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理素材任务单为依托的初中生心理发展状态分析

2019-09-09 07:27陈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初中生

陈萍

〔摘要〕本文对心理素材任务单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深度解读心理素材任务单,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包括心理常态发展、个性化发展及异常发展等,为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实施人性化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理素材任务单;心理发展状态;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36-03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获得感悟和内心的成长。课程的有效性取决于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目前常见的活动形式有很多,依托心理素材任务单开展的心育课程实践却并不常见,但其形式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开放,学生的参与度高,有助于独立思考和集体分享的高度融合,开辟了有别于传统心育课堂的新路径。鉴于任务单的记录性和可回顾性,更是让其成为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重要参考依据。

心理素材任务单由素材和任务两部分组成。素材是任务单的材料基础,是题干的主要组成部分,涵盖以心理为主题的视频、故事、绘本、图片、游戏等。素材需具备时代特征,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要新颖有创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水平。素材内容必须具备心理元素,以便学生进行多角度辨析,生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作业反馈。任务是围绕素材提出的具有开放性、多元化特征的问题,要有利于学生沉静其中,感同身受,打开思维,做出真实而用心的回答。

一、深度解读心理素材任务单,透析初中生心理发展状态

第一,验证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符合发展心理學对此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常态描述。

1.关于自我:关注外形,辩证思考,情感细腻,渴望独立

心理素材任务单“东东和西西”,讲述了双胞胎东东和西西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分别主张“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和“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描绘一下12年后,东东和西西分别会成长什么样。

学生们很少会直接肯定哪种教育方法,而是从各有利弊、结合看待的角度回答。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生已经开始学习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事物,对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能想到更多的可能性,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直线式推理或极端的二元式思维。

有趣的是,大多数学生会以文字或绘图的形式对东东和西西的外貌进行细节描述,这可能与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对外形的关注度较高有关。我们发现心理素材任务单中凡是涉及用叙事构建故事情节的,人物的外形常是大部分学生喜欢重点描述的内容。当描述个体的不满或负面情绪时,“胖”“雀斑”“矮”“丑”等词的出现频率很高,如果采用绘图形式描绘人物,也会出现用外形的美丑定义人物善恶的情况。

心理素材任务单“小贝的求助微信”,讲述了小贝努力学习数学,除了做各种练习题和试卷,还报了补习班,成绩还是无法提高,相比同学成绩好却还学得轻松,她很困惑。请同学们给小贝留言。

学生们能客观辩证地看待两难问题,会换位思考。在鼓励同伴方面思路清晰,劝慰人时也能试着采用共情、勉励、自我开放等技能,很多话语都富含真情,细腻而有深度。谈到小贝的“知道却做不到”时,他们会倾向于解释为教导人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改变总是痛苦的。

2.关于人际:青春叛逆,渴望真诚,亲子冲突,同伴重要

心理素材任务单“情书,讲述了人际交往中总有一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情义,请大家给那个人写一封“情书”,那个人可能是你的师长、亲人、同伴,抑或是那个“他/她”。

初中生的情书涉及对象包括同学、偶像、小学老师、父母、异性、他人(如学长、神话人物、历史人物)、自己(过去的、未来的)等,排在最前面的是同学,近85%的学生在完成这个任务单时选择同学作为写信对象。可见,在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圈子里,同伴尤其是同学的重要性。

这里的同伴大多是同性伙伴,倾诉的多是同窗友谊,以感恩帮助和陪伴为主要内容。此年龄段的孩子和同伴相处不太在意对方的学习成绩,更在意的是对方的性格、情绪和兴趣等综合素质。在类似“情书”等涉及人际交往题材的任务单中,那些成绩不好的“后进生”经常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学生们评价这些同学虽不是完美的人,但他们个性特征突出,优点突出,缺点也突出,且均外露于人,他们真诚,敢于做自己。写给异性同伴的情书也有,但所占比例并不大,多以抽象的短句诗歌形式存在,青涩而真诚,透露出对异性美好情感的向往。

心理素材任务单“冲突”,请学生还原自己和父母发生过的一段最激烈的冲突。

初中生与父母发生的冲突多表现在学习(如写作业、学习习惯和时间分配等)、娱乐(如游戏、手机、电视等)、生活(如零花钱、交友、追星、熬夜、睡懒觉等)方面,进入青春期后,冲突程度会加深。这些冲突的背后常反映出部分亲子双方各执己见,难以融合的心理状态。父母常以关爱的名义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将一切冲突归因于孩子的青春叛逆,忽视孩子日益增长的自主能力和对成就感与胜任感的需求。孩子则渴望摆脱束缚和控制,寻求主导权和掌控感,情绪容易冲动,很难换位思考。很多矛盾缘由还可追溯到早年父母对孩子陪伴的质量,当父母陪伴缺失或陪伴质量不高时,孩子与父母在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疏离感,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的能力随之缺失,造成后期难以沟通,矛盾逐渐加深。

第二,显现出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为学校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参考。

心理素材任务单“棉花糖”,让学生找寻自己生命中的那颗“棉花糖”,即很难抵御的诱惑物。有的学生会写漂亮的衣服或爱吃的零食,有的学生会写“电子鸦片”(主要是手机和网络游戏),而有的学生则会写世界未解之谜、人类起源、外星世界等。

在谈到青春期早恋话题时,有的学生出口皆是成人说教版的套路认识,片面极端地看待问题;有的学生却可以用成熟的视角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还有的学生甚至可以通过分析具体事件,阐明事件背后的心理真相,如对早恋的担忧多来自父母的大惊小怪,将“被害妄想”强加给孩子等。

