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慢性心力衰竭具体是指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性疾病,并且该病会对患者心脏泵功能造成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群[1]。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且临床病死率较高,绝大多数患者出现预后情况较差等现象,因此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慢性心衰患者(2018年3月-2019年2月,共98例)分为二组,其中对照组(n=49):男/女为25:24,年龄53岁-86岁,平均(69.59±12.55)岁。观察组(n=49):男/女为24:25,年龄54岁-86岁,平均(69.55±12.48)岁。对比分析98例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常规措施联合呋塞米:热情接待患者,叮嘱其卧床休息,给予吸氧等措施,日常饮食限制摄入水钠;实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口服0.5 mg盐酸贝那普利片(国药准字H20054771,深圳信立泰药业,5 mg/次,1次/d)+口服25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国药准字H32025391,25 mg/次,1次/d)。上述基础上指导患者口服1片呋塞米片(国药准字H31021074,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0 mg×100片),1片/次,1次/d。(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高辛:口服0.125 mg地高辛片(国药准字H33021738,赛诺菲杭州制药,0.25 mg/片),0.125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明显,心功能改善程度超过II级);有效(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出现改善,心功能改善程度I级);无效(药物联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未出现明显改善,心功能未见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疗效97.9%,对照组87.7%,组间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慢性心衰是临床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研究证明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退行性变、炎症细胞浸润等因素均可引发该病[2,3]。经不断研究后发现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止液体潴留以及减轻心脏负担是临床治疗慢性心衰的根本原则。
地高辛、呋塞米均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衰所使用的最常见的药物。其中呋塞米属于利尿药,且见效迅速,用药后主要对肾小管髓袢升支对钠发挥抑制作用,并且可有效减少氯吸收和水钠潴留[4,5],所以临床应尽早使用。地高辛则属于常见的洋地黄制剂,抑制钠钾ATP酶活性是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用药后还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细胞内钠水平,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并改善心功能。
此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达97.9%,对照组87.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联合用药疗效显著,可有效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足。
综上所述,治疗慢性心衰,我们建议使用地高辛联合呋塞米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预后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为重要,建议推广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