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活用答题模板

2019-09-10 07:22管兵中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综合题模板答题

管兵中

摘要:全国卷地理高考命题的立意经历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过程,通过对近几年全国Ⅰ卷的命题进行研究发现,现在正式进入核心素养立意时代,聚焦核心素养这一特点以后也不会改变。在全国卷综合题的答题时,构建和运用答题模板有一定的优势和作用,但在核心素养立意的背景下,又要求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注重分析,活用模板,规避模板。

关键词:全国卷综合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答题模板

引言

全国卷地理高考试题具有巨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引领地理教学方向的重要力量,其立意从早期的以考查知识为主转移到以考查能力为主,再到后来以考查地理素养为主。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高考命题立意又会有新的变化,只有认识到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备考,从而避免平时备考过程中的一些误区。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全国Ⅰ卷地理高考综合题的研究,努力挖掘试题背后地理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并对地理高考综合题中答题模板的使用进行思考。

一、“小切口,大纵深”,聚焦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就地理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全国Ⅰ卷地理综合题在2016年以前,选材为“一中一外”,试题设问为“4+4”或“4+3”形式,一道侧重于自然地理,另外一道侧重于人文地理;2017年选材调整为“一道人文一道自然”,设问调整为“4+4”形式;2018年和2019年该变化得以延续,并且把近几年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路“小切口,大纵深”体现得淋漓尽致。如2018年第36题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2019年第37题以“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这样的小切口切入,通过连续四个链式追问,向纵深推进,考查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可以看出:无论综合题的选材还是设问形式怎么变化,其聚焦核心素养的特点都不会变。综合题通过图文材料结合,设问层层递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养成人地协调观,同时地理实践力也会渗透在试题之中。

二、善归纳,重分析,活用答题模板

在核心素养立意的背景下,面对地理综合题,如何做到“不假思索”,看到题目马上就有答题思路呢?这就需要在备考时,善于归纳总结,建立相应的答题模板。

1.“大模板”舉例——围绕“主干知识点”建模

在地理复习备考中,对地理主干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时,可以围绕“主干知识点”建立相应的答题模板。比如,“自然地理”复习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描述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模板”:①地形(地貌);②气候类型;③河流和湖泊;④植被类型;⑤土壤类型等。“工业区位选择”复习完以后可以构建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模板”:①地形;②水源;③劳动力;④原料、动力;⑤市场;⑥交通运输;⑦产业基础、协作条件;⑧政策;⑨科技;⑩信息通达度;B11环境等。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很多,各种教辅资料上应有尽有。

这类“大模板”的构建,既有利于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方便学生快速答题,例如,2016年全国Ⅰ卷第36题的第(3)题“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和2017年全国Ⅰ卷第36题第(4)题要求学生“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显然,前者是典型的“产业集聚”的原因题,后者是典型的“产业转移”的意义题,在复习中经常遇到,有“大模板”可用,比较简单。

2.“小模板”的建立——通过对“中心词”的理解建模

在高考时,学生也会经常遇到无“大模板”可用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学生静下心来,结合图文材料,通过理解题目中的“中心词”来构建答题模板。例如,2014年全国Ⅰ卷第36题中有“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和“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等信息,后面有两个设问:(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本题就没有“大模板”可用,但题中有个中心词“风沙流”,由此可以构建出“答题模板”:一是“风沙”,即物质条件(丰富的沙源),沙源多来源于干涸的河床或湖底,起沙时间多为冬春季节,因为冬春季节水位下降,河(湖)床出露,沙源丰富;二是“流”,即动力条件(强大的风力),题中已有信息“冬春季盛行西风”。再挖掘图中隐含信息:水体旁有河谷,且河谷走向与盛行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将会使风速进一步增大。这样,物质和动力条件同时满足,“风沙流”的出现成为可能。

显然,建立答题模板让我们有了答题思路,帮助我们快速答题,很多教辅资料也不遗篇幅地推崇这类模板,诸如“高考地理综合题模板”在网上一搜就是一大堆,但是它们的缺点也是明显的,模板化、公式化、套路化会禁锢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3.模板的规避——科学思考,理性探究,注重分析

2013年,国家考试管理中心研究院研究员张亚南撰文指出“反对将设问程式化、答题模式化”,强调学生要“科学思考,理性探究,注重分析,规避模式”,建议“给出地理规律,要求考生能应用地理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综合题可以发现,在核心素养立意下,许多设问都规避了模板。例如,2015年全国Ⅰ卷第37题以“冻土”“青藏铁路格尔木段”“热棒”入题,连续三个设问均无“模板”可用,尤其是第(3)问“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放置的原因”,涉及理科方面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2016年全国Ⅰ卷第37题第(3)问“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选择甲地的理由”,除了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摄影的相关知识)也渗入其中。2017年全国Ⅰ卷第37题以“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为背景,连续四个设问也完全无“模板”可用,重在考查学生对陌生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图表的判读能力,聚焦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另外,2014年全国Ⅰ卷第37题第(3)问、2015年全国Ⅰ卷第36题第(4)问、2016年全国Ⅰ卷第36题第(4)问和2018年全国Ⅰ卷第37题第(4)问都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均可,这使学生脱离标准答案的束缚,鼓励学生注重分析,科学思考,从而规避“模板”。

可以肯定的是,在核心素养立意下,以后高考着重考查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高考综合题中,像这样无模板可套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时也要有意识地多加练习,从而提高自己科学思考、理性探究的能力,摆脱对模板的依赖,更能展现地理核心素养。

结语

研究高考,是为了更好地备考。通过对近几年全国Ⅰ卷地理高考题的研究可以发现,高考命题进入核心素养立意时代,聚焦核心素养这个特点以后也不会改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做题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地理综合题,备考时,既要善于归纳总结,针对书本上的主干知识和重要考点,通过构建模板帮助理解记忆,培养思维,但是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模板,要学会科学思考,理性探究,注重分析,活用模板,规避模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张亚南.注重分析,规避模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9).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综合题模板答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把握数学解题模板,轻松做题一二三
SOLIDWORKS Electrical清单模板定制方法
文档提效 用好WPS模板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