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梅
一提起写论文,老师们就觉得伤脑筋。老师怕写论文的原因是什么?归结起来不外乎三点:一是觉得论文过于高大上,认为只有专家才可以写,离我们一线教师很遥远;二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三是即使有东西可写,也不知怎么写。
和多数老师一样,最初我也对写教研文章望而却步。但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
2005年,当时我在一所乡镇小学工作。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新课“克和千克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写出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质量,用克或千克作单位。多数同学写的是:一包盐的质量是500 克,一枚1 分硬币重1 克,5 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 千克等。有一位同学写的却是:一个书包的质量是5 克。我当时就很生气,给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哪有这么轻的书包?一个书包至少也得500 克。我把他叫过来,批评了他,并让他改错。让我吃惊的是,他把自己的书包拿给我看。我看到他使用的是一个装鞋的袋子,上面还写着“某某鞋城”几个字,轻轻的,真的是5 克左右。当时我就愣住了,我知道,我错怪孩子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觉得心中的想法非要说出来,写下来。于是我写了一篇教育随笔《教育,从倾听开始》。我告诉自己:作为老师,要蹲下身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发言,不能轻易做出评价。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专业期刊上。
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历,我觉得写文章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
后来,我被调入一所县直学校,学校领导有一次派我参加 “山东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大会”活动,那是我第一次观摩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数学课堂。那次学习,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才是一节好的数学课。
大家都知道,低年级课堂上组织教学是一大难题,可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柏继明却特别有招儿。上课前,柏老师和孩子们聊天:“孩子们,今天有许多听课的老师,赶紧看看这些人中,有没有你家的亲戚,像姑呀舅呀的,有的话就冲他们摆摆手,打个招呼。”几句普通的话语,让学生向台下张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驱散了他们心中的陌生感。然后柏老师说:“哦,没有你们的亲戚呀,那好,那就看我的了。”幽默风趣的话语把孩子们心中的注意力引回到课堂上。柏老师继续说:“我知道,你们班上原来有60 多人,今天挑了24 人。这挑呀,得有个标准,让我挑呀,我就挑那些声音响亮的、胆子大的小朋友。来,胆子大的小朋友坐直了!”寥寥数语,小朋友们已经坐得端端正正,根本不需要再组织教学。低年级课堂上难以组织教学,这个在我们看来是“顽疾”的问题,在柏老师的课堂上竟变得如此轻松。
对于张齐华老师的课,我觉得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拓展练习时,张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估算,再填上合适的分数。先出示整数1 的线段图,然后出示到出示时,让学生自己推想。学生有的说有的说张老师问答对的学生:“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对了?有什么窍门?”学生说长度的2 倍。” 张老师马上总结道:“借助一个标准量进行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张老师的评价不仅是真心赞美学生,更是精心引导学生。他的评价不但融入了真挚的情感,更渗透了学习方法策略的引导,比起我们的“棒!棒!你真棒”不知要强多少倍。
……
这次教学观摩活动,不仅让我为特级教师的睿智感动,也解开了我多年的心结:“怎样的数学课才是好课?怎样的数学教师才称得上是好教师?”学习归来,我连续几天不断反思,结合名师的课例撰写了一篇文章,主要从三个侧面介绍了名师课堂教学的魅力:风格——朴实无华,评价——激励高效,练习——结合生活。
在文章最后我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名师为什么能让学生如此享受数学?为什么能让听课的老师也如此享受数学?究竟他们走的路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精彩有痕,教学无痕。思来想去,心中渐渐有了答案。他们走的无非是一条返璞归真的路,因为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后来这篇文章《名师的课堂魅力在哪里》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有许多写文章的素材。比如上课时某一个精彩的生成,同事们闲聊时对某个问题不一样的观点等,这些都是论文写作时不可或缺的真材实料。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文章。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领导外出学习后,觉得小组合作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有裨益,于是在全校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取得了显著效果。可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有的说,学生预习了上课就不认真听了;有的说,座位改变后,同学之间特别容易说话;还有的说,搞不清巩固拓展任务单什么时间完成最合适。
我把老师们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归纳与梳理,最后归结为三个问题:要不要预习?怎样完善小组合作?怎样组织当堂检测?针对这三个问题我分别提出我的思考。我觉得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虽然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但遇到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逃避。后来,我根据思考写的文章《办法总比问题多》也发表了。
由上可见,文章写作离我们普通老师并不遥远,一点儿也不神秘,好多素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未曾察觉罢了。诗人陆游在给他的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对于写文章,也是如此。只要做到多学习、勤反思、善总结,厚积薄发,发表文章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