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保护对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研究

2019-09-09 06:31徐晶晶范建梅葛卓君李春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躁动病患

徐晶晶,范建梅,葛卓君,李春

(1.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0000;2.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外科,江苏 南京 210000)

全身麻醉病患常常会产生体温较低的现象,即温度小于36oC,对于手术所需时间过长以及病情较严重的病患来说更易产生[1]。相关研究报道,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病患中约有1/2-7/10都会出现轻度的体温较低现象[2]。病患在手术过程中以及麻醉期间会出现该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室内温度较低,在进行手术前需用冷的消毒液进行擦拭,需手术部位暴露时间过长,手术期间病患所需要的液体和血温度都较低以及病患经麻醉后体温调节系统受到了阻碍等因素[3]。若病患在手术期间产生了体温较低的现象,在手术结束后能够提高一些并发症状的产生率,主要有寒战,感染以及心血管受到损伤等,还会降低病患麻醉后的恢复效率。因此,在病患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保温措施非常重要[4]。本文主要研究了处于围术期的病患实施体温保护对其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6月-2018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胃癌手术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所用病患都被确诊,都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都没有精神上的疾病,都没有较严重的心脏和肺部疾病,都没有肝肾等功能器官的损伤,都没有听力障碍,都没有严重的呼吸类疾病,都没有应用过对中枢神经有影响的药物,且都没有较严重的视力问题。其中对照组(42例)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体质量以及输液体积分别为男26例、女16例、(58.21±5.69)岁、(51.82±8.37)kg、(2,230±925)mL;观察组(42例)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体质量以及输液体积分别为男28例、女14例、(56.83±5.72)岁、(50.94±8.52)kg、(2,378±1,024)mL。两组病患的资料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相关工作人员只给对照组病患进行常规的保温措施,主要内容是手术室内与手术完成后的休息室的温度要维持在22oC-24oC左右,病患身体暴露的地方只使用床单来遮挡保暖,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利用温度较温的冲洗液。而观察组病患在以上保温的基础上,使用以下方法进行保温。病患在没有进行手术的前30 min,工作人员应取医用的变温毯给病患的床垫加热,在病患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一直维持加热,让温度处在38oC-40oC左右,病患不进行手术的位置要采用棉被予以保暖,且在进行输血输液时,要使输入的血和液体温度维持在41oC左右。手术后完成后,医护人员应继续利用充气式升温毯给病患予以保温。

1.3 观察指标 相关工作人员观察并记录每例病患的进行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手术时长、拔管所用时间以及用VAS表打分判定病患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利用MMSE和MoCA评分表来判定病患术前、术后的精神状态。此外,还应观察并记录病患的寒战与躁动的引发情况,测量病患麻醉前、后以及手术完成后的鼻咽温度。

1.4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软件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行χ2检验,P<0.05时,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围术期间基本情况比较 由相关工作人员记录可知,观察组病患的手术时长,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失去血液体积分别为(234.5±48.2)min、(120.8±26.5)g/L、(118.3±24.8)g/L以及(195.4±76.8)mL;而对照组病患的手术时长,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失去血液体积分别为(236.7±54.7)min、(121.6±28.4)g/L、(120.3±25.7)g/L以及(187.6±78.3)mL。两组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病患的鼻咽温度比较 由相关工作人员记录可知,观察组病患的麻醉前、后以及手术完成后的鼻咽温度分别为(36.56±0.34)oC、(36.00±0.32)oC和(35.90±0.33)oC;而对照组病患相应的温度分别为(36.58±0.29)oC、(35.59±0.36)oC和(34.69±0.34)oC。由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病患麻醉后以及手术完成后的鼻咽温度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3 两组病患的MMSE和MoCA评分 由表1可知,两组病患在进行手术前,MMSE和MoCA的评分差异不显著,而在完成手术后的1 h和1 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评分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病患的MMSE和MoCA评分(Mean±SD,分)

表2 两组病患的恢复情况比较

2.4 两组病患的恢复情况比较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寒战以及躁动的发生率都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病患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病患在围术期出现体温较低的现象是手术以及麻醉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选用的是需接受开腹手术的胃癌病患为研究对象,该手术时间过于长,平均时间要大于3.8 h左右,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裸露的身体范围也较大,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病患更容易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有本文研究可知,即使应用较合理的保温方法,观察组病患在接受麻醉后依旧会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然而大部分病患的在手术后的鼻咽温度要大于35.5oC,而对照组的大部分病患低于该温度。

病患在手术完成后往往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都会有所下降,主要临床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知觉能力下降、精神行为不正常且睡眠质量有较大的影响,且在白天表现轻度,晚上变得更加严重[5]。由于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并不明确,因此至今并没有发现有效的预防手段。病患进行麻醉以及低温现象的发生都可能会导致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下降。病患进行手术后给予其进行精神状态和认知能力的测定是十分有意义的,能够判定病患恢复情况。本文选用的是MMSE和MoCA表对病患的精神状态进行评定。由分析可知,两组病患在进行手术前,MMSE和MoCA的评分差异不显著,而在完成手术后的1 h和1 d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评分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手术结束后的1 h,观察组病患的精神状态恢复明显较对照组快,这可能是因为麻醉过程中出现的低体温能够阻碍磷酸酶的活性,从而出现缺氧缺血现象[6]。两组病患在手术结束1 d后,评分差异没有先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病患的精神状况与有没有应用保温方法没有关联,也有可能是因为本文的病患例数少,不能表现出明显差异[7]。

此外,分析表明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寒战以及躁动的发生率都较对照组低,且观察组病患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围术期的病患经过体温保护后能够有较好的精神状态,且大大降低了寒战以及躁动情况的发生,增强了病患的满意度,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躁动病患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还不都一样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