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君亮 蒋永加 李怀刚
摘 要:《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汽车及运输工程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为此,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完成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从事汽车电器检测与维护维修岗位工作。
关键词:汽车电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探讨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汽车及运输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从事车辆驾驶和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必备的专业知识。这门课程专业理论性比较强,内容相对抽象、枯燥、不容易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掌握。受教学条件限制,原先该课程的教学延续了“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讲授课时多,实操课时少,老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容易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结果。为更好解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问题,笔者以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按照“教、学、做”模式对本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1]。
一、《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一体化教学设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设计,课程进行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同时动手操作就操作到哪里,边讲、边学、边练,及时消化每一个知识点。总体设计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向进行设计,硬件主要是专修室和实训室的建设与应用,软件主要是专修室和实训室要实现的仿真建设、实训系统等功能建设[1]。
(一)用好汽车电器专修室
汽车电器专修室是《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的专用教室,教室的设置与环境布置基本能够满足汽车电器课程的教学需求。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讲授,以及学生的自习使用,布置了课桌椅、电脑、网络、黑板、图书、音频、视频、微课等教学参考资料,方便学生查阅和使用。
(二)用好汽车总线实训室
教学实训室的特点、功能设计和应用更能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思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1.实训室的使用特点
据美国哈佛商学院有关研究分析,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视觉83%。这一研究结果对汽车电器课程教学的意义就是:如果我们使用传统的“粉笔加讲授”方法,大部分信息只能通过听觉渠道获得。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全面了解,五种感官必须协同合作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①听觉在多媒体教学上的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用到黑板演示、实训台操作、多媒体使用、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在此过程中,声音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让耳朵不再只是接收教师的讲解,自主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和自主学习模式中,积累实操经验,最大程度发掘听觉潜力。
②视觉在多媒体教学上的变化:视觉在信息传递和接受过程中占据83%的功效,更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信息的接受率和接收量。
③总线路教学实训平台的使用:老师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通过实训台操作,给学生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小组内先选一人演示,其他人观摩,交流体会和点评,依次轮换。
2.实训室的功能效果
①老师的教:根据实训室的功能设置,教师可以通过黑板、多媒体、示教板、模拟实训台等多种渠道,教授课程内容。实践环节上的操作显得更为重要,这是老师将理论转化成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一环,给学生更直观的演示,加深理解和记忆。
②学生的学:实训室内的学习,打破了“排排坐”的方式,主要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小组内产生小组长,轮流值日,学生以小组讨论、小组竞争、小组评比等方式进行小组学习,学生可以更直观观察老师的讲解示范,了解电气设备原理和电路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③学生的做:学生的操作采取模块化的学习方式,对供电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照明、仪表、信号系统及报警装置,空调系统,辅助电器,电器设备总线路等模块进行设置,每个项目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开始就参与其中,达到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做得好”的教学效果。
3.实训室的应用效果
①收效快:在一体化实训室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做全过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提高了学习兴趣,改变了原来“慢腾腾、效率低”的学习状况,极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②效果好:在一体化实训室中,学生学习速度较快,对新知识点的熟悉、新内容的掌握以及重难点的消化吸收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操作两者的联系和转化上,成效明显。
③结果优:在一体化实训室中,老师的教授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都有质的转变,老师改变了“满堂灌”“填鸭式”传授模式,学生们改变了被动学习模式,师生互动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较高,开始自主思考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用心学习,新的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采用“1+X”模式。“1”,终结性考核,一般于结课后1周内进行,主要采取笔试(机试)、实践操作、作业想定、论文撰写等方式,综合考查学员知识掌握情况;“X”,形成性考核,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授课进行,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实时过程监测学员学习情况,全程激励、促进学习,提升学习效果。课程成绩由“1”和“X”两部分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综合评定。“1”考核不及格,课程成绩评定为不及格。“X”部分成绩更注重“教学做”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学生的表现,总评成绩按过程考核成绩50%与“X”成绩50%的标准折合,过程考核成绩由学生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及时考评,主要依据是项目实践考核、操作任务完成情况、职业素养等等。
参考文献
[1] 纪光兰.探索《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方法[M].科技资讯.2015.1(01):137-138
[2] 邱翠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汽车电器设备维修》课程中的应用[M].武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