺术与文化的关系,达成对多元文化喜爱和欣赏的态度,从而产生對体育文化或其他文化更深入的思考。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公共设计艺术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体育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还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情况下,教师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师资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公共设计艺术课程的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课程的所有内容,包括课程的总体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使用、课程的评价方式等,教师对所有内容、手段的灵活运用能力将贯穿课程始终,成为一门“金课”或者优质课程的必备条件。

公共设计艺术课程从事公共设计艺术教育,某种程度来说不应该是设计艺术家,而更应该成为设计艺术教育家,除了拥有丰富的设计艺术知识外,还须具备胜任公共设计艺术教育教师的多种综合知识和能力,所以要尤其注重对现有设计教师的培训,为其搭建展示平台如公共艺术教育中心、鼓励教师在本专业进行创作,参加学术研讨会、安排进修等,才能使教师选择更适应学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升想象力,具有创新意识,最终使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提升和发展。

以笔者所在的南京体育学院为例,一般情况下公共艺术课程主要由体育新闻专业或者民表系专业教师承担,没有独立的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加以支撑,会导致师资上存在不稳定性,课程内容上也存在会依据教师自身专业而有偏向等随意性问题。长此以往,体育院校的艺术素养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建议固定一部分教师专职从事全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任务,设计艺术学专业的教师可固定从事设计公共课程和其他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任务。平台的建立、师资的加强,才能促进教师更多地钻研针对公共设计艺术教学的规律与特征,更好地促进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发展,提升体育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开发适用教材,推进公共设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在授课及调查中学生反映艺术教育课程存在理论太多、实践太少等的问题。一方面,引入设计教育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在教材的选择上也要因材施教,选择利于体育生的设计类普及教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中,鼓励教师根据院校自身情况和专业特色编写相关讲义、教材。

推进公共设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可从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在教学手段方面,设计艺术的特点又决定了它适合采用更为形象的教学手段,图像图形课件和Photoshop等绘图软件的控制使用能更细致的呈现各种设计作品,并且能演示设计步骤和不同的设计效果。比如,为了展示不同色彩在设计以及图像中的不同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改变原作的色相、色彩模式或者添加蒙版等,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色彩变化对于作品效果和情感表达的影响;或者可以使用软件展示不同设计元素占比的不同会对作品产生的影响等,这些效果因为有良好的教学手段得以更好的展现。

设计类课程传统的考查模式是提交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提交相比较鉴赏类课程的论文提交,更具实践意义,而由于设计作品存在无标准答案,作业成果差异大,作业涉及知识面广等特点,所以在评价模式上应加入多元化评价,例如学生之间评价等。

(四)有效利用校外设计教育资源,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开展具体的活动。例如校外考察去南京博物院或其他艺术馆,参观艺术展览或者设计展品,近距离实地观看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及设计作品,实际感受作品的创意、色彩和造型设计等,能使学生具有感官上的直接触感,这种教学效果远强于课堂上的单一教学,使学生有更加生动的视觉感受和更好的交互体验,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拉近与艺术的距离,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设计艺术的兴趣。

除此之外,设计教育课程教师还应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公共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推进,除了上述提到的明确的课程定位、优秀的教师资源、完善的课程体系、丰富的艺术实践外,学校的校园艺术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艺术教育氛围的提升也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教育之外,还可以积极参与营造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具有更好的艺术学习环境,从而促进设计艺术与体育、设计艺术与校园文化的结合。

四、结论及建议

体育和设计艺术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体育院校学生除了应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外和基本的审美素质外,还应该能正确理解广告、服饰及建筑等艺术形式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及审美趋势,所以应当将设计艺术教育类课程融入公共艺术教育体系中,诸如广告设计、新媒体艺术等课程。公共设计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与课程定位、师资质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改革趋势等方面息息相关,从上述几个方面提出针对体育院校和艺术教育的特点公共艺术教育建议及发展路径,以期能够将设计教育更好地融入公共艺术教育,使得他们能更好地汲取设计艺术养分,提升体育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玲,等.深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9-101.

[2]莫莉.通识教育视野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文教资料,2011(11):101-202.

[3]巫兰英.体育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探索[J].中州体育,2011(9):1-4.

[4]黄珊.让设计艺术走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J].装饰,2008(1):120-121.

[5]陈忠南.体育院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4(1):41-44.

*基金项目:2018年南京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跨学科视野下体育新闻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究”(编号:JG2018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芳婷(1990-),女,汉族,山西大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艺术素养体育院校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之管窥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