心理素材任务单“蛋炒饭”,讲述的是父母面对离家出走的孩子,如何焦急寻找并选择原谅的故事。教师请学生谈个人感受。

部分学生会作出符合现行教育标准的公式化解答;部分学生会谈到现实中的结局与影片中的美满结局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自己有类似的不圆满经历时,他们可能会因不满而愤愤,但更多时候会以反观调侃的心态看待问题,释然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选择与自我和生活和解,表现出较强的心理成熟度。

初中生对心理素材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带有较强的年龄和认知发展特征。但鉴于其所处环境、心理成熟度和个体经历的不同,使得他们在眼界视野、主观辨识和看待问题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些个体差异性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会成为主要诱因,影响着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学校教师只有深化对这方面的了解和关注,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个性化教育

第三,暴露出部分初中生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的冰山一角,为心理教师进行个案辅导提供依据。

心理素材任务单“我想对你说”,让学生选出身边的七个人,分别给他们写一段话,用上“谢谢、对不起、我后悔、我想说、请别、我喜欢你”中的一个或几个词。学生写的大多是对朋友、亲人、师长的心里话,透露着真情实感,内容较为积极阳光。但也有“我想说为什么您要这样对我们,求您回来吧,爸爸”“我后悔分到这个班级”“某某某,我想说你带走了我所有的快乐”这样的内容。

心理素材任务单“我像谁”,出示了一张十个孩子爬树的图,让学生结合自己目前的状况,写出自己最像哪个孩子并说明原因。大部分学生能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明晰自己的优缺点和完善自我的途径,但也有学生会选择10号小孩(一个倒在地上、没有行动、无助感很强的孩子),写道:“我不喜欢学习,很怕学习。”“我是树根处的同学,急切需要帮助。”

心理素材任务单“垃圾超人”,视频中的孩子幻想成为“垃圾侠”,保护做环卫工的妈妈安全回家。请学生写出自己想成为生活中的“什么侠”,并描述背后的故事。大多数学生会幻想自己具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他人或世界,主题积极向上。但也有学生会写成为“倒霉侠”(靠我太近的人都会倒霉,所以请远离我)、“耽美侠”(向往同性恋情)。

心理素材的开放性会让我们意外捕获常规教育忽略掉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完成任务单的过程中被自然地流露出来,它们可能是学生成长中可以自愈的烦恼,也可能是心理问题初现的预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辅以相关资料,进行全面了解,必要时可以寻求班主任和家长的配合,进行个案辅导或提出转介。

第四,揭示出区别于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新视角,为学校管理提供多元化决策思考。

1.学生的心理成熟度未必与文化课成绩正相关

参与任务单教学的教师反映,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任务单作品都出自成绩平平的学生之手,他们平时在校表现不突出,属于易被忽视人群,但任務单的内容让人感觉到他们观点独特,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心理成熟度较同龄人偏高,让人看到他们平凡外在下丰富而独特的内在思想。

2.传统的分班标准未必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学校常以成绩排名区分“好班”和“差班”,但从心理素材任务单的完成情况来看,所谓的“好班”在自觉完成任务、课堂纪律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对问题的回答多是从认知角度进行的套路性作答,给出的答案过多考虑正确与否,是否能让老师满意,很少呈现内心的真实感受,更是很难看到具有学生个性特征的答案,且戒备心理较强,内心开放度不高。而所谓的“差班”在教学配合度、课堂活跃度、思维开放性和参与体验深度方面表现突出,他们的答案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在表达自我和理解他人方面更擅长,心理素材任务单的完成也更有创意。

心理素材任务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综合性地展现出初中生作为“独立人”的整体面貌。学校和教师只有多关注这些方面,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学生,也才能更科学化、人性化地管理学生。

二、发挥心理素材任务单实效性的关键点

1.心理素材任务单的设计

心理素材任务单的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符合初中生心理发展规律。故事背景和人物角色要贴近生活,新颖有趣,情境感强。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性、辩证性思考,尽可能弱化教育教导的痕迹。形式可多样化,以初中生乐于接受的、能激发创作欲的为最佳,微信、朋友圈、颁奖词、书信、声明、影评等都是很好的载体。纸面设计要注重图文并茂,便于学生采用绘画、书写等多种形式完成任务。当涉及二选一的任务时,要保证两个问题在同一难度层次,不可差异性过大,避免学生避重就轻,选择简单的题目作答。

2.心理素材任务单的实施

心理素材任务单里的很多内容会触及学生个人的隐秘情感,他们中的一些人会产生很强的戒备心理。教师需要积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安全的沟通氛围,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对于个别敏感话题,可以事先在人物情境创设方面做些巧妙安排。例如,探讨早恋话题时,很多学生存在心理防御机制,不愿意暴露。但是,当教师将话题引入心理素材任务单“浪矢爷爷的回信”,采用第三方人物的回信设计时,学生的参与度大幅提高。形式的转变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开放,又保证了沟通的安全性。

此外,课程实施过程中,心育素材的呈现要保证清晰生动、情境感强。涉及活动性素材的,最好组织学生先活动体验,再完成任务单。后续的思考、讨论、作答要保证时间充裕。期间,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可以从思维的角度、内容及形式等方面加以引导,尽量避免刻意的暗示和说教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魏爱芳.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J].江苏教育,2018(48):62-64.

[2]俞国良,王勍.社会转型:少年初中生心理健康结构与特点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15-221.

[3]张悦,姚辉.重点中学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10-14,20.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蚌埠,233000)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猜你喜欢
初中生
基于微课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巧设体验活动,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长
“三层七法”:提高初中生三级蛙跳能力的实践研究
巧借数学思想提升初中生解题能力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