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长支着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2019-09-09 00:44田丽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肯定句家长妈妈

○田丽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其一生的教师。但术业有专攻,有些家长不懂教育,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那该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为家长支着儿献策,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一天,一个男生放学后还在教室写作业,我几次催促他回家,他都说不着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说:“我和爸爸、妈妈闹矛盾了,我不想回家。”“能说给我听听吗?”“没什么。”他不愿意谈这个问题。我给家长打电话,家长说:“他有本事就别回来,简直是养了一只白眼狼,我们不给他做饭了。”我感到很蹊跷,这个孩子平时很乖,家长也很有修养,而且家庭气氛非常民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第二天我又问这名学生,他说:“我让他们进我的房间时先敲门,他们不同意。”我于是给家长打电话,家长说:“他从小睡觉就不老实,现在学习紧张了,有时顾不上关灯就睡着了。我每天进去给他盖被子。我进领导的房间才敲门,在自己家多此一举。”我又来问学生:“为什么坚持要爸爸妈妈敲门而入?”他满脸通红、吞吞吐吐地说:“那天我在房间里换衣服,妈妈突然闯进来,吓了我一跳……”

我终于明白了,妈妈没有意识到儿子长大了,没有给儿子留下应有的空间。我和家长联系,告诉她成长中孩子的心理特征,建议他们主动和儿子进行沟通,最好先答应他“进屋敲门”的要求。家长疑惑地问:“那我们从此以后进他的房间都要敲门了?”我说:“敲一段再说吧。”其实家长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正处在成熟与幼稚的胶着之中,羞愤带来的冲动不会持续很久,而且这个孩子特别善良,特别懂事,他绝不会让端着牛奶的妈妈每天敲门而入。果然,没过一周,他就主动对妈妈说:“您以后别再敲门了,我怪不好意思的。”

家长不是教育家,我们要及时地为家长支着儿,使他们成为教育的内行。

下面这些,都是我为家长们支的着儿:

一、孩子需要具体的帮助

很多家长对孩子非常关心,尤其是中考、高考之前,家长比孩子还紧张,但是很多家长的做法不恰当。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叮咛嘱咐和没完没了地询问:千万别迟到,东西要带全,上课认真听,考试了吗,同桌多少分等等。还有些家长每天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举出朋友、同事、邻居的好孩子做例子,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殊不知这些做法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学习。

我告诉家长,孩子最需要具体的帮助。与其反复叮嘱孩子不要迟到,不如检查一下孩子是否上好了闹钟;与其询问孩子东西是否带全,不如头一天晚上检查一下孩子的文具是否准备好;与其嘱咐孩子不要感冒,不如提前把换季的衣服准备好;看到孩子情绪不好,与其反复盘问其郁闷的原因,不如倒一杯热茶放在孩子面前。

行动是最好的教育,这些具体的做法最能够打动孩子的心。

二、不要在外人面前揭孩子的短

在许多家庭,孩子成为绝对中心,朋友们见面谈得最多的就是孩子。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在谈到自己的孩子时大都表现得比较谦虚,总要找出自己孩子的某些缺点,找出别人孩子的某些优点来谈。可孩子们已经不习惯这“莫须有”的谦虚了,他们更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还有些年幼的孩子不理解这是一种交际的“艺术”,以为父母给自己难堪。

家长应该与时俱进,多展示孩子的优点,孩子会在积极的宣传中完善自己。

三、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

胡适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谈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每当自己犯了错误,年轻寡居的母亲就默不作声,等到大家睡觉之后,她把儿子叫到身边,让他跪下,拧他的肉,而且不许哭。胡适说妈妈是在批评我,不是要告诉别人自己在教育孩子。可是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做得正好相反,专门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以显示自己对孩子要求严格。

孩子是家长送出的一张名片,没有教育好孩子就是家长的失职,解释就是掩饰,与孩子“争功”或推卸责任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四、告诉孩子你为什么生气

有一个初中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不知道为什么,妈妈整天生气。我的成绩不错啊,在全年级排第87名(全年级共有1200名学生)。她到底要我怎么样呢?我怎么做她才高兴呢?”短短的几行字,写出了他内心的困惑。

在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很多,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是心平气和、明明白白地指出来,而是大发雷霆或把一张冷脸丢给孩子。这种做法很不恰当,不利于孩子改正缺点,还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我告诉家长你可以生气,但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你为什么生气,他哪里做得不好。孩子明白了自己的缺点才能去改正。

当然,家长的苦恼很多,有时不完全因为孩子,或者根本不是因为孩子,那也可以告诉孩子:“最近妈妈工作遇到了困难,心情不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你不要担心。”这样,孩子就不会有思想负担了,因为孩子越大,越懂得察言观色,越容易受别人脸色的影响。

而家长的脸色,就是孩子的晴雨表。

五、告诉孩子“妈妈也需要帮助”

能力是在需要的时候生成的,每一种能力犹如一颗种子埋藏在体内,遇到合适的“土壤”才会萌发,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培养能力的土壤。

被人需要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家长可以“生病”,给孩子表达爱心的机会;家长可以“脆弱”,给孩子一个展示坚韧品格的机会;家长可以无知,给孩子一个展现渊博的机会。总之,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家长也需要帮助。

六、与孩子谈话多用肯定句

很多家长对孩子说话爱用否定句,比如“没写完作业不许看电视”“不是周末不许玩游戏”“不要磨蹭了”等等,孩子不喜欢这样的句子。因为每一个句子都有如一道禁令,剥夺他们一部分自由。而且否定句带有一种呵斥的语气,给孩子的感觉是“我又做错了”。所以,家长应该尽量用肯定句与孩子进行交流,如果把上面那几句话变成肯定句效果如何呢?“写完作业再来看电视”“周末再玩游戏”“抓紧时间”,意思没有改变,但这样说孩子乐于接受。

为家长支着儿献策,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教育工作就会风行水上,顺畅自然。

猜你喜欢
肯定句家长妈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can have done用法小结
我心中的好家长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家长请吃药Ⅱ
不会看钟的妈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妈妈去哪儿了
虚拟语气“本……”的表达方式和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