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新型城镇化

2019-09-10 23:22赵祖湧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工业化城市化城乡

赵祖湧

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所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就是赶超型和不均衡增长的发展道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二元结构基尼系数劳动力转移流动化可持续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和要求:(1)规划起点高。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而解决城市建设混乱、小城镇建设散乱差、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等问题。(2)途径多元化。中国城镇化实现的途径应当是多元的。与工业化的关系处理也应该有多种方式,有的是同步,有的可能要超前。(3)聚集效益佳。城镇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聚集功能和规模效益。(4)辐射能力强。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周边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进行辐射,带动郊区、农村一起发展。(5)个性特征明。中国的城镇要有自己的个性,要突出多样性。(6)人本气氛浓。发展城镇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所以,城镇的一切应当围绕人来展开,能够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

自建国以来,我国所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就是赶超型和不均衡增长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利益体之间的剥夺与被剥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工商业对农业的剥夺。通过工业品与农业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来促进工业化发展。二是城市对农村的剥夺。城市无序蔓延,造成大量土地流失,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用地扩张约一倍,大量农民土地被剥夺。三是政府对市场的剥夺。虽然我国已经实施投资体制改革,但政府依然通过各种方式干预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干预,加大政府放权力度。四是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剥夺。我国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医疗以及教育资源,且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重合,因此,發展中获得更多的政策倾斜,而中小城镇发展处于不利位置。

(一)中国城市化的问题

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包括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结构(即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然而,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现代管理制度不健全、城市病高发。

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离不开人类社会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普遍规律(伴随人类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乡村与城市的分工及其二元结构)的支配,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其特殊性来。其中,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于建国初期,固化于“单一所有制结构”与计划经济时期,缓解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愈加突出。城市和乡村各项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以及长期的制度偏向性,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一点从较大的基尼系数中可以看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3.85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9968.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88.88元,人均消费支出为8382.57元,从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依然有上万元,而近几年超过4.0的较高的基尼系数说明居民收入分配很不均衡,也说明了城镇化速度过快的不合理性,也说明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极不均衡状态。

(二)发展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领域内的发展质量问题主要包括:环境困境问题。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极端的环境问题,如雾霾天气、土壤污染、水污染等,至今不有得到彻底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模式与资源、能源自给能力之间的不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和一些领依然明显;效益下滑问题。这都是极速的工业化发展遗留下的问题。

在工业化领域,工业增值能力的下降,以及单位投资所能制造的GDP下降,都是过去靠成本优势堆积起来的工业产业增值方式造成的。在城镇化领域,不完全的城镇化带来了诸多社会矛盾,乡村空心化,以及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双面人”的大量存在。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二者互为因果、相互耦合。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表现为:工业化催生生产组织形式变革促使生产要素集聚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反过来,城镇化通过刺激需求和社会文明进步为产业多元化、高端化创造空间来推动工业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关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公平,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公平,以及城镇化中土地等要素资源分配的公平。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才能打破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在不牺牲环境的情况下发展,才能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能够高效配置生产要素、合理利用国土空间、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城市化是传统与现代的纽带,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用科学管理模式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二元冲突。城市化是逐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城市事务中大量的问题是与农业社会共生的问题,对此,政府管理存在着"控制盲区"。因此,有必要用非科学的伦理管理模式协调和处理"非正式组织"中的矛盾,理顺转型期城市内部的利益结构和关系。

参考文献

1.孙虎,乔标:《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第33卷第4期,2014年8月

2.乔耀章,巩建青:《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固化与缓解———以城市、乡村、市场与政府互动为视角》,《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15卷第4期,2014年7月

3.郝华勇:《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与对策》,《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第24卷第2期,2012年4月

4.郭丽娟:《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统计与决策》,2013年第11期

5.李沐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状况及对策》

猜你喜欢
工业化城市化城乡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雕塑的城市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