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翔
[摘 要] 近几年,国內医药公司开始推进加速并购整合管理,对于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复杂性,在政策监管、维护股东利益方面也面临许多的挑战。文章以天坛生物为例,分析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绩效,并提出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操作方式及其影响。
[关键词]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1
1 问题的提出
1.1 背景
我国医药行业的整合浪潮已经开始,以一些国有大型医药企业为首,开始了频繁的收购兼并活动。受到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影响,我国医药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并购重组。目前,医药行业受到上药、华润等大企业的推动和引领,已经开始了内部整合与外向兼并发展,以此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1.2 研究方法
本文是采用理论和实际密切相结合的方法,概述了资产重组的绩效评价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天坛生物重大资产重组前后业绩情况进行分析。
1.3 重大资产重组绩效分析理论依据
重大资产重组绩效是指重组活动是否有改善企业经营和提升股东财富的效果。它通常从两方面衡量:股票投资收益和公司经营业绩。在资产重组绩效研究中,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
1.3.1 事件研究法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统计方法,其原理是当具体事件发生时,某些指标是否发生变动,以及这种变动是否与该事件有相应地联系。具体操作中常通过股票收益率这一指标的分析,检验某事项产生之后股票在二级市场价格前后变动程度来判断对事项的敏感程度。
1.3.2 财务指标法
财务指标法所运用的数据来自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通过采用反映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分析重组前后一段时间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偏向于研究重组的中长期效应。
2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实施过程及分析——以天坛生物为例
2.1 公司概况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坛生物”,股票代码:600161.SH)于1998年独家发起设立,于同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天坛生物于2010年及2017年实施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原主业包括疫苗和血液制品两大类业务,疫苗业务主要是一类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由于整体疫苗市场趋近饱和、新产品研发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天坛生物下属疫苗业务整体盈利能力较弱,并且疫苗业务受固定资产投入大的影响而亏损,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而血液制品业务发展前景相对明确、盈利能力较强。2017年,为履行解决天坛生物与控股股东间同业竞争承诺,控股股东与天坛生物启动重大资产重组,置出天坛生物全部疫苗业务,置入控股股东旗下血液制品业务,聚焦血制业务,彻底解决与控股股东间同业竞争问题。
2.2 重组实施路径
整个资产重组分两步走,第一步天坛生物将经营疫苗业务的子公司北生研100%股权和长春祈健51%股权以现金18.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控股股东中国生物,同时天坛生物子公司成都蓉生以现金3.6亿元的价格向中国生物收购其持有的贵州血制80%股权(2018年10月已经完成向国药广东环球收购另外20%少数股东权益,实现全资控股),首次交易于2017年5月完成交割,交割完成后,公司成为血液制品专业化公司。
根据拟注入资产实际情况,天坛生物启动第二步重大资产重组,以6.2亿元向中国生物现金收购子公司成都蓉生10%股权,并由成都蓉生发行股份支付收购中国生物旗下上海所、武汉所和兰州所血制资产,合计总价27.37亿元,第二次交易于2018年1月完成,天坛生物成为中国生物旗下唯一血制业务上市公司。
上述重大资产重组中,天坛生物和标的公司同为血液制品专业公司,原材料相同、工艺相近、经营模式类同,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并且天坛生物和标的公司同受中国生物控制,企业文化相同,重组后在企业文化和管理方面的整合将较为顺利。
3 天坛生物重大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根据前述理论分析,对资产重组绩效进行评估主要有两种方式: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
3.1 事件研究法
天坛生物首次重大资产重组股票价格从停牌前一交易日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3月24日复牌交易日,收盘价从19.11元上涨10%至21.05元。同日,天坛生物公开披露:“公司预计在2017年四季度启动下一步资产注入工作,以彻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随后期间,股价波动上涨,在2017年10月13日达到重组期间历史最高点22.38元/股,涨幅接近18%。第二次重大资产重组于2017年10月16日下午停牌,至2017年12月14日复牌交易,股价由21.86元下降至21.45元。鉴于公众股东前期对于天坛生物将于2017年10月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存在预期,前期股价上涨较大,叠加血液制品行业 “两票制”“药占比”等行业政策影响,天坛生物股价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总体来看,自2016年12月5日至2017年12月14日期间,股价上涨12%,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天坛生物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表现出正面支持。
2018年,天坛生物股价和上证综指偏离值在10%以内,和行业指数偏离值在15%以内。四季度起,因行业回暖、业绩提升获资金关注,天坛生物股价走势强于大盘和行业板块,中长期来看,重大资产重组对天坛生物经营业绩产生了积极作用。
3.2 财务指标法
文章采用以下财务指标对重大资产重组前后业绩进行计算分析,考虑到2017年天坛生物重大资产出售实现的7.58亿元投资收益(税后)对利润指标影响较大,故利润指标均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数据,比较结果如下。
由表1可得,天坛生物重大资产重组后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方面均得到有效改善;成长能力方面,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有所增长,总资产扩张率由于进行了重资产向轻资产的置换而有所下降;营运能力方面,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提升,资金流转的速度有所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更充分、有效。2018年与2017年相比,大部分指标有更进一步的优化提高。
