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靖
河南省南阳卧龙医院 麻醉科手术室(河南 南阳 473000)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3],临床上采用的麻醉药物会在手术中残留,并且对患者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意识模糊、嗜睡以及定向障碍等。同时手术后麻醉苏醒会发生躁动,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还伴随着躯体的挣扎,可能导致医疗设备的松动和伤口出血等情况[4-6]。为了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影响,本文对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00例需进行全麻醉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200例需进行全麻醉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27.5±1.1),体质量44~59kg,平均体质量(50.2±3.1)kg,研究组患者年龄24~52岁,平均年龄(28.2±1.4)岁,体质量46~55kg,平均体质量(49.5±1.6)kg。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文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妇科腹腔镜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手术结束后,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监测血压、体温、心电图等,并且给予一般营养护理,遵医嘱用药,适当给予约束带防止患者发生躁动。
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术前干预:向患者详细解释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手术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就诊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访问,使患者了解注意事项,饮食和手术目的,使他们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手术安全。(2)术中介入: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开始麻醉之前,巡回护士可以与患者沟通,安慰和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焦虑,关闭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真实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使患者完全信任医务人员,并以良好的态度面对操作。(3)术后护理:对于术后不适症状的患者应迅速解决,以确保患者的体温正常。清醒麻醉后,应告知患者要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对于疼痛不耐受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给予镇痛泵。术后残留的麻醉药不能迅速消散,可能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如跌倒,躁动等。护士应根据情况限制或促进麻醉的觉醒[7-9]。此外,意识模糊的患者会有焦虑,烦躁等情况,应给予患者及时的安慰,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以减少相关的发生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在全麻苏醒期,患者没有明显的肢体躁动情况,记0分;患者有较明显的肢体躁动且安慰后有改善,记1分;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肢体躁动,并且倾向拔管等,强制性压制后有所改善,记2分;患者表现强烈的肢体躁动,经强制压制改善,记3分;躁动发生率=n(大于0分患者数)/n(每一组人数)×100%。
2.1两组患者术前及苏醒期血压心率情况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及苏醒期血压心率情况对比
2.2两组患者干预后躁动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研究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躁动情况对比(例,%)
手术室质量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手术给予适当的护理,通过患者的生命体征或可能的不良反应来预防,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手术成功。实施优质护理不仅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可以促进手术的顺利完成,保证手术效果更好。全身麻醉的剂量大于局麻药患者,因此麻醉手术后体内仍有一定剂量的药物残留,麻醉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影响较大。在麻醉后的早期恢复阶段,全身麻醉患者的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因为神经系统受麻醉药的影响,很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激动[10]。特别严重的躁动患者常伴有剧烈的挣扎,当范围较大时,很容易造成伤口撕裂,导致大量出血,导管滑脱,导致伤口感染,严重的患者也会出现呼吸困难、窒息。临床上腹部手术一般采用全麻,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可拔出气管导管,动静脉穿刺导管,不能进行有效治疗,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可导致脑血管意外,诱发心肌缺血,呼吸频率过快,可使呼吸机治疗动患者发生人机对抗,使气道压力增高,通气不足,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或降低,增加全身和心肌氧耗,延迟患者出院时间[11-12]。
本研究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进行全麻手术后的安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麻苏醒期患者心理状况及躁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无变化(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研究组(P<0.05),由此可见术前实施护理干预为患者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能够帮助患者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减轻了心里负担,最终降低了躁动发生率,使患者安全的度过了躁动期,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综上所述,根据本文研究发现,临床针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压、心率,同时可以降低躁动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采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