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灵敏
8月5日,印度政府突然通过总统令,废除保证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宪法第370条,将自治的查谟-克什米尔邦拆分为两个中央直辖区,同时调集军队进驻当地,实施宵禁,拘留了当地一百多名政治人士、活动家和学者,并中断互联网,钳制舆论。莫迪此举,等于中止实行了近70年的印度版“一国两制”。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分治时的遗留问题。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最多时存在554个大小不等、分裂割据的土邦国,所有土邦加起来占英属印度总面积的45.3%,人口8600万,占当时印度总人口的1/3。根据《1935年印度政府法》,英属印度和印度土邦在法律上结成了一种松散的联邦关系,各土邦享有主权,有自己的政府,只是外交、国防等事务受英国政府控制,处于半独立状态。最大的土邦是海得拉巴和克什米尔。
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英属印度分为两个国家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克什米尔这样的王公土邦则可以自行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克什米尔总面积的2/5,人口约1/4,其余为印度控制区,印方在这里成立了查谟-克什米尔邦。
受此举影响最大的是和印度在克什米尔有领土争议的巴基斯坦。目前,巴国已经宣布与印度的外交关系降级、中止双边贸易及文化交流等多项措施,两国边境局势再度剑拔弩张。巴基斯坦的国力比不上印度,很难出台实质性的反制措施,也很难改变印度的行为,但可能通过资助印控克什米尔反政府武装的方式来给印度制造麻烦。
印度憲法于1949年11月26日由制宪会议通过,1950年1月26日生效,和克什米尔有关的第370条是属于第21章“临时、过渡性与特别条款”下的一条,规定查谟-克什米尔邦拥有除国防、外交和通信等领域外的高度自治权。第370条也规定,印度总统有权宣布查谟-克什米尔邦的具体立法权。
印度宪法同时规定,印度总统有权宣布废除第370条。此次印度废除查谟-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援引的就是这一条。然而,1948年8月的联合国安理会决议、1949年1月的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决议、1972年《西姆拉协定》等国际法文件,都明确将克什米尔定义为“争议领土”。所以,印度这次取消其自治权,不仅意味着会开放印度教徒迁徙当地,大幅改变当地穆斯林为主的人口结构,还意味着透过修改国内法将国际争议领土变为自身“固有领土”。
印度此举,是莫迪上台以来大行其道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延续。印度教民族主义是一种带有强烈教派主义色彩的社会政治思潮,强调印度教至尊,要把印度变为纯粹的“印度教国家”。而克什米尔的主要人口是穆斯林。七十多年来,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一直不满宪法第370条纵容克什米尔穆斯林,主张废除,以建立统一的印度教国家。
而莫迪本人就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曾经长期在带有准军事性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团体国民志愿服务团服务。2014年莫迪正是靠煽动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上台的,从那时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影响向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扩展,在保护圣牛的口号下,国民志愿服务团的纠察队甚至对食用牛肉者、交易活牛者及屠宰场所有者处以私刑,这让印度穆斯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但莫迪的这一套被多次选举证明为有效,今年5月,莫迪的人民党在国会获得超过半数席位,得以单独组阁,这更增添了莫迪的底气。事实上,莫迪此举在印度国内获得叫好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