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巨无霸”时代

2019-09-09 06:18农经麦子
农经 2019年8期
关键词:隆平陶氏巨无霸

文|《农经》特约记者 麦子

基于资源、技术和市场的优势集中,农化领域迎来了新一轮的“巨无霸”时代。

已持续了数年的农化巨头合并、拆分、再重组,如今已基本尘埃落定。而中国也终于赶上了此次巨头合并大潮,渐渐崛起为新的市场一极。在几大巨头的辗转腾挪之下,全球农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竞争态势加强,农化行业迎来了新的“巨无霸”时代。无论是为了减少竞争、抱团取暖,还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全球农化格局的大变革,势必带来农化优势资源和产品的日益集中。

四巨头格局形成

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科迪华农业科技(Corteva)宣布完成从陶氏杜邦公司的拆分,独立上市成为专注于农业科技的公司,覆盖种子和作物保护两大市场领域。科迪华的独立上市,标志着历经三年半的陶氏-杜邦这一美国农化巨头的拆分重组终于完成。

过去的国际农化与种子行业,一直由拜耳(Bayer)、孟山都(Monsanto)、陶氏化学(Dow)、杜邦(DuPont)、先正达(Syngenta)和巴斯夫 (BASF)六大跨国企业把控。2015年,陶氏化学和杜邦宣布将对等合并,随后中国化工开始收购先正达、拜耳收购孟山都、巴斯夫收购拜耳部分资产。到目前,随着这些并购的逐渐完成,全球农化市场已经形成了由科迪华、中国化工-先正达、拜耳-孟山都以及传统化工巨头巴斯夫四巨头把持的格局。

为何几大巨头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同样的时刻进行并购操作?这或许和全球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滑有关。农产品的不景气导致农户资金受限,减少了其在农作物上对农资产品的投入,需求降低,购买能力下降,使得农化巨头们的营收能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度过这段艰难时期、减少竞争,巨头们于是选择抱团取暖,整合资源共同发力。

但是,从这场历时数年的合并大潮中不难看出,几大巨头的并购也绝不是仓促应对之举,而是意在长远。无论是陶氏与杜邦的合并,还是拜尔对孟山都的收购,其合作双方在彼此业务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拜耳是传统植保大佬,但种子业务相对较弱;孟山都则是种子巨头,两者具有很强的业务互补性,这就意味着,收购完成后的拜耳将成为植保与种子的双料老大。而合并后的陶氏杜邦以457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越巴斯夫,首次登顶全球化工巨头榜首。根据陶氏杜邦发布的公告,自合并结束以来,累计实现了超过13亿美元的成本节省。巴斯夫耗费76亿欧元收购了拜耳剥离出来的部分核心资产,包括大豆、棉花、蔬菜种子和非选择性除草剂(对杂草和作物均会造成伤害的除草剂)等,拜耳的这部分业务将帮助巴斯夫完成对现有植保、生物技术和数字化农业的战略互补,进一步布局种子业务,从而站稳全球农化领域第四的位置。

在原六大巨头合并结束后,全球农化行业竞争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巴斯夫在购得拜尔作物科学剥离出的育种业务后,开始成为种业供应商之一;随着中国化工成功收购先正达,我国或将逐步从种子进口大国转而成为出口国之一;杜邦剥离出售自身原有作物保护业务并出售给多个中小厂商后,全球农药制造业行业竞争将更趋激烈;科迪华结合了杜邦的种子业务与陶氏的化学产品和生物技术部门,业务范围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设立了150多个研发机构,年净销售额为140亿美元。

打造中国农化巨头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场农化领域的“华山论剑”中,由于有了中国化工的加入,中国作为全球农化最大的市场之一,终于不再是旁观者。

中国化工对先正达的收购,不仅创下了中国海外并购金额430亿美元的纪录,也使得中国化工成功跻身于全球农化行业第一梯队。此前,先正达的农药和种子业务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20%和8%,亚太区市场只占其营收的15%左右。被中化工收购后,其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将逐步释放。中国化工由此获得种子技术人才、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及种子的生产研发等技术,也迅速填补了其种子业务的空白。

但是完成了该笔收购之后,中国化工的高负债率也引发了市场担忧。于是,早有风传的“两化”(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合并事宜被寄予厚望。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化工如与资产相当但负债率更低、现金流更充裕的中化集团合并,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如果两者成功合并,双方营收相加将超过110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

