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2019-09-10 04:52杨钰婷
高教学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杨钰婷

摘  要:新媒体技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舞台和载体,其发展和应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难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新媒体技术的高度融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標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162-03

Abstract: As a significant platform and carrier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has greatly influenced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work type and the new media technology, which will further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research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度,从意识形态工作全局高度,深刻揭示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指出了抓好新媒体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目前,高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00后”也已经进入大学校园。这一代人伴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身上有着鲜明的网络时代特征。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让这一代“互联网原住民”大学生爱听想听、入脑入心,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一)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丰富化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知识来源主要是课本知识、教师传授以及报纸电视等,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等逐渐被新媒体技术手段所取代,冲击着传统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去搜索或者传递获取各种信息,教育的主客体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多重身份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整合到一起,电子信息的传播从单一的传播形式到全方位的渗透,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式。

(二)大学生交流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新媒体技术出现之前,大学生之前的主要交流方式是通过书信或者面对面交流,这些交流方式不仅可以拉近亲密关系,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书写和表达能力。而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话、QQ、微信、微博等方式进行沟通联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生活状态,这种交流方式虽然简便快捷,使得大学生可以不再局限于课堂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在互联网上直接学习,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学生热情,但是也造成了部分学生过分依赖新媒体技术进行学习,一遇到问题就上网寻求答案,不主动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2]。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复杂化

由于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大量涌现的信息有真有假、良莠不齐,发布者的身份和背景也常常无从查询,由于大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很有可能会被网上的知识信息干扰和误导,造成价值观的紊乱和思想上的腐蚀,同时部分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空间,减少了与现实中的人和事的接触,使得心理和学业问题逐步凸显,复杂的网络环境不仅给监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也挑战着教育工作者教学的权威性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素质。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不仅需要加强监控机制的建设和监管力度,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和平台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和创新,更要注重强化价值观的引领,探索科学的网络思政育人模式。

(四)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共享化

无论是新媒体呈现的具体内容还是新媒体提供的技术手段,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呈现共享化的特点。依托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学习交流,了解各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发表个人观点。同时新媒体平台信息的交互性,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角色的转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意愿,有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及时有效的传播和资源的实时共享,帮助了教育主客体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知识,减轻了教育者工作者的压力,也增强了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为高校育人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选择

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相关著作、论述和成果,迅速地在网络上传播,同时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学科的前沿知识,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学习和研讨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让教育主客体在网上快速的查找答案并及时的交流沟通,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差、影响力小、覆盖面窄的局限。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图文并茂、声情融合、交流快捷的特点,创造了一种活跃、轻松的氛围,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二)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使得新媒体平台成为了思想、意识的交汇场所,优秀的思想意识也在这里进行碰撞、论证,意识形态的斗争在新媒体平台愈演愈烈[3]。新媒体时代,随着外来文化和负面信息的错误导向,削弱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成果,如果不积极占领新媒体平台,利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固步自封,在新媒体阵地中手足无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习和利用好新媒体技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抢夺话语权,让更多的青年一代在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现在的大学生生活成长在新媒体时代,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他们知、情、意等心智状态逐步成熟[4],他们已经习惯于利用新媒体学习和生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仍然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无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与新媒体新技术相互融合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必须看到新媒体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它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实习实践、学习培训等提供了更多渠道,为大学生思想的成长和成熟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是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地位不突出,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权被削弱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切都在教育工作者的控制之中,教育工作者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以达到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教育工作者在信息的获取、利用等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教育工作的思维和教育方式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也无法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这对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媒体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新媒体往往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受教育者会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对新媒体上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提炼出自己认同的观点,这不仅会造成受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点提出质疑,而且会让他们不再被动地跟着教育工作者设计好的教育方向,极大地降低了教育工作者教学的可信度,使其权威性大打折扣,无疑削弱了教育者的话语权和教育的有效性[5]。

