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倩 伍彦谚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由于以往认识的片面与浅薄,加上地域、历史、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些文化遗产几近湮没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甚至遭到鄙视与遗忘,如属于巫祀文化的梅山巫傩手诀就面临这样的状况。“梅山”是一个地名,据《宋史》的记载,一般指的是今天湖南湘、资、沅水中段的雪峰山山区。而这一地域所孕育的文化—梅山文化,作为中国南方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祖源文化,与楚文化紧密关联。尤其是深藏在梅山腹地、承载着湖湘文化印记的梅山巫傩手诀,更与古代楚巫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将对梅山巫傩手诀的功能特征及其与楚巫舞的关系进行探析。
梅山蛮,“旧不与中国通”[1],曾是被称作过“莫徭”的瑶人的居所。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原文化与长江中下游文化不断南下,特别是在宋代之后,江苏、安徽等省区的移民开始向湖南迁徙,在这种迁入与迁出的运动中,世代居住在梅山区域的瑶人逐渐离开了梅山。纵然今天的梅山已经没有旧时瑶人的身影,但我们仍然不可否认他们的梅山信仰及民俗文化特征在今天的遗存。今天,梅山猎人的狩猎巫术名称还常常用到“梅山”二字,他们的信仰俗称“梅山教”。“梅山教”是一种“多神信仰”,以师公的信仰为主体,师公是“梅山教”的主要代表门派。“梅山教”是一种附加有浓厚巫术色彩的传统艺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宗教。“而其附加的巫术行为,在具体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极大的随意性、非规范性,正是‘梅山教’不是‘宗教’而是民俗行为的特征与区分依据之一。”[2]20梅山巫傩手诀正是梅山信仰与民俗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
著名符号学家赵毅衡说:“符号是一个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3]7。符号是人与世界相联结的一种观念性的东西。梅山巫傩师公们通过运用十指的分合交握形成各种手部“语汇”来与神灵进行沟通。一方面,师公们在实施手诀的过程中对复杂多变的手势赋予隐喻与象征的功能,希望这些手部语言能产生“神力魔法”;另一方面,就手诀的外观形态而言,巫傩师公们同时赋予它们独特的审美价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梅山巫傩手诀所具有的功能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周冰在《巫·舞·八卦》一书中指出:“巫舞的手势就是在巫师举行祈祷祭祀仪式时,作为人与神、神与鬼、鬼与人相互沟通的媒介,传达信息的外在符号,表达思想感情和意愿的一种图像标志。”[4]49同样,梅山巫傩手诀也主要运用于巫傩事这一语言环境中。它是神、人、鬼相互沟通的重要媒介。梅山巫傩师公在“掐诀”的过程中通过手部形成的特有形象标志与运动轨迹来传达信息,如表明身份、验证资格、说明事由等。梅山巫傩师公进入“坛场”进行法事时,便会由人的角色变身成为祖先神灵附体的“神”的角色。在这个“亦人亦神”的状态里,师公手部掐诀动作变幻莫测、形象生动,造型或如飞禽走兽,或如各种机关,或如排兵布阵……对于巫傩师公的每道手诀的认识也需要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并不好轻易辨认。
