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蓉 邢晓凤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富庶丰饶,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化之邦”之美誉。从白堤的断桥残雪到乌镇的枕水人家,素有“烟雨江南”之称的浙江,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经济发达。浙江,以经济繁盛托起科技的繁华,而教育文化的昂然发展又助推经济的繁荣。2019年3月22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开启了新时代浙江教育现代化新征程。面对新时代的到来,浙江省的教育如何为经济、科技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
以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发展目标
《教育家》:不久前召开了新时代首次全省教育大会,这对浙江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此次会议提出了怎样的发展目标或蓝图?
陈根芳:新时代浙江教育发展目标分为三步走战略:
一是到2020年,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所有市、县(市、区)通过教育基本现代化县评估,15%以上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2%。
二是到2022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50%以上县(市、区)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4%,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三是到2035年,所有县(市、区)通过教育现代化县评估、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市、区),所有市和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数达到80以上,高等教育强省全面建成,浙江教育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全省各领域率先实现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成为高素质人才聚集地,高新技术创新发源地,来华留学生重要目的地。
《教育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浙江教育要在全国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在全省各领域率先实现现代化,现在的发展基础如何?
陈根芳: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浙江人民的热切期盼。201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教育强省”的总目标。经过近九年的努力,我省教育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68个县(市、区)通过教育基本现代化评估,3所高校20个学科进入国家创建“双一流”目标行列,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发展指标均居全国各省区前列,達到了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大学教育地区竞争力由2010年的全国第10位,提高到全国第7位;高校对浙江经济贡献度“十二五”比“十一五”期间提高10.4%。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推进浙江教育由数量型领先向质量型与机制化超前跨越,为我省率先实现“两个高水平”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科技支撑。
以立德树人、推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为根本标准
《教育家》:浙江如何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陈根芳:一是构建“一体化课程”。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是守好“育人主阵地”。重点培养一批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优秀思政课教师。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加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设。
三是传承“深厚的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培育传承良好家教家风、校风学风,进一步延续浙江文脉。
《教育家》: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生命线,是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关键。浙江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是如何推进优质公平的?
陈根芳: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老百姓反映的难点、痛点就是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力点。
一是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用心做好“双一流”引领带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培育、高校服务高质量发展“三篇文章”,切实补齐浙江教育突出短板。
二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落实学前教育生均经费制度,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公办园数量不足、覆盖面低,民办园发展不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城乡学校共同体和集团化办学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解决好义务教育城乡学校“城镇挤”“乡村弱”“课业负担重”等问题,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育家》:浙江民办教育发展总指数位居全国第一,但也出现了一些招生、培训、管理等方面的乱象,引发家长的“教育焦虑”,请问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有哪些具体举措?
陈根芳: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是良心工程,是事业,不是产业。要认识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必须牢固树立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公办教育、民办教育都要坚持、回归这一属性。要坚决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四个纠正一个严禁”,坚决纠正“假民办”,坚决纠正违规给民办学校核编,坚决纠正公办教师带编到民办学校工作,坚决纠正民办学校五花八门的招生行为,严禁民办学校省内“挖墙脚”,切实防止民办学校过度冲击公办学校,维护良好教育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当然,对民办教育一方面是规范,另一方面还要扶持,要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对符合我省民办教育“1+7”文件政策的民办学校要加大扶持力度,为民办学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以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为着力点
《教育家》:新时代浙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是什么?
陈根芳:一是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互融互通、融合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和命题。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着力把“双一流”高校、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成高素质人才、高科技创新的基地,加快培养更多跨学科、跨专业,创新型、复合型领军人才,助力浙江创新驱动战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等重大战略,为我省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推进“四大”建设贡献力量。
二是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改革是浙江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更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重点完善教育领导、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投入保障、系统化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价等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为实现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模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要以教育形态重构为手段,在智慧校园、“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等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上率先破题,为现代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浙江实践。
三是更加注重开放合作。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教育资源。深化区域教育合作共享,完善教育一体化发展年度会商制度。引进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建成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品牌专业和示范课程。深入实施“留学浙江”计划,培养一批中国文化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以打造卓越教师队伍为根本要求
《教育家》: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将采取哪些措施打造卓越教师队伍?
陈根芳:育才由育师开始,育人者先受教育。
一是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把师德师风作为队伍建设的第一要求和队伍评价的第一标准,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努力造就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是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打造2~3所高水平师范大学。严把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关,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深化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
三是健全教师地位提升机制。健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大力提升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切实增强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全力打造一支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教师队伍,为浙江教育现代化“两个率先”目标实现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