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跻身全球农化巨头行列

“两化”业务虽侧重不同,但均涉及农业和农用化学品领域。“两化”如果成功合并,在农化领域的业务将有机会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打造一个新的农化巨头。虽然一直没有“两化”合并的确切消息,但2018年,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由国资委任命,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几乎已经坐实了 “两化”合并的消息。

自宁高宁以中化董事长身份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以来,“两化”的农化业务就率先拉开了整合的步伐。中化集团的农业板块具有化肥、种子、农业服务、农药等业务,在农化业务方面以贸易见长。中国化工通过收购先正达、安道麦等公司,技术优势突出,两家公司农化业务实现整合将有望大幅减少同业竞争,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化工目前在国内的农化业务基本聚集于一家公司——中国化工农化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农化”),该公司旗下拥有七家农化生产企业。除已注销的一家企业外,农化国际其他三家投资公司都是中化农化旗下的农药生产企业。

中化旗下农化业务主要聚焦在三家公司:中化农化、中化国际和扬农化工。其中,中化农化是中化农药业务的统一管理平台,覆盖了中化农化阿根廷公司、中化农化巴西公司等。

2018年以来,两家公司旗下农化业务的整合明显加速,市场认为这是为进一步合并做准备。2018年8月,中化旗下的中化国际就拟出售中化作物和农研公司100%股权。同年10月,中国化工挂牌出售了旗下沧州大化集团50.98%的股权。今年又拟以2.31亿元转让江苏淮河化工。这样的操作之后,中化国际和扬农化工这两家上市企业将有望成为承接“两化”优质农化业务的平台。

全球农化一极

虽然 “两化”合并的靴子始终没有落下来,但“两磷”(开磷集团、瓮福集团)在7月正式合并成为贵州磷化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大的磷化工企业。磷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我国磷资源丰富,像磷酸二胺这类磷肥主要产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存在多年。磷化集团组建后可以最大程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磷矿资源利用、高浓度磷复肥及新型肥料、磷石膏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将更加突出。贵州磷化这种产值千亿级的大企业诞生,将有利于调整国内整个磷肥行业的供需状态。

农产品价格的下行,让农化巨头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更加令人振奋的是,隆平高科以年营收35.79亿元,成功跻身世界种业前八强,提前实现2020年进入世界种业前八强的目标。

隆平高科2018年营收比上年增长3.8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1亿元,比上年增长0.19亿元。不能否认的是,隆平高科是国内种企受益于全球农化整合浪潮的最大受益者。由于成功收购陶氏巴西特定玉米种子业务,隆平高科的国外玉米布局得以俯视全球市场。收购前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位居巴西本土市场前三,巴西隆平的加入显著增强了隆平高科全球玉米研发能力和全球市场拓展能力。隆平高科表示,2018年巴西隆平全年预计销售种子量有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容量最大的冬季玉米市场,前5大品种中巴西隆平占4个,前12大品种中占5个,并叠加使用了巴西市场最好的生物技术性状。与此同时,隆平高科的水稻业务在东南亚、南亚也取得较大突破。

在国内,隆平高科还拿下了联创种业90%的股权,持续巩固在玉米种子方面的实力。如此,隆平高科水稻种子业务实现年营收21.25亿元,继续维持市场领跑地位,且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玉米种子业务年营收6.03亿元,自主研发玉米市场份额跃居全国首位。

这轮合并大潮退去之后,中国在农化市场的药、肥、种领域都拥有了世界级的大型企业。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资源、技术还是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农化市场最重要的一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化行业一直受到外资巨头的挤压,农化企业自身发展也并不完善。但尽管存在各种困难,国内农化企业通过兼并完善产业链建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歇。特别是当我国农化企业通过优胜劣汰数量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后,企业需要依靠外延并购来提升份额时,仍有做并购的冲动。

需要重视的是,这轮巨头合并更多的是在搭建平台、打造生态圈,甚至突破边界、赋能行业新生态,以求得突破性发展。这种生态圈的打造,不单单是整合资源,而是对各方资源进行高效组合,形成良性的生态运营。但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中国农业这个独特的市场,在生态环保要求加码、农业绿色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化巨头们需要把资本运作之后形成的协同效应、规模优势、产业集中度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为全球农业的新一轮升级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隆平陶氏巨无霸
南海超级巨无霸——“深海一号”
动物巨无霸之大王酸浆鱿
种源自主可控水平持续提升隆平高科139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巨无霸国度的惨案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陶氏宣布最新可持续发展目标
化工巨头陶氏全球即将裁员
国家现代农业 产业园名单公布 隆平高科技园入选
业界走向灵便之际,空客停产其惊人“巨无霸”A380
陶氏化学在上海车展展示了智能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