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友国
物 声
有水的地方,便有生灵。青弋江有佛心,“常以仁恕居怀,恒将惠爱为念”,普润了沿岸乃至更远的地方,于是,万物由因缘和合,生生不息。青弋江的流动,与植物、动物发生着生命的联系,几千年都十分紧密。
青弋江没有雪峰与冰川,多由雨源的供给才产生流动力,她一边向前流动,一边向地下渗透,一边向周边扩浸,于是,沿岸的植物便有了充分的水分与营养。森林与水的关系,如颊骨与齿床一样休戚互通。一方面,青弋江滋养了流域上的植物群,黟县、黄山区的植被覆盖率一直就超过70%;另一方面,高的森林覆盖率依赖于水,也依赖于土地,获取水的涵养后,青弋江的森林不会吃水忘源,抛桃而寻枣不是它们的品性。于是,植被遍了山,也遍了地,回过来,便普护了青弋江。
源头美溪河一带,除了有村落、炊烟与人家,更多的是山魂、林魄与淙淙的溪水了。本来,这里峰峦绵延,临溪而居的人家开门就会见山,但见不着山了,因为,山全都藏于森林之中,披了一身的绿,没露一片背。这样一来,森林便给源头蓄了水源,而地表上的落叶、枯枝与杂草会渐次腐败,堆积之后便成了厚厚的“海绵”,吸收雨水,也储存水源。于是,地表下便成了一座天然水库,借用朱熹《孟子集注》的话说,是“源源,若水之相继也”。由是,这里的石头上大多长着一种植物,即苔藓。苔藓没有维管束,没有花朵,也长不出种子,繁殖经由孢子来完成。苔藓的繁荣,是美溪河边的一道风景。
说青弋江的植被充满了灵性,许多人都会认同。尤其是源头,或上游地区,其森林便是一座座制氧工厂,每时都在吸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刻也都在释放新鲜的氧气。甚或,有的植物还能分泌出抗生素,杀灭细菌。于是,人的呼吸道也绿了,清新了。
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栎类林带,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叶片有光泽,无毛,排列方向垂直于太阳光线。在这个群落中,树种资源丰富,列居前类者当推苦槠、青冈、甜槠与绵槠。另外,厚朴、棕榈、乌桕、枫杨、紫楠、黄檀、青檀、方竹、鹅掌楸与天竺桂之类也不少。古老的树种也有一定的分布,比如,榧树、紫楠、红豆杉与三尖杉。休宁县大坦乡有个叫光华村的地方,树木多高寿,500岁以上的枫香树、黄连木便有12棵,最高迈者为一棵枫香树,年龄700岁了。
祁门多雾、潮湿,又有充足的光照,土地肥沃、疏松,便有榧树落户或扎根。榧树能散发香味,故别名香榧。香榧通常雌雄异株,一代代繁殖下来,便是大户了。榧树的叶、茎与果,都可吸收声音,尤其榧树成片的时候,更是这样。青弋江源头的静,出奇,树叶于天空中飘落到水里,都会发出一种声音。水于流动间,也会发出一种如琴的声音。香榧消声是有选择的,对噪声系列的,它都会吸收;对水声之类的,它会倾听,秋毫不犯。祁门的榧树向上挺直,身高20多米者不少。香榧根系发达,日夜固土。另外,香榧枝叶勃兴,树冠如荫,在雨水对土地发生冲击之际,它能缓冲,甚至可吸收雨水。香榧对水土的护养,是上帝从天空给祁门撒下来的福祉。
除了常绿阔叶林之外,落叶阔叶林也间杂于青弋江上游地区,比如茅栗,居于海拔 1000米以上,呈灌木状,却低矮。居于海拔 1000米以上者,另有胡枝子、五节芒等。海拔低的地方,多为毛竹林、杉木林与马尾松林,是人工植被。
唇齿相依,是植被与人类生命最本质的关系。
