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 陈曼姣
浙江工业大学办学66年来,一直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社会育英才、做贡献。进入新时代,浙江工业大学“瞄准双一流,建强‘三个地’”,为迈向“高教强省”提供浙江路径。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快建成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培养基地
浙江工业大学70%以上的专业对接浙江八万亿产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等16个工科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跻身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一是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整合的育人平台,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高从堦、郑裕国等学术“大咖”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并以此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停招7个本科专业,主动“瘦身”专业;以优势学科为依托布局建设新专业,促进专业“强身”。三是夯实“互联网+”教学基础,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国际化培养,切实把学科和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深化课堂教学革命,实施“优课优酬”和课程质量预警,推进“考教分离”,全力打造“金课”。
2018年,学校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35位。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加快建成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一是坚持高目标、大投入、强绩效,建强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两个尖兵学科。同时,推动传统优势特色学科转型发展,培植新的学科增长点,打造绿色化工、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优势学科群。近五年科研经费到款以8%-10%的增幅逐年递增;与龙头企业签订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横向项目17项。2018年,学校新上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横向项目达5项。有近50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獎,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3项。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等五个学科的排名进入全球前1%。
二是聚焦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技术领域,构建“立地顶天”的高端创新平台,在“国字号”平台上寻求突破,在前沿科学和新技术领域培育创新优势。目前学校拥有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科技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40余个。
三是健全人才“引、育、评、聘”激励体系,优化人才生态,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着力引进美国、新加坡、英国等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能有效满足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的大学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加快建成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转化阵地
一是坚持“学校布点、学院建点、学科团队驻点”三级联动,健全工业研究体系,推动优势特色学科深度对接重点行业产业,打造工大特色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机制。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把学问做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推动科研成果在重大产业领域的应用,有效服务、支撑和引领我省若干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优势培育。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有效途径,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行动。三是强化新型高校智库的资政功能,重点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与社会治理等区域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主动聚焦中小企业、住房与城市发展、民营企业国际化、数字经济与社会治理等区域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建成科研成果和思想智慧的转化阵地。五年来,学校先后成立了8家校级智库、3个智库团队,成功培育了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和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2家浙江省首批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与住建部共建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获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基地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