4 研究结论
從股价表现和重组当年经营业绩来看,天坛生物重大资产重组体现了良好的绩效,从中长期来看,重大资产重组对天坛生物经营业绩产生了积极持久的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4.1 实现了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
整合后,天坛生物成为国内生产规模领先的血液制品公司,下辖成都蓉生、上海血制、武汉血制、兰州血制、贵州血制五个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在13个省份拥有57家单采血浆站,浆站资源地域分布覆盖省份扩充到川、晋、鲁、苏、鄂、闽、湘、赣、黔、滇、琼、甘、宁13个省/自治区,在采浆量、投浆量、销售收入方面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2018年全年实现采集血浆1568.07吨,增幅11.86%,高于行业平均增幅约5个百分点,规模优势明显。目前共计拥有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三大类、14个品种、71个产品生产文号,生产的血液制品在中国血液制品市场中,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拥有质量、规模和品牌等综合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天坛生物已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在血源管理、人才队伍、技术研发、生产质量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储备。此外,天坛生物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共享等手段不断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4.2 提高业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业绩方面,天坛生物整合后业绩提升明显。2016—2018年期间,营业收入从20.95亿元增长到29.3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2%,净利润从2.86亿元增长到7.3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7%。
核心竞争力方面,整合后天坛生物有效地降低了自身和控股股东下属其他同领域企业间的竞争,在市场份额方面持续上升,还有效规避了与控股股东下属企业间因为同业竞争而产生的产品竞争问题。不仅如此,天坛生物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推进了整体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以此形成了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模式,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获利空间也得到了扩大。
5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有效性建议
5.1 全面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医药行业当中,传统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对市场发展的环境和需求进行判断,从而导致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和方向判断方面出现了失误。此种情况下,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无法得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未能得到充分提升。对此,企业要根据市场发展的特征和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内部核心竞争力进行强化建设。本案例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对于天坛生物产生了激励作用,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正向影响。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天坛生物还通过强化企业监督和管理的方式,对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资源加以利用。对此,企业可以在重大资产重组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合作,以此提高我国医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以天坛生物为例,资产整合后,充分发挥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做大做强。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加强合作的方式,可以研发出品质更优的生物制品,提高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当中的优势。再比如,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方法,搭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此推动我国医药生产企业迈向更高台阶。
5.2 逐步推进实质性资产重组
部分企业在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的初期阶段,经营效益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原管理模式和新管理模式间需要时间进行协调与磨合。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初期阶段,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地分析原本企业经营不善的根本原因。对此,企业在重大资产重组后,需要逐步推进实质性的资产重组,系统地分析出原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经营特征和市场行业发展规律,制定出全新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比如,天坛生物整合后及时制定了血液制品业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了五大业务中心的组织管理架构等,确保了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发挥出自身发展优势,结合市场规律扩大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策,白晓棠,陈凤霞.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分析——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例[J].管理观察,2017(12):58-59.
[2]张晓峰,张绍婉.政府质量、股权结构与资产重组绩效关系研究——基于ST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J].会计之友,2016(17):76-80.
[3]吴莉,胡基学.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模型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6(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