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欣
统编教材在全国一、二年级使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但笔者发现许多一线教师缺乏对课程标准的观照,难以站在大语文的高度把握统编教材,难以将语文要素落实在教学目标中。现以一年级下册《文具的家》为例,从实践层面谈谈如何在课程标准的观照下,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落实统编教材精神,让统编教材真正落地生根。
《教师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表述为:
1.认识13个生字和斤字旁,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这三个目标言简意赅,内涵深刻。但一些教师难以把握编写专家的深意,容易把目标简单化、粗糙化,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地关注知识目标,往往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
现在,笔者从课标和统编教材理念出发,尝试解析本课教学目标。
《文具的家》是一节一年级下册的语文课。
首先,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其次,要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人文性、实践性及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在“识字与写字”方面,除了识字、写字数量要求,课标上还有情感上的关注、习惯上的养成、能力上的培养。在“阅读”方面,除了课文主要内容以及朗读能力培养,课标上还有对阅读知识的关注、低年级借助读物阅读能力培养、积累背诵方面的观照。
第一,必须有统编教材编写理念的观照。
统编教材有一项最重要的变革是“双线组元”,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本课所在单元主题是习惯,语文要素除了单元说明中提到的“读好疑问句”,还有课后练习“词语小火车”,昭示着“用组词来积累词语”的方法;还有语文园地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以及半包围结构汉字的书写指导。有了对语文要素的捕捉,教学目标越来越清晰。
第二,必须有统编教材单元编写理念的观照。
统编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每个单元都配有单元说明、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需要思考的是:哪些是与《文具的家》相关的教学目标?与其他课文有什么内在联系?
通读整个单元,我们提取出以下信息:
1.认识13个生字和1个新偏旁,会写7个生字;掌握右上包围结构的“包”的书写笔顺规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平平安安”等词语的意思;运用组词的方法继续积累词语。
4.借助插图读懂课文。
观照语文课程标准,遵循统编教材编写理念,我们尝试解析本节课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的内涵更加丰富,让每一位老师的教学更加清晰。
先来看第1条目标:认识13个生字和斤字旁,会写7个生字。
我们把它解析为4条小目标:
(1)随文认识13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做游戏巩固识字,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
(2)通过“新”“所”的加一加游戏,强化认识新偏旁“斤”。
(3)观察7个生字占格位置,注意间架结构,数笔画强化笔顺,课堂上练习书写。
(4)握笔及写字姿势内化于心,提笔即念,形成习惯。
识字知识目标显而易见,但要保证识字质量,还需老师层层推进,从随文识字初步接触到交流识字方法趣味识记,再到游戏中巩固检测,认识13个生字这一目标已然达成。识字能力目标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常常被忽略,殊不知“学习独立识字”恰是第一学段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的重要印证。笔者在第1条小目标中提出的“交流识字方法”绝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在师生的交流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感受汉字构字规律,体味中华汉字的魅力。
第2条小目标,教师巧妙设计“找朋友,拼汉字”游戏冲突,让孩子们发现“新”字和“所”字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斤”,趣味游戏中强化,认识新偏旁的目标顺利达成。
第3条小目标是写字知识目标,笔者把“观察占格位置”“注意间架结构”“数笔画强化笔顺”写在小目标中,旨在突破目前语文教师只重写字数量忽视写字质量的现状。
第4条小目标是一项贯穿九年义务教育的长期目标,而实际教学中它常常处于劣势。我们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把这条长期目标铭记于心,时时强调,处处留意,提笔即念,让孩子形成习惯。
再看第2条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我们把它解析成5条小目标:
(1)多次走进文本,读熟课文,抓住“一”的变调及语气词的读法,把课文读流利。
(2)借助插图,创设情境,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对话。重点体会疑问句表达出的语气。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平平安安”的意思。
(4)运用组词的方法积累词语。
(5)用“__呀,___呀,___哇(呀)”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
第1条小目标实现的是朗读能力的培养,对应的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们通过自读、同桌对读、识字后再读、指名分段读、完整回归读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一次又一次走进文本,体现从“正确”到“流利”的动态过程,在小目标描述中我们抓住课文的第1、2自然段,突出了读准“一”字变调,并说出生活中的“一”字变调,这既是对一年级上册课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延续,又让孩子把词语还原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运用,可谓一举两得。我们还在小目标描述中抓住课文第6自然段中语气词较多的特点,指导孩子读好三个语气词。我想,读准“一”字变调和语气词是孩子朗读能力达成的表现性目标,我们非常有必要找到这些点,让这些点成为目标观照,操作性更强。
第2条小目标是理解能力目标的具体体现,如何读好疑问句呢?我们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观察不同人物的表情,尤其是妈妈的表情,丰富的画面奠定了孩子朗读疑问句的情感基调;创设生活情境,更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扮演贝贝,一次又一次丢东西;学生扮演妈妈,一次又一次听到孩子把文具弄丢,“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个疑问句的感觉喷薄而出。
第3、4条小目标在教学用书的目标表述中是没有的,但是鉴于对单元教学要点和课后练习的信息提取,我们还是要把这两点作为目标观照。
第5条小目标则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点,在触摸语言中学习表达运用,既是课标理念的落实,又是教材编写理念的重要体现。
最后看第3条目标: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通过思考交流贝贝丢东西的原因以及如何做才能不丢东西,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这个目标描述与教学用书上的基本一致,只是有了更准确的行为描述,教师操作起来会更加明晰。
有了这样的潜层目标观照,每一位老师在备课时有了更多的背景音,他们看到的是教材专家的良苦用心,感受到的是课程标准的扎根落地、精准目标的丰富化和明朗化,他们更加关注每一个小目标在教学环节中如何实施、是否落实,这不正是我们每一节语文课所追寻的目标吗?
资料存盘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主题为基础,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原则,自然渗透立德树人,落实核心价值观。统编教材在充分遵循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采用集中编排和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选文为主要载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发挥语文教材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
2.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课改方向。适当减负,减负的指向在增质;重视写字和书法的指导;强调阅读为学生奠定基础的作用。
3.体现母语立人的功能。不仅仅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与建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4.采取“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