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贵 杜娟 郝桂珍 马宏 庞永俊
摘 要:结合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活动教学实践,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地方高校在学风建设、研究生升学和学校影响力等方面的实际意义。同时指出了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对于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团队精神的提高具有的实际意义,还分析了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和择业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0-0032-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in local colleg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is analyze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local colleges due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 the promotion of postgraduates and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s. At the same tim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m spirit. It also analy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vities for the employment and career selection of local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local colleges;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一、概述
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世界各国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达到空前的重视程度,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认识。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高等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型能力的目标。芬兰的企业、政府和高校在双创教育方面具有高度一致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积极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社会各领域的资源与服务,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去接受相应的双创教育。丹麦构建了成长性的双创教育体系,以保证不同教育水平体系涵盖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双创教育的目标和实现方式[1]。
近年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2]。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当肩负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3]。地方高校作为普通城市的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其毕业生的“双创”能力对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科学素质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组织了一系列全国精神,为各高校大学生展示科技创新活动最新成果搭建起全国性的展示平台,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目前,已经培育了多项具有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全国性科技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全国大学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大赛等。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和生源质量差异,与部属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在这类比赛中的参赛规模和获奖情况都有较大差距,例如,部分地方院校存在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不太浓厚、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较低、创新能力一般、投入不足、学生与教师协同度较低[4]、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模式单一等问题[5-6]。明确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对于完善高校创新机制,营造学生创新氛围,合理配置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最终提升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际意义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首先,大学生科技活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开展的制图与构型能力大赛,大赛难度远超期末考试难度,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不仅要掌握课本的知识,还需要进行了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学习。其次,当学生顺利完成比赛并获得奖项,其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得到了证明和肯定,学生切身体会到了通过学习带来的收获和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兴趣。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大学生在参加科技活动后其专业课学习水平明显提高的现象。再次,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处于忙于学习的状态,有效的减少了学生上网娱乐的时间,可以有效抑制不良学风的形成。第四,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是其他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发挥这种“传、帮、带”的作用,可以提高整个班级甚至是整个学院的学风。例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开展的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优先资助跨年级甚至跨专业组队,这不仅保证了创新活动的连续性,也对学生整体学风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五,推动学风建设由被动转向主动,对于地方高校的教育工作,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抓学风建设。比如对学生督促、监督和考核等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仅学生情感上不愿接受,最后的学风建设效果也受到影响。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抓手,不仅可以起到主动引导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科技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更为有效的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更高层次输送优秀毕业生
研究生升学率作为地方高校的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但是很多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升学率并不高,甚至不及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保送率。着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特别是省级、国家级的科技创新活动对地方院校研究生升学率有重要促进作用。大学生在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候,必然需要解决一些科学问题,对于一般的科学问题其自身可以通过上课学习和查阅资料就可以解决,当遇到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时就不得不向老师或研究生寻求帮助。在老师和这些研究生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这些学生就会切身感受到本科知识深度不够,知识结构还需要细化,很多知识点都只学会了皮毛等问题。通过这种知识结构的纵向对比,激发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欲望,并最终报考研究生。另外,很多科技类活动都是在国家级和省级平台开展,地方高校的学生也有机会接触到重点院校的参赛队和评委老师,通过近距离的深入接触和同平台同专业的横向对比,地方高校的学生会切身体会到地方高校和重点院校的差距,进而激发他们进入部属院校继续求学的欲望,进而报考这些重点院校的研究生。对于一些重点院校,其本校的本科毕业生往往很少留在本校攻读研究生,地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反而成为重点院校研究生录取的主要生源,很多研究生导师在选择学生时对这些外校学生的平时表现缺乏客观的了解渠道。通过跨学校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恰恰可以使地方高校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重点高校的导师,为日后的研究生报考和复试建立了高信任度师生沟通渠道,这个渠道最终帮助地方高校学生完成研究生升学的同时也帮助导师招到了合适的学生,实现双赢。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参加2016河北省力学竞赛的67名学生中,有31人考取知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升学率远高于全校的平均升学率(见表1)。
(三)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到了社会的重点关注,特别是很多官方权威媒体对此类科技创新活动进行播报,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参与上述科技创新活动时,高校本身的学科特点以及专业优势也随着媒体的播报向社会进行展示和宣传。例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在第七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在第八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国家级的专业学科竞赛中,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连续多年与国内多所重点院校并列获得同一奖项,大大提高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学科的影响力和学校知名度。参加重大科技竞赛在锻炼学生的同时,也有效的开展了地方高校的宣传展示工作,对于其在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提高大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缺乏实践的不足,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达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学生学到的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另外通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相互比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进而开阔眼界,发散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如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校提前完成部分作品,还要求学生在比赛现场操作机床进行零件加工,加工的零件作为作品的另一部分直接参加比赛,参赛大学生必须掌握相当的实践能力才能顺利完成比赛。
(五)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活动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必须实现良好的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要求各成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完成任务分工与团队合作。随着活动的深入与作品的完成,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各赛队的平均队员数超过三十名,队员们在备赛和比赛的过程中,自主安排分工,分为车手组、车架组、动力组、传动组、车身组、财务组等,各组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参赛队的自我管理。整个备赛参赛过程中,每一名队员都是团队的一份子,在团队中发挥着专业、技术、管理等不同的作用,最后集体协作完成赛车制作和比赛的项目。团队协作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到了每一名队员的内心。
(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择业率
地方高校大学生由于其地域特点和学科特色,在就业与择业时需要更多的依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用人单位在面向地方高校招聘时也去掉了“985”、“211”等门槛限制,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吃苦耐劳等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力。这时,经过科技创新活动锻炼的学生,特别是在这些活动中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就具有了明显的优势,进而能获得更好的岗位。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参加河北省三维设计大赛和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共计15名同学中,除6名继续深造读研外,其他9名均在应聘的过程中拿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工作机会,最后是在多个岗位中进行主动选择,从被动就业变成了主动择业。另外,学校每年走访用人单位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些经过科技创新活动锻炼的毕业生在工作后的表现也非常优秀,普遍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部分甚至走上了管理岗位。
三、结束语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由于地域特征、办学经费和录取批次等原因,在管理和教學等方面与重点高校有明显区别,特别是在学风建设、研究生升学和学校影响力等方面。地方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对于地方高校抓好学风建设、提高研究升学率和扩大学校影响力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对于地方高校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而且对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学生毕业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隋姗姗,钱凤欢,王树恩.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基于国外经验比较与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05):107-110.
[2]任胜洪,刘孙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演进逻辑及展望[J].教育研究,2018,460(05):61-64.
[3]贾建锋,姚旭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设计——基于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视角[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82-89.
[4]田晓勇,高雪冬.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基于工科高校的调研数据[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9):16-18.
[5]李争,赵宇洋.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教学刊,2019(6):25-28.
[6]刘月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分析与行动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62-65.
[7]林涛,韩凤琴.高等院校“双创”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7(14):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