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连 陈素玲 陈琼梅
摘要 为观察机械性吸一呼气(MI-E)技术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应用中的效果,2017年1月收治管膜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1例,气管切开5个月,并发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拔除气管套管困难,使用MI-E治疗。该患者经过MI-E技术治疗后,成功拔除气管套管。
关键词 气管切开;拔管困难;机械性吸一呼气(MI-E)技术
在疾病急性期,气管切开术在抢救生命、保持呼吸道通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气管切开使得患者呼吸道载膜屏障作用降低,呼吸道分泌物水分严重丢失,分泌物引流不畅,易发生肺部感[1],部分患者难以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有效的咳嗽是气道清除分泌物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他于段如松动痰液、稀释痰液等,都需要通过咳嗽来实现分泌物的排出。通常,可以将咳嗽分为刺激、吸气、收缩(屏气)和咳出4期[2]。室管膜瘤,病变部位影响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可影响咳嗽的收缩期和排出期,最终导致无效的呼吸峰流速、分泌物黏稠和气道阻力上升[3],咳嗽能力下降,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并且重复的肺部感染又增加了慢性肺损伤的风险。机械性吸一呼气(MI-E)技术模拟人的正常生理咳嗽,利用气流无创移动排出患者深部分泌物,减少气道黏膜损伤,增加舒适性,从而实现安全、高效、舒适。
病历资料
患者,女,42岁,吞咽及言语困难伴四肢活动不灵活5个月余,2016年8月9日在外院行头颅MRI診断为室管膜瘤,于8月15日行手术治疗后,患者左侧肢体活动无力,四肢活动不灵活,气管切开,失语,吞咽困难。为改善肺部功能、吞咽困难、肢体活动不利等问题于2017年1月16日来我科就诊。临床诊断:①脑室管膜瘤术后;共济失调一言语障碍一吞咽困难-ADL大部分依赖;②经皮气管切开状态;③肺部感染;④营养不良。入院后胸部CT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术后。双肺见多发性结节状、斑片状实变影。右上肺后段小结节,大小5 mm。肺中叶和下叶可见痰栓,肺下叶见空气支气管征,双肺炎症,双胸腔少量积液(见图1)。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套管内壁有部分痰痂,SSD管内有分泌物阻塞,气管隆突锐,I-Ⅳ级支气管开口可,左支气管见大量黄色痰(见图2),舌根后坠,喉室水肿,声带旁正中位,声带上大量分泌物,气囊附着位气道水肿[4]。
肺功能评估:张口度正常,舌根部对咽部的遮盖程度为Ⅲ级,只可见软腭,提示舌根后坠;气道分泌物黏稠,吸痰或咳嗽很难清除。CLT试验[5]:阳性;无动态塌陷;佩戴吞咽说话瓣膜(PMV)下,监测Sp02,呼吸音较粗,轻度“三凹征”,呼吸27次/min,胸腹矛盾运动,Sp0285%- 90%;塞子堵管下监测Sp02,呼吸音粗,“三凹征”加重,呼吸29次/min,Sp0285%- 90%。仰卧时呼吸副肌使用增加,长坐位下减轻;胸锁乳突肌缩短;呼吸吃力,呼吸功增加;吸呼气时间比接近1:(1-1.5);用力肺活量(FVC)1 160mL(预计值2820 mL),1s用力肺活量(FEV1)1040 mL,占预计值40%, FEV1%< 80%, FEV1/FVC< 92%,用力肺总量(FIVC)1310 mL,小气道指标FEF25-75占预计值33%;咳嗽经气切套管口为无功能咳嗽,无法自主经气切口咳出痰液,经口为无功能咳嗽,无法自主经口咳出痰液;峰值呼气流速(PEF):41 L/min(< 250 L/min),提示咳嗽功能障碍风险;大量痰(≥50 mL)、黏稠(≥Ⅱ度)且咳嗽无力。口腔阻断压测试:最大吸气压(MIP)27 cmH20,最大呼气压(MEP)46cmH20,吸气肌和呼气肌无力。入院后给予康复护理、心肺功能训练,抗感染治疗,MI-E技术治疗等。
护理