青弋江沿岸普生药类植物。单说祁门,药类植物就有756种、173科,拥有国家级一类品种2个、二类品种10个。青弋江下游芜湖县有个古镇,名西河,临青弋江西岸而居,故得其名。民国初年以来,西河古镇居民大多会自熬药汤,满街都弥漫着中草药的气味,因为,本土盛产药材,也盛产民间医学家。而经久的中草药香,不完全是从药罐子里冒出来的,更多的是源于这片土地,与药类植物。芜湖市芜湖县、南陵县与宣城市宣州区三地交界处,药类植物的蓬勃,便不止于西河古镇了,向周边乃至青弋江更远的地方扩散,是自然而然的。
时间便是体检,现在,青弋江基本上是健康的,它的屏蔽功能、源汇功能、过滤功能,与河岸生态乃至水生态系统,都还在状态之中。植被与河流亲密了,便会给动物一个生存、繁殖的空间,甚或一个温暖的家。
许多动物都爱上了青弋江流域,栖息于这里的山水之间,是动物的福分。青弋江沿岸的人民大多有一种情感,是对动物、植物充满了体恤。体恤与生俱来,所以,尊重生灵便成了内心的自觉意识,因为,与动物、植物一样,人类也是生灵。而且,失去动物、植物,与失去亲人一样,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植物、动物的退化,或濒临灭绝,有人为的加害,也有自然的因素,遗传的衰竭便是一种。往往,遇到这样的情景,低首,心痛,便成了青弋江的一种悼念仪式。
野生动物出没于青山、秀水之间,是青弋江流域的一景。单说青弋江源头的祁门县,野生动物就有253种之多,比如,禽类137种、兽类47种、两栖类16种。至今,祁门还有几片原始森林,对国家级的保护动物颇具感染力,于是,云豹、猕猴、黑麂、梅花鹿、苏门羚、毛冠鹿、大灵猫与穿山甲,便在这里安居、生活,很本真的表情。它们受护的级别高,一般都是盘纡隐居,老林深山少有枪眼,它们有安全感。这里也是蛇的天堂,乌梢蛇、蕲蛇与眼镜蛇,各有隐静的地方,出入洞穴,几乎没有人声的惊扰。
天空中,往来的鸟类更多,这又是青弋江流域的一种风景。当然,候鸟也是有的,冬候鸟和旅鸟有鹜、■、鹳、鹬、柳莺、雨燕与太平鸟;夏候鸟有杜鹃、夜鹰、黄鹂与卷尾。它们或在某地繁殖,冬天便南迁到这里越冬,之后,于春天北返繁殖地;或在某地繁殖,夏天飞到这里度夏,之后,再南返繁殖地。
双翼较短,趾在同一平面上,是青弋江流域鸟类的普遍外貌。所以,它们飞翔起来灵活、自由、快捷,小歇时它们以趾紧握树枝,即便站在树巅,虽随风摇晃,但也泰然。
青弋江有一种两栖动物最珍贵,名大鲵,因它的叫声与幼儿哭声相似,又名娃娃鱼。大鲵的基因系野生,为国家二类保护对象。一般情况下,大鲵多栖息于清澈的溪流中,或躲于有回流水的洞穴里。小的时候,它用鳃呼吸;长大后,以肺呼吸。大鲵低调,主食为肉类,蛇、鳖、鼠、鸟、蟹是它的美食,鱼、蛙与虾便是它的家常菜。它的捕食策略,不是出击,是守株待兔,匿居在洞穴或石缝,一旦发现猎物,便突袭。大多时候,它会得手。不过,大鲵耐饥,两年不进食,生命体征也会正常。当然,前提条件是生活在水中。
青弋江中下游沿岸,还有一种国际一级濒危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名扬子鳄。扬子鳄,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名鼍。国际上,早就禁止贸易扬子鳄了。现在,地球上只有20多种鳄类,主要分布地为热带和亚热带海滨,温带淡水水域唯有密河鳄、扬子鳄,前者生活在密西西比河,后者栖息于洞庭湖以下的长江流域,一个西方,一个东方,隔了太平洋。在中国,扬子鳄的始祖早在远古便诞生了。如今,扬子鳄的分布区紧缩,青弋江水系还幸存。为了抢救扬子鳄,青弋江流域的土地上,建起了一座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占地100公顷,养殖了4000多条扬子鳄。
