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峥,宋玉新,赵碧琼,田美荣,贾凡
(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二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近些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并以上升趋势呈现出来。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手术治疗期间,极易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缺血[1]。而C反应蛋白源于机体肝脏,利用激活补体方式可有效调节炎症反应,而且超敏C反应蛋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反应蛋白灵敏度的提高[2]。心肌钙蛋白主要用于微小心肌损伤检测中。本次实验主要针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钙蛋白(cTn-T)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下是具体报告。
1.1 研究资料 本次实验70例冠心病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1月接收,根据先后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中,男患与女患分别有20例和15例;年龄35岁-72岁,均值(52.16±3.54)岁;研究组中,男患与女患分别有18例和17例;年龄37岁-70岁,均值(52.36±2.61)岁;在基线资料上,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C型臂数字减影造影机辅助下开展,分别实施左冠状动脉造影与右冠状动脉造影,该手术方式要求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医护人员共同开展,并实施球囊血管成形术。cTn-T及hs-CRP检测:分别在手术当日、术后24 h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对hs-CRP检测,通过免疫层析法对cTn-T检测。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Tn-T及hs-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的处理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检验值为t,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在cTn-T及hs-CRP水平方面,治疗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cTn-T及hs-CRP水平(Mean±SD)
CRP不仅是炎症反应时的时相蛋白,同时也是反映炎症的主要物质。机体内CRP水平,仅有在急性感染或者组织受损时,才会显著提高,对于病情平稳、健康人群而言,机体内部血清值未改变。所以,CRP被视为客观反映炎症激活的指标。Hs-CRP是一种新型指标,其有助于CRP检测灵敏度提高。冠心病发作期间,hs-CRP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其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紧密。诊断冠状动脉慢性炎症过程中,极易产生间接及聚集作用,为了避免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则需要增加自由基释放量,以此降低外界因素的干扰。cTn-T是用于微小心肌损伤敏感指标检测的主要指标。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收缩蛋白、骨骼肌或者结构蛋白,其组成包括诸多亚基,cTn-T是一种相对独特的心肌,机体内部包括诸多复合物,极易被磷酸化、蛋白酶裂解。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cTn-T及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肌钙蛋白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其可以将疾病患病程度清楚显示出来,值得推广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