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武术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2019-09-09 07:06陈诗强林炜鹏
武术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

陈诗强 林炜鹏

摘要:近些年来, “一校一拳”教改思路在全国各大中小学乃至高校普遍流行。“一校一拳”模式为中国武术教育的發展开辟了新思路,在新时代,这一模式继承并且发扬了传统武术中蕴含着的尚武精神,并力图打造特色,突出中国武术文化、武术教学的时代性、民族性,深刻揭示了我国传统武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与困境,包括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教学实践落实差、教师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为了迅速推进“一校一拳”教学模式的贯彻和落实,各大学校都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加大传统武术的教学力度及其考试的比重,同时招聘优秀的武术工作者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加大传统武术走进校园生活的宣传力度,在校园中推进健康武术教育。

关键词:一校一拳武术教育 创新 中小学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性符号,无论是对中小学生的体能训练,还是对外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新一代中小学生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更加决定了我国武术文化甚至是历史文化的未来走向。故而,中小学生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武术文化、进一步发掘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历史底蕴及其时代价值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武术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可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状况堪忧,随着“一校一拳”中小学武术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的武术教学模式正在逐渐完善, “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新时代武术教学思路得以产生和发展。

1中小学“一校一拳”教学改革的内涵与意义

1.1 “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校一拳”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新模式最早是由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其他26所高校组建的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提出的。2013年,“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改革被联盟提出来,并且获得了大力推广。“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1]白此成为了联盟推进武术教育改革的口号,这一口号便是中小学武术教学进校园要实现的总体目标,这一改革模式在政府机关、高校研究者、中小学校以及社会组织的推动下,最终走进了各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践中。

“一校一拳”主要是指中小学的武术教学要根据地域拳种的发展,在体育课堂上集中向中小学生讲授某一个特色拳种,体育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和设计应当结合当地武术发展特色和发展现状,逐步打造各大学校武术课程教学的特色。遵循联盟精神,中小学生的武术教学要讲究武术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弘扬。中国传统武术中,每个不同的拳种都蕴含着独特的武道精神和民族精神, “一校一拳”的开展,能够以不同的拳种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传统武术精神等诸多要素融入到具体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之中。

“一校一拳”武术教育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出武术强身健体、树德立人的重要作用,“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德艺并行。”[嘲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塑造中国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具有强化作用,中小学生在对拳术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亲身体会到中华武术文化中蕴含着的刚正不阿、坚强果敢和浩然正气。而且, “一校一拳”的推广有利于把武术教学更好的融合到具体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去,使得武术教学贯穿于中小学体质锻炼的全过程。南充市大北街小学在这方面的实践较为成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以此为例。南充市范围内有一个特色拳种叫做松溪内家拳,该小学将这一拳种引入校园,在体育课上由专业师傅讲授,一方面讲拳术,一方面讲武道文化,学校提出了“以武之道培养礼仪,以武之理规训身体,以武为纲孕育精神,以武会友耀我中华”的教学理念,在强化学生体质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民族白豪感。“通过专项化的系统学习,可让学生感悟武术精神,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敢白强的道德品质,成为“健康、白信、聪慧”的阳光少年。”[3]

1.2 “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的意义

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带有地域性和地缘性特点,每一个权重都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地域特征,其丰厚的历史底蕴扎根在各个底蕴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拳术和拳种。诸多拳种不仅能够直观反映地域特色,而且我们从不同的拳种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拳术创造者的文化涵养,能够体会到拳术大师的道德水平和治学心态,这些拳术创造者赋予了拳种以道德灵魂,拳种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个性风格能够有效吸引中小学生参与学习,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更深刻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神。归根结底,拳种是中国传统武术得以发展的重要根基,相关的武术知识、武术理论、武道精神构成其文化血脉。现阶段的“一校一拳”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理念的推行,就是以教育改革为其基础性理论,以中国传统武术的弘扬和发展为其基本目标、重构中小学武术教学文化,充分发挥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独特的个性与体质。推动中国传统武术的时代变革,让传统武术在今天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出强大的建设力量。

武术不仅在于肢体训练,更在于心智的锻炼。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的凝结,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就中小学生的武术训练而言,在体育课上推行“一校一拳”的武术教学模式不但能够锻炼中小学生的体魄,优化其体质,更能帮助其理解中华文化、规范道德行为,进而达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2 “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的问题