弋江镇,是青弋江流过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口水塘,水塘里有扬子鳄,10多条。水塘边,住着一对老夫妻,终日守护着扬子鳄,几十年了,生命与扬子鳄融在了一起……
诗 声
青弋江边的宣州区北郊,耸立着一座敬亭山。敬亭山之口,立了一座仿古门坊,4柱,3门,中门之上,有著名书法家楚图南的题刻,敛神藏锋,取势中正,近颜体,曰:敬亭山。题刻两侧是李白、陈毅的诗。敬亭山脉曲折逶迤,有60座山峰,都不高,第一高峰海拔也只有317米,还少有绝壁。但自古许多文人墨客都踏访过敬亭山,吟咏过敬亭山,说敬亭山自有魅力,60座山峰上有诗声,或说山峰上还有诗峰,所谓文脉称峰,也不牵强。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丹阳郡,宛陵(今宣州区)便为郡治地。之后,历晋隋唐宋明清析并区划,但宛陵一直为州、路、府的治所,而主政的官员大多政振、文馨、德高,宛陵总现文曲昌兴之象,文脉流长。
南朝初年,刘宋朝廷出了一个名臣,曰范晔。范晔出仕不久,便迁秘书丞,掌彭城王刘义康府的文籍,但他孤高疏狂,不会献媚,被贬为宣城太守。公元432年,范晔赶往宛陵就任,满心窃喜。范晔博书,通文,怀才,在宛陵写出了一部著作,名《后汉书》,与《史记》并肩。同时,还约三五文人,登上敬亭山,吟诗,立峰笑看刘宋朝廷。
54年后,南朝齐明帝派谢朓至宛陵,守宣城郡。其间,他常与一群文友上敬亭山,说赋,咏叹,吟出一首流丽的诗,名《游敬亭山》。在他眼里,敬亭山与五岳齐名。于是,他干脆在府治陵阳一峰上建了一座小楼,名高斋,以远眺,会友,作诗。他不知道,齐明帝只让他在宛陵干两年,便要调离他。其实,谢朓与范晔都不应该入仕,都融入不到官场,官场太复杂,不像写诗靠才华,谢朓被诬死于狱中,范晔被捕杀并诛连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便说明了这一点。但,他们给敬亭山留下了诗。
至唐初,宛陵人怀念谢朓,于高斋旧址上建了一座楼,两层,阔窗,飞檐,名谢朓楼。
安史之乱前后,李白至宣城,多次游敬亭山,也游谢朓楼,于拥翠亭坐看山前林霭、孤云、晴空、秋色,临风听山下橹声、鸟鸣、竹吟、溪响,便得诗《独坐敬亭山》,五言绝句,千古传诵,作者融入了敬亭山,孤独、疲惫也得到了慰藉。另,留下了《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正是因为谢朓、李白的咏题,敬亭山开始扬名于天下。李白离开敬亭山后,敬亭山一直惦念着他,建了一座太白楼、一座塑像。
自此,天下文人便游敬亭山,也寻找谢朓、李白的足印,如云而至,由唐而宋,由元而明,由清而民国,有300多位名家在这里灵感闪现,文思泉涌,留下了许多诗作。敬亭山充满灵气,常与诗人的灵感相遇,即便是山之余脉、层峦、梨花、余霞、烟波、秋叶、虫鸟,也能入诗人的双眼。
白居易有“诗魔”之称,他文才敏赡,大脑里产生过许多的名诗,《长恨歌》《忆江南》《长相思》便是。他一生以诗济世,不近权贵,却能官至元和翰林学士、左赞善,出入于唐宪宗皇宫,参与机要,可谓“内相”。而白居易人生的起点,便是始于宛陵。17岁时,他通过宣城郡乡试后,到唐都长安科考及第。金榜题名,白居易登上敬亭山,看群峰、云泉、叠翠、密林、疏风,与万壑争流,便写诗言志,流传至今的名篇《红线毯》《紫毫笔》,正是寄寓了他对宣城的热爱和对宣城人民的关切。
