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说理力的五件利器

2019-09-09 16:04陈海荣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利器袁隆平小吃

陈海荣

写议论文,不同于政治学科上的答论述题,它在说理时,不能“裸说”。因为这个“理”就犹如“盐”一样,如果“裸吃”,只会让人吐舌蹙额;只有溶入菜中去吃,才会百味横生。为此,议论文中的说理,要想少一点“说教气”,多一点“语文味”,还需找溶“盐”之“菜”下锅。梳理、整合一下《文汇报》《半月谈》《读者》《青年文摘》等读物中的精妙说理段子,可以发掘出提升说理力的如下五件利器。

一、人

议论文说理中所选用的“人”,既要有知名度,更要有权威性;既要有人气指数,更要有公信指数。“人”的权威性越强、公信指数越高,其所包孕的“理”才能说得越让人信服。如:

①纵观人类科学文明发展史,捅破一层窗户纸有时真的比钻透一座山还要难!你能派出一个师的工程兵,却未必能派出一个爱因斯坦。

②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了……

例①中,政治、军事、科学、商业上的“捅破一层窗户纸”靠的都是“意识最深处”的辨识力、决断力,需要的是在事物初露端倪、别人尚在五里雾中就能做出准确判断。能具备如此深的潜质,肩负如此大的重任,真是非爱因斯坦莫属了,因为他是物理学界的泰斗,他捅破了“相对论”这层物理学核心理论的“纸”。例②中,这段论述之所以触目惊心,振聋发聩,是因为对举的后者都是世界级的重量人物,应该“地球人都知道”,但现实就残酷在,知道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它透射出的是世人心态的浮躁和文化的缺失。

二、物

我们说理中所选用的“物”,应为自己和大家都熟知且能共同深入探究之“物”,对其的把握程度,应该如庄子对大鹏、魔术师刘谦对手中的道具那样,能格物致知,游刃有余。如:

①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来。(袁隆平)

②谁都有可能犯错误,所以每一根铅笔头上都带着一块橡皮。

例①中,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最熟知的是水稻,取得重大突破的也是水稻,所以他说理时肯定不会拿“哲学”来说,而只会拿“水稻”来说。袁隆平要告诫我们的是:科学上的发明创造,尤其是具有原创特质的发明创造,只会从艰苦的实践中来,而不会从书本中来。所以他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是他要不怕吃苦,要下田。例②中,铅笔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文具了,但它却向我们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三、事

说理中选用的“事”,可以是历史上的事,可以是现实中的事;可以是实有之事,也可以是虚拟之事(即先秦散文中常用的设例)。其功用都在于化虚(理)为实(事),以事明理。一个经典的“以事明理”案例是:

滋味是雕刻不出来的

把同行迎入客厅,老作家端出两碟小吃。

客人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那碟雕刻出花样的菜帮上,赞叹了一番之后,便都把手伸向那个堆着水果的碟子。

片刻之间,那碟水果就被吃光了,那碟菜帮则始终无人问津。

“听说你们最近正在讨论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并为此而争论不休,”送客时老作家说,“这两碟小吃,就算是我的一种观点吧!”

老作家把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一深邃问题的理解,融于做的两碟小吃之中,并以客人對两碟小吃“赞而不食,食而不赞”的态度,昭示出一个深刻的文学创作原理:内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老作家是睿智的,他深知“事实是最好的明证”,“两碟小吃”胜过一万场无谓的争论,当你把“手”伸向那碟水果时,你就已经在验证他的观点了。

四、字词

对字词的理解,最忌望文生义。但在议论文说理中,如果能把深刻的“理”寓于对字词的巧解妙析之中,反而能给人一种即兴发挥的实力感和机智感。如:

①“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贤亮)

②知识分子不但要有“知”,还得有“识”,得对这个世界有新的发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不过是“知道分子”罢了。(作家刘震云)

例①中,通过对“和”与“谐”两个汉字的巧妙拆分、精妙诠释,阐释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物质丰赡,精神自由。例②中,通过对“知识”这个词的巧妙切割、机智解读,阐释了“知识分子”的应有特质: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有见识。如果仅有知识而没有见识,就如同在雪地中守着木柴,却没有火去点燃。

五、数字

调用数字来说理,最大的好处是“直”——直接,直白,直观。数字化时代的人对“数字”太敏感了,你抓住了这个敏感点,把账算清了,“理”也就自然说透了。如:

①90%×90%×90%×90%×90% =59%

②1 ÷ 13亿 = 7.7 × 10-10 ;

1 × 13亿 = 13亿

例①中,通过一道乘法的算式,向我们阐释了“执行力”的重要:即使执行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了规定要求的90%,经过五个环节的衰减,也会变成不合格(60%方为合格)。例②中,中国领导人曾用这两道算式,向我们阐释了13亿人口大国的优势和忧患:再大再难的事,13亿人齐心去做,就不大不难了;再小的事,只要涉及13亿人的民生问题,都是大事。

上述五件利器,“利”在深入浅出,“妙”在四两拨千斤。我们坚信:只要利器在手,说理定能给力。

猜你喜欢
利器袁隆平小吃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我是一个小吃货
用好审计利器,促进管理提升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讴歌新利器
怕冷的小吃货
可爱的小吃货
向袁隆平致敬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