(二)教育模块不足,思政教育内容质量不高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内容往往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实际对象的情况制定的,主要是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精神文化的传递,更具有针对性,旨在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但是微媒体平台上的内容大多以原创为主,常常夹杂着发布者的主观情绪,但是发布者的身份和观点往往不能保证其专业性,这就造成了大量原创、非专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信息以碎片化的方式爆炸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与马克思主义、正能量的价值观混杂在一起,可控性低且传播迅速,很容易就迅速占领大片新媒体阵地,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难以去控制和净化学生接受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接受的正确的主流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6]。目前思政教育模块在新媒体上利用率不高,主要还是侧重在工作安排、学术研究、新闻报道等,没有形成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和文化,导致学生的关注度不高,很容易使高校利用微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形式化,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受教育者控制力不强,监控监管有待加强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不断渗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也加剧了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由于高校网络监管系统并未完全建立起来,面对新鲜事物的诱惑,部分受教育者控制力不强,沉迷网络,倾向于将现实的压力转移到网络世界中,不愿意与现实世界联系,减少了与教育工作者的沟通交流,淡化了人與人的感情联系。这些都导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彻底背道而驰,造成了学生更大的成长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多、更大、更难的教育工作[7]。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教育有效载体,搭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平台

首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拓宽到网络“微领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其次,在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态度,进行思想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让“微”平台散发出积极的正能量。最后,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结合。开通微博微信,做强公众平台,建立立体阵地,积极建立现实和网络两个空间的全域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在线离线相融合,创新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理念育人等“互联网+”和“+互联网”双向路径,让教育和服务管理延伸至每一位同学各个层面。

(二)关注教育资源内容,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话语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思想政治建设以内容为王,教育资源和内容就是它的“王牌”所在,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不仅是形式,更是内容,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组织资源优势,汇聚课内外、校内外优质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刚性需求为抓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主导性与网络传播规律的科学遵循性紧密结合起来,遵循教育规律和网络特点,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在长短课程、生动视频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学习,通过新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微语言”的引导,帮助形成有时代精神的、积极的、创新的语言体系,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文明青年,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三)完善制度监督体系,打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团队

大学生群体具有主体意识强烈、追求自我实现价值、不喜欢被灌输说教等特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这些特点,秉承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把学生作为建设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首创精神,利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各类网络应用功能,促进学生在自我建设中加强自我教育,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创造各种符合自身接受意趣的网络文化教育产品,让青年学生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一批有想法、有技术、有担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团队;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新媒体平台的监管机制,对新媒体技术平台下信息的发布、消息的传播、内容的来源等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不断完善新媒体信息发布的流程、新媒体内容的编辑、新媒体管理团队骨干的培养等各个方面的机制。

(四)扩大教育实际影响,创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文化

要想打入新媒体阵地的“战场”,必须先让其成为“市场”,成为学生喜欢、爱进的“市场”。所以要想扩大影响力,让思想政治教育受青年学生喜欢,必须以生为本,从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需求,将单向灌输、被动接受变为多向交互、直接即时的交流对话、讨论辩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主旋律和吸引力相结合,唱响主旋律的同时,增强网络思政的沉浸体验。用心打造“包装”时尚、“配方”新颖、“工艺”精湛的精神大餐,打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微文化”,通过承办“微电影”、“微活动”、“微摄影”、“微宣传”、“微新闻”等系列活动,不断推进校园“微文化”的建设进程。

五、结束语

总之,新媒体环境是不断更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做到因势而新,融入到新媒体大环境中去。在创新的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充分运用新媒体,做好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探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新媒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促进现代化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OL].新华社,2016-12-08.

[2]张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教育對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7):145-148.

[3]赵繁菲,高建胜,王胜本.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2-75.

[4]张阳.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75-77.

[5]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2016(2):118-123.

[6]郗宏博,彭颜红.论自媒体对当代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2):95-99.

[7]刘传俊,赵育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944名大学生的调查[J].高教学刊,2018,95(23):23-26.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