“诗豪”刘禹锡以《竹枝词》《乌衣巷》卓尔不群,曾经,他也游过敬亭山。公元824年夏,唐穆宗派刘禹锡至和州,为刺史。不久,宣城郡守崔群(字敦诗)来信,约刘禹锡至宛陵,登敬亭山。作为文友,刘禹锡如约而至,领略了敬亭山的远空、近岫与窗竹,深晓其神韻,便写下了《九华山歌并序》,赞扬了敬亭山的风光。之前,刘禹锡曾为宰相杜佑的幕僚,官至监察御史,可谓得意。
杜佑效力唐廷,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自然是没有闲暇登临敬亭山,但他的孙子杜牧多次上过敬亭山。自公元830年,杜牧居宛陵近三年。他个性张扬,俊朗飘逸,常至敬亭山上饮酒,疗祛怀才不遇的伤痛;但倚在谢朓高斋的窗前,看山下百顷竹,听溪流逐歌声,杜牧诗兴勃发,笔落青山,写下了《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题宣州》等诗篇。
唐代还有一位大诗人,名孟浩然。据传,他与孟子有血缘关系。他骨貌淑清,灌蔬艺竹,唐玄宗诏他入仕,也被他辞了。孟浩然一生未仕,却有诗才,游至宛陵,也上过敬亭山,写过“山泊敬亭幽”这样的名句,表现了敬亭山下的夜静、水幽,与船的安详。
今人大多是从唐诗中知道韦应物的,其实,韦应物少时便出入宫闱,为唐玄宗近侍。历唐肃宗后,唐代宗将其空降洛阳、京兆磨砺,唐德宗又将其派往滁州、江州、苏州为官,自丞、县令而刺史,名振一方,有韦江州、韦苏州之称。韦应物历四朝,一直被皇帝所倚重。韦应物是名臣,也是著名诗人,为官时,他曾坐一叶孤舟,到达过宛陵,登上敬亭山,览满山的美景。他醉了,咏诗了,于是,唐诗里便多了一首《送宣城路录事》,五言,清新、自然、恬淡、高远,近陶渊明,又胜陶渊明,与五言长城之誉相符。
韩愈、王维、高适、孟郊、张九龄、李商隐、陆龟蒙等人,也为敬亭山献过诗。
至宋时,游敬亭山的诗人如春笋,比如,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杨万里、黄庭坚、晏殊、文天祥。
宛陵有一位名人,亦官亦文,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又是宋诗的开山祖师。这个人名梅尧臣,倡“宣城诗派”,走进了中国诗歌史。在宛陵,梅尧臣身在敬亭山,却能发现敬亭山的美,并以细腻、含蓄、平淡的诗句,表现其毓秀、神韵。二首《宛溪》意境深远,画面清切,鱼,虾,鹅,宛水,寒月,春梅,稻花,远船,白鹭……都成了他的诗行。
林希,宋嘉祐年间进士,知苏州府时,他登过苏州名胜虎丘,虎丘不高,30多米,却有绝岩、耸壑、云泉,气象不凡。后知宣州,林希居宛陵。他曾与曾巩交密,与苏轼、苏辙交好,入朝后却起草了贬斥苏轼、苏辙的诏书。他登敬亭山时,却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天下难如两州好”,说的是苏州有虎丘、宣城有敬亭山,两者媲美,平分秋色。
至元明清,也有名家贡师泰、汤显祖、李东阳、袁中道、王思任、文徵明、姚鼐、石涛、梅清等登上敬亭山,听清音,观远景,写诗,作画。正是这些名人的采风、亲近,敬亭山才成了一座诗山。
责任编辑 张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