MI-E技术操作要点:(1)评估: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使用MI-E技术。MI-E技术的绝对禁忌证有咯血、气胸、肺大疱、呕吐、严重气道反应性疾病、近期肺叶或全肺切除术等;相对禁忌证则是餐后紧接治疗、有过气朐史、非人工气道治疗时患者不配合。(2)物品准备:飞利浦伟康Cough Assist3200咳痰机、22mm呼吸管路、15 mm×22 mm转换口、细菌滤过器、气垫面罩、口咬器、吸痰用物及设备。(3)解释:向患者详细介绍咳痰机,解释该设备的工作方式是模拟咳嗽。详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操作方法、配合要点,使患者能放松,安心接受治疗。建议和患者约定一个信号(如举手示意),便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自主提醒停止治疗。(4)实施:①连接呼吸回路:将细菌过滤器与机器出气口连接,呼吸管路一端与细菌过滤器另一端相连,呼吸管路另一端与15 mm×22 mm转换口连接,通过转换口可以直接连接到气管套管接口处。②参数设置:对于初次接受Cough Assist治疗的患者,建议从较低的压力开始治疗(吸/呼气压力10-15 cmH20)。在患者适应治疗后,每个治疗循环增加压力(以5-10 cmH20为步进单位),最终达到医嘱中的治疗压力。③治疗:吸气、呼气、停顿为1个周期,一般情况下重复咳嗽周期4-6次,然后休息20-30s,一共重复操作4-6次。④注意事项: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口咽处有痰,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协助患者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必要时予负压吸引吸痰;清除后再继续治疗。按照正确的步骤使用咳痰机治疗结束后,物品的清洁与保养也非常重要。关于连接回路,一般遵循“一人一管”的处理策略,管路消毒可以使用70%的异丙醇、1O%含氯漂白剂溶液、中性洗涤剂或清水清洗,注意不可以用环氧乙烷或高温蒸汽消毒。过滤棉每2周至少清洁1次,每6个月更换1次。若细菌过滤器的内膜变黄或被痰液堵塞,应立即更换;细菌过滤器同连接回路一样是“一人一管”,可用医院内通用细菌过滤器替换,要注意细菌过滤器不可清洗。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Sp02变化。Sp02< 90%应停止治疗,观察有无呼吸过度的征兆,如患者表示头晕、眼花、面色发红等。操作最好选在患者餐后1-2h完成,持续鼻饲时应在操作前暂停1-2h,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反应,反应严重时,停止治疗。
效果评价:使用MI-E技术治疗2周后,患者呼吸肌肌力增加,吸气肌MIP进展至65cmH2O,呼气肌肌力进展至74cmH20。咳嗽效力南弱功能咳嗽进展至有效功能咳嗽,PEF进展至160 L/min。痰量减少至约10 mL/d,少量痰,痰液灰白色。肺功能:FIVC进展至2140 mL,提示限制性功能通气障碍改善;FEV1/FVC进展至97%,提示气道阻塞改善。ABG:FI02降低,PaC02降低。患者心肺呼吸功能得到改善,痰液量减少,感染得到控制,顺利拔除气管套管。
MI-E技术是目前针对咳嗽功能较弱患者气道廓清困难的一项专门的技术,它是模仿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咳嗽动作,在吸气时提供正压通气充盈肺泡,扩张支气管,在呼气时快速切换到负压,产生高速呼气流速将痰液定向移动到口咽处并排出体外。MI-E技术通过主动正压通气,可达到增加肺通气、充盈肺泡、防止肺不张,也可达到改善胸廓活动的作用。因此,MI-E技术可以高效清洁气道,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肺部并发症,降低患者插管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Savardekar A,Cyurmey T,Agarwal R,et al.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outcome ofpostopeaative pneumonia after microsurgicalclipping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vsms[J].Surg Neurol Int.2013.4:24.
[2]錢元诚.呼吸治疗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3-352.
[3]张成,王广发.2011年加拿大胸科协会家庭机械通气指南解读[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1):59-60.
[4] Kriner BJ, Shafazand S.ColiCe GL. Theendotracheal tube cuff-leak test as apredictor for postextubation stridor[J].RespirCare.2005.50(12):1632-1638.
[5] De Bast Y,De BaCker D.Moraine JJ,et al.Thecuff leak test to predict failure of traChealextubation for laryngeal edema[J].In-tensiveCare Med.2002.28(9): 126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