梅山巫傩手诀的形成除了建立在梅山土著文化的基础上以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宋代以前,历代统治者想用武力来征服梅山,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历史上的梅山地区环境恶劣、地理位置比较偏僻,致使“梅山蛮”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加上“梅山蛮”民风强悍,不服统治王朝管教,语言侏离怪异,很难理解,更加重了其与世外的隔绝。也正是因为封闭环境的庇护,梅山人才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梅山文化。“宋神宗熙宁年间,通过王安石的改革,国力增强,宋王朝决意开疆拓土,解决南蛮之患。”[5]因此,自宋代开梅山之后,中原正统儒家文化及道教、佛教文化大量侵入,它们对梅山土著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形成了梅山土著文化与道教、佛教等“外来文化”交互影响的局面。梅山巫傩师公的手诀也被打上了这一文化烙印:梅山巫傩手诀中的绝大部分手诀是属于梅山师公所独有,但也有一小部分手诀来源于道教、佛教,或受到了道教、佛教的影响而形成。以湖南省新化县现存最大的傩事、秦国荣傩坛的《还都猖大愿》中的手诀为例,表示圣洁的莲花手诀、表示仪仗的莲花宝盖诀就具有佛教色彩;表示道教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的三山诀就具有道教的色彩。李新吾、李怀荪等梅山文化研究学者说:“其中迎请三清、六帝的三排座、双排座等诀,应该是来源于道教;而莲花、宝相之类,其佛教色彩也是毋庸置疑的。”[2]4梅山土著文化与中原正统儒家文化以及道教、佛教文化的交互影响使梅山巫傩手诀的文化内涵更具包容性。
对象征符号的研究是解读古老文化事象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赵毅衡说:“在人类社会中,每一种实用物,或有使用目的的行为,都可能带上符号意义”[3]27。索绪尔把符号视为能指与所指的结合。能指可以是“符号载体”“符号文本”,是符号可感知的部分。所指就是能指所指出的东西,是“意义”“对象”“解释”等。梅山巫傩手诀作为一种符号,包含有“能指”与“所指”两方面。
首先,梅山巫傩手诀用对动作符号的模拟、象征等方式表达了特有的文化事象。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用表象性符号表达某种抽象而神秘的观念,如图腾、仪式、巫术等符号的制作活动就是对客体对象的抽象表达。梅山巫傩手诀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事象具有多种功能与象征意味,其每一个手势的动作形态构成其“能指”,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名称,从而表达出其“所指”。以新化县洋溪镇官渡村广阐宫傩坛师公秦国荣示范的《还都猖大愿》为例(表1),从表意的功能上区分,“大致可分为陈述、模拟、祈使、威胁等4项;陈述中又可分自陈与描述两类。”[2]4如自陈类的手诀有表明自己身份的大金刀、小金刀等,多用象形的造型方式来呈现。大金刀诀与小金刀诀表示身份和法力,“常用于斩邪、除煞、安奉、开天门、开路、封禁等项。”[2]53用于请神的描述类手诀有祖师、七祖等诀。在梅山巫傩师公手诀中,表示模拟的手诀占大多数,有拟器物的诀如车诀、桥诀等;拟灵兽诀如“龙、狮、象、马等诀,则表示供傩神乘坐的坐骑。”[2]4表祈使的有开天门、拨云雾等诀;表威胁的有虎、猫、金光掌等诀。再以新化县新冷界村段氏傩坛师公段荣华示范的在《跄太公》仪式中请神时的手诀为例(表2),如主师公请神时用的鹤诀(图1)、城隍土地诀(图2)等也都具有较强的模拟与象征特征,用对动作符号的模拟、象征等方式来表达特有的文化事象。
表2 新化县新冷界村段氏傩坛《跄太公》手诀分类举例表②
图1 鹤诀③
图2 城隍土地诀④
其次,梅山巫傩手诀动作符号的隐喻表达作用于“整体语意场”。我们通过对梅山巫傩手诀动作本体及观念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分析出梅山巫傩手诀这种特殊舞蹈符号所承载的“整体语意场”。梅山巫傩手诀在模拟、象征的基础上,较多用一种隐喻的表达来作用于“整体语意场”。如车诀的动作形态—“双手掌心相对,4手指左上右下相交,拇指相替顺时针方向磨轴划圈”[2]29,构成其能指,这是外在形态上对驾车行驶的模拟;而其隐喻的所指是迎送神圣的车驾。如收邪诀的动作形态—“右手成剑诀,于祖师诀右上方向右下方连续做削状”[2]50,构成其能指;其隐喻的所指是拘禁、镇压妖、邪、鬼、怪、煞等凶物。可以说,梅山巫傩手诀中手势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的多种事象都通过象征、模拟等手势的运用来表达,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其“所指”,也即其特有的诀旨含义,从而也作用于整体语意场的营造。