2.1 “一校一拳”教学模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我国关于武术进校园活动的推广已经宣传了许多年,国家相关机构包括武术研究中心、武术管理中心等,在武术进校园活动的推广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武术进校园发展势头良好, “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在中小学的体肓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一模式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对武术进校园的重视程度和推广力度依然不足,基层中小学对于体育课堂尤其是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体育课经常让位于语数外,武术课也经常让位于课堂白由活动,无论是学校与管理部门之间在对武术课堂的统一认识,学校各科教师也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这一点从体育课的武术教学设计让位于其他课程或是其他活动便可见一斑。武术进校园是推动当代中小学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给中小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带来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缓慢,中小学尤其是初中,对于升学率的还是十分看重的,对于体育活动的忽视、对于学生武术课程的建设还是难有起色,极大的压缩了学校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加之中小学对于体育教师尤其是专业的武术方面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学校的武术人才短缺,学校武术教学机制不合理,对于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目前尚且没有对学生武术训练的考评机制。

2.2 “一校一拳”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落实不足

现阶段,中小学“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的开展状况并不理想,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尚未具备武术教学体系,甚至基本的武术教学工作都没有办法落实,对于大多数中小学而言, “一校一拳”基本还处在概念阶段,名存实亡,处境尴尬。一些应用了“一校一拳”教学模式的中小学校,对于这一模式也尚处于探索阶段,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武术课程教学时间与其他课程教学时间的分配存在冲突,具体的拳法教学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尚不明确,尚不能达到教学相长,尚且处在以武术为形态,以娱乐为目的的发展阶段。“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缺乏理论支持,拳术古本图文理解困难,目前尚且没有新版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武术课程教材。因为缺少教材、缺少理论,教师在讲解拳术技巧时存在困难,中小学生极易产生理解偏差,学生在动作与动作之间进行衔接时并不流畅,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实际上, “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给负责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不但要讲授拳术,更要讲授拳术背后的武德。目前,中小学武术师资力量十分薄弱,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难度更大。各个师范院校培养的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的极少,进入中小学从事武术教学T作的更少,各个中小学校的武术教师缺乏、武术教学理论匮乏,导致“一校一拳”教学模式具体实践的难度很大。

3 “一校一拳”教学模式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一校一拳”武术教学体制机制建设

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实践效果不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学生的发展以成绩为核心,虽然说提倡全面发展,但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的培养模式尚且没有质的改变;第二则是缺乏好的武术理念。“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的提出,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能够把武术和学校教学深入的结合起来,打造特色,打造学校名片。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统一认识,确立起相关制度,尤其是教育管理部门,体育在现阶段已然记录在初中升高中的总成绩中,武术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应当记录在總成绩中,这样才能引起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促进“一校一拳”武术教育模式的顺利推广。

“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教改整体设想的一个重要部分,遵循这一思路,各大中小学校应当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引入特色拳种融人体育教学,积极搭建交流平台,让民间武术和校园文化结合起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通过加强武术训练,强化中小学生的体质,培养中小学生的坚强勇敢的性格,促使中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2 加强“一校一拳”武术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一校一拳”武术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我国现阶段的职业体育教师师资不足,尤其是掌握武术技艺的体育教师严重不足。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当做好教师培训,也从社会上招聘相关专业人员从事教学T作,聘请专家帮助教师进行培训,推进学校特色拳种的引进和训练。“一校一拳”武术教学课程的关键在于阶段性。学生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学校应当充分关注到这一点,教学要针对学情,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力图教学相长,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心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武术训练时应当做细分。比如5岁-12岁左右的小学生,13岁-17岁左有的初中生,这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武术拳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是不同的,兴趣点也是不同的。武术教学应当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针对学生实际训练情况来制定和丰富教学内容。尤其要强调的是,5岁-12岁的学生应当集中在感官训练,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阶段的学生充满活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应当采取只是灌输的做法,否则会极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时学生性格、品德、学习能力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性格的行程,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带来重要影响。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升学压力小,能够最大化地发挥中国传统武术的强身健体、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针对小学1-2年级的学生,在武术教学中不应当急于求成,主要是训练其手型、手势等基本动作,重在培养兴趣,为其讲解武术训练的好处。针对3-6年级的学生,随着他们理解能力的增强,应当适当提升训练难度,讲解一些腿法、拳法,在手型、手势的基础上,配合简单的套路动作练习。也可以适当加强摔法、对练以及实战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运动激情,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发扬地域特色文化,体现武术文化魅力。

4 结论

“一校一拳”武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推广,对于武术进校园活动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武术教学问题较多,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陈旧的教学模式终将得到改变。“一校一拳”武术教学模式能够在强化中小学生体质的同时,打造地域特色,打造学校名片,是新时代武术进校园的最佳选择。我们应当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推动现代化武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若楠,吴攀文,柳亚奇,刘宇.“一校一拳”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12):9396

[2]周勇,马学剑,张伟.学校教育下武术教学的发展路径探[J].武术研究,2018(8):71-73.

[3]王云青少年武术教育改革对于学前武术教育的启示[J]武术研究,2018(2):91-93.

猜你喜欢
中小学创新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