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冕
(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江苏 溧阳 213300)
肺炎支原体感染(MP)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在肺炎患儿中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10%-30%左右,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扁桃体炎、咽炎、心肌炎、肝炎以及脑膜炎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当前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时,主要为对症治疗,但是因为患儿的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特点,容易与其他肺炎类型相混淆,所以尽早明确病因,对提高治疗有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点与危险因素,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热程2 d-13 d,平均(7.3±4.5)d,年龄5个月-11岁,平均(5.1±3.2)岁,20例为女孩、30例为男孩,其中22例合并消化吸收系统病症,20例合并干咳,2例合并抽搐,19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体征如头晕、头痛等。
1.2 方法 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和记录,主要内容包括X线胸片检查结果、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胸部听闻结果、咳嗽类型、热程、发热程度以及感染疾病等,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原体感染史、流行接触史、应用抗生素时间、居住环境、发病季节、热程、年龄以及性别等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运用多因素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小儿M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以P<0.05表示有差异。
2.1 小儿MP感染的特点 小儿MP感染特点如下:①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咳嗽、发热、肺部细湿啰音等;②胸片检查,以小斑点状模糊影为主要表现;③实验室检查,主要为CK-MB升高,见表1。
2.2 单因素分析 对小儿MP感染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流行接触史、应用抗生素时间、居住环境、季节、性别以及年龄等因素与小儿MP感染有关(P<0.05),见表2。
2.3 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小儿MP感染与流行接触史、年龄、季节、应用抗生素时间等因素有关,见表3。
表1 小儿MP感染特点
表2 小儿MP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表3 小儿MP感染多因素分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一般经飞沫传播,具有传染性和爆发性的特点,并且因为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使抗生素滥用,导致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从而加重患儿病情[2]。本次研究发现,小儿MP感染以阵发性连声咳、热程1 d-7 d以及不规则型高热为主要表现,经实验室检查,可见CKMB明显升高,并且在胸片X线检查中,多见于小斑点状模糊影。经Logistic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发现应用抗生素时间、流行接触史、年龄以及季节等均为小儿MP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4岁-10岁儿童为小儿MP感染的高发人群,而本次研究发现,小儿MP感染的发生率与患儿年龄呈正比关系,与相关报道一致。同时,小儿MP感染好发于秋冬季节,其原因可能与MP不耐热耐冷的特性有关[3]。
综上,小儿MP感染的临床特点以超高热或高热、阵发性连声咳、胸部湿啰音等为主要表现,并且其影响因素包括流行接触史、免疫低下以及年龄等,应该掌握其特点,尽早明确患儿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患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