除了象征性极强的动作形态符号之外,梅山巫傩手诀中的各手势动作之间的连接也有它的一套独特“语法”方式,呈现出特定的动作力效。梅山巫傩师公们的双手十分灵巧,他们通过十指的勾、按、、撇、绕、扣、掏、拧、转、挑、翻、弹等方式来进行各个造型动作之间的连接,形成精巧、奇异、复杂的各种图案与运动路线。其动作连接时而舒畅圆润,时而劲道突变,时而刚劲顿挫,时而缭绕藤缠,时而勇猛威慑……其浓厚的神秘色彩与巍然的气势会让观看者完全沉浸在梅山巫傩师公手诀的整体语意场中,从而心生敬畏。
楚国曾是中国历史上两周时期的南方大国。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巫术文化是楚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历史书卷或文学作品中有楚地盛行巫术的相关记载与描述。先秦时期,当中原封建伦理思想产生并日趋完善的时候,楚国则仍然处在人鬼混杂、信鬼好祀的状态。当时“信巫鬼、重淫祀”的风气不仅在楚国民间流行,而且在楚国统治阶级上层也同样很盛行,如我们所熟知的《九歌》就是由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祀神乐歌创作或加工而成的。唐、宋以后,楚巫主要在民间流传,各地州县志上的资料就有对当时各地巫术活动的相关记载,如《新化·礼俗志》就有对当时梅山区域巫术仪式及仪式中巫舞形态的描述与记载[4]24。
在楚亡后的2 000多年中,楚裔们无论流落至何方,巫辞中有关“楚国”的光荣记忆一直给予他们入骨的文化自信,而梅山文化正是他们对巫骚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梅山区域的巫文化与屈原时代沅湘之巫血脉相连,它不仅是对战国、秦、汉民间巫术,也是对西周、殷商、夏,乃至原始社会时期巫风的继承与发展。楚国历史上的辉煌是今天梅山本土汉族居民和与梅山有关的苗族、瑶族居民中众多楚裔的共同记忆。梅山文化与楚文化有着割不断的关联,是楚文化承前启后的浓缩型“活化石”。梅山巫傩手诀作为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活化石”中的一部分,它隐藏着人类历史中有关南楚根脉的文化记忆。
在目前尚存的民间巫祭活动中,很多仍然保留着远古仪式的遗韵。先秦时期,楚地曾盛行巫舞。唐、宋以后,楚巫活动主要在民间流传,《新化·礼俗志》有对梅山区域巫术仪式的记载:“巫所专事之法科,曰庆娘娘,曰庆家主,曰驱傩,曰完都猖愿……作法时,发鼓鸣金,吹号角,戴法冠,扦法牌,衣赫色灵衣,婆娑拜舞,且舞且唱,语多通俗,谢前祷后,求保人口,六畜请泰。”[4]24其中就有对仪式中舞蹈形态的描绘。梅山地处南楚,从现今的一些民俗活动来看,会发现其中梅山民间祭祀仪式中的舞蹈与古代楚地巫舞有着一定联系。梅山教中丰富多彩的巫傩仪式是以舞蹈为主的祭祖仪式,宗教色彩浓厚,舞蹈动作粗犷,尚留有古代楚巫舞的遗风。梅山巫傩仪式中,“手诀”是巫傩师的十指舞蹈。“然而,梅山巫傩仪式中的‘手诀舞’并非完全靠徒手演示,有时也配以罡步,或借助道具等等。”[6]如梅山《跄太公》这一巫傩舞蹈仪式中的舞蹈分为“徒手舞”和“法器舞”两类,其中“徒手舞”就包括手诀舞和罡步舞。可见,手诀也是梅山巫傩仪式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前文的分析,我们能知晓其作为一种手指舞蹈与古代楚巫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注释】
① 表1中,梅山巫傩手诀的分类方式及手诀的释义主要依据李新吾等所著的《大梅山研究第一辑(下卷)·梅山巫傩手诀》一书,手诀由新化县洋溪镇官渡村广阐宫傩坛师公秦国荣示范。
② 表2中,梅山巫傩手诀的释义主要依据本文作者对新化县新冷界村段氏傩坛师公段荣华采访时,对他的手诀示范、介绍与讲解内容的记录。分类是本文作者依据梅山文化研究学者李新吾等所著的《大梅山研究·第一辑(下卷)·梅山巫傩手诀》一书中对新化县洋溪镇官渡村广阐宫傩坛师公秦国荣示范手诀的分类方式进行的分类。
③ 作者在田野考察时拍摄的梅山巫傩手诀—《跄太公》仪式中请神时的手诀照片,由湖南省新化县新冷界村段氏傩坛师公段荣华示范。
④ 作者在田野考察时拍摄的梅山巫傩手诀—《跄太公》仪式中请神时的手诀照片,由湖南省新化县新冷界村段氏傩坛师公段荣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