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妈妈给我的智慧还给她

2019-09-09 05:54白简简
文苑·感悟 2019年9期
关键词:行李箱儿女矛盾

白简简

儿女和父母争辩时,有着先天的“弱势”,父母一句“我是为你好”犹如千军万马,你纵有千般理由也瞬间土崩瓦解。

其实这句话也没错,小时候让我多吃饭少吃零食,念书后让我多看书少看电视,这些管教造就了我,现在成为一个身体健康、有文化、有理想的好青年。只不过从大学离家的那一刻起,父母思维的更新速度慢慢就跟不上一个如脱缰野马放风在外的年轻人,于是,各种矛盾在酝酿中一触即发。

我的妈妈拥有天下所有母亲的特征,比如勤劳、勇敢、善良,且爱女甚于己。每次离家返校,她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吃的用的给我装进行李箱,生怕我在学校受了委屈。最关键的是,她还爱上了买行李箱。一年夏天,我一个人拖着两个半人高的大行李箱,在北京地铁错综复杂而又无电梯的换乘通道里,拎不动又放不下,终于号啕大哭。

“不用拿了不用拿了,什么都不用拿!”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妈妈说的,当然,这是一句赌气的话。又一年返校日,当我提出不需要带那么多东西后,妈妈的联想功能自动触发:你不要带这个,不要带那个,你就是都不要带——你就是跟我过不去——我是为你好,你却不知好歹……

年少气盛的我,自然接受不了这样的神逻辑,于是,一场家庭范围的小规模冲突爆发。斗争的结果是,行李箱由两个减为一个,但母女双方都怒气冲冲。这样的情景剧大概上演了两三次之后,我意识到抗议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智取。

大部分父母看着儿女从一天都离不开自己的小人儿,变成一个独立的成年人,心里都会有失落感。从这个心理出发,推理可得,妈妈要的是一种自己被儿女需要的感觉。战略已定,就差操作了。

A计划,主动跟妈妈说我要什么,请她操办,这样既让她获得了存在感,也满足了我的实际需求。B计划,告诉妈妈有淘宝和快递这两件神器,还有免运费这样的大杀器。C计划,“不经意”地透露,北京的火车站和机场都离学校很远,东西多我就得打车,100块都打不住,东西少就能坐几块钱通行全北京的地铁。灵活运用这三招,行李问题迎刃而解。

毕业后,我留在了北京工作,退休后的妈妈更加寂寞。她的青春年华都湮没在家乡那个小镇,没出过什么远门,于是每年春天赶上我放假,我就带她去看看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

据说情侣之间最好的考验方式就是一起出去旅行,在等车、吃饭、买票等各种细节中,原本隐藏的矛盾就会一览无余。亲身经历证明,此理也适用于母女之间。

有的矛盾是因为年龄,我热衷于自助游,总是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倒腾,但妈妈走不动;有的是因为兴趣,当我在那里感叹“两岸青山相对出”时,妈妈正在专心研究山上那棵树上长的是橘子还是橙子,两人话不投机;还有的矛盾是因为生活方式,当我带着妈妈穿行于一条灯红酒绿的酒吧街时,那些忙着揽客的服务生,自动就把我忽略了。

磕磕绊绊不断,加上两个人又连续一个星期形影不离,即便没啥大事,积聚的矛盾也有火山爆发的时候。一次在阳朔西街街头,我俩走了好大一圈也没找着合意的饭馆。终于,妈妈怒了:“我就知道你想去酒吧!不让我吃饭!我回旅馆吃饼干了!”这这这,从何说起,可联想是她一贯的思维方式,我也无能为力。

不过,我已不是当年的懵懂少年,目送妈妈回旅馆后,我一个人冷静下来,开始善后。我先和爸爸用短信远程交流了一下妈妈的性格,然后得出结论,“得哄”。于是,我在外面转悠了几个小时,估计她气消得差不多之后,再回去死皮赖脸地贴上去,给她个台阶下,她也就释然了,刀子嘴豆腐心,天下妈妈都一样。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秉承两个凡是——凡是要做选择时,我说清楚状况,由妈妈来决定;凡是发生矛盾的,参见第一条。因为我认识到了自己关键性的错误:我是带着妈妈出來玩的,让她开心才是最重要的目标,怎可本末倒置?我少看一个山头、少过一天夜生活,无伤大雅。何况,妈妈是个聪明人(我不笨,又据说智商来源于母亲),她只是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罢了,其实,她都懂的。

旅程结束,在机场依依惜别时,妈妈突然说:“你下次还会带我出来玩的吧?”语气就如同20多年前,3岁的我拉着妈妈的衣角:“我们明天还去儿童公园吗?”

妈妈老了,而我长大了。“我是为你好”这句话,大概也将成为我对待父母的座右铭。至于那些鸡毛蒜皮的矛盾,我念了18年书如果还解决不了,那才真对不起我这遗传自妈妈的智商啊。

摘自《广州日报》

猜你喜欢
行李箱儿女矛盾
匆匆太匆匆
矛盾的我
背起你的“行李箱”
“矛盾多发”可怕吗?
家有儿女欢乐多
行李箱
行李箱组合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itcase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