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兴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在南疆基层,作为党员队伍中占比最大的农村党员,党性观念强不强,能力素质高不高,作用发挥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落地生根。
关键字:农村党员;党性观念;素质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兴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在南疆基层,作为党员队伍中占比最大的农村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末梢“神经元”。因此,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好坏是事关锻造坚强的干部队伍、构建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务实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的根本前提。为深入探索加强农村党员作用发挥行之有效的机制举措,笔者深入温宿县各乡镇、村(社区),采取座谈了解、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农村党员作用发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温宿县农牧民党员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笔者对温宿县党员的年龄、学历、从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可以看出各方面占比都不同,反映出作用发挥也不尽相同。在年龄结构上,农牧民党员30岁以下的农牧民党员占比过低,反映出年轻农牧民党员发展偏少,存在硬性短板,在今后工作中应加强年轻农牧民党员发展力度;农牧民党员31—45岁、46—60岁两个年龄段比重最大,反映出作用发挥方面应侧重于引导他们发挥熟悉村情、有一定威望的优势,积极参与村级各项事务。在学历结構上,农牧民党员初中及以下学历比例高达70.79%,具有大学学历的农牧民党员占比不足9%,反映出农牧民党员队伍能力素质整体偏低,今后发展农牧民党员应侧重于加大农牧民党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培养发展力度,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牧民夜校,加强农牧民党员理论知识、实用技能的培训,着力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在从业结构上,村干部和务工经商的农牧民党员占到了28.05%,反映出要侧重发挥他们在引领带动、推动劳务输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的作用,不断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温宿县在加强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方面的具体做法
1.推行“五联五步两比对”,严把农牧民党员发展“源头关”
严格落实发展农牧民党员“25154”工作机制,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要求,积极稳妥对发展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在此基础上,着眼于进一步净化“源头活水”,推行温宿县发展农牧民党员“五联五步两比对”工作法,充分整合、发挥乡镇党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作用,压实联合引导、联合建库、联合培养、联合审查、联合发展的“五联”责任,规范把好入党源头、注重培养考察、体现群众公认、坚持从优发展、落实报备公示“五步”发展程序,同时强化上报备案的党员发展对象“两比对”工作,即与纪检机关、政法部门查办违反政治纪律案件、反恐案件掌握的线索比对,与掌握的黑恶势力“家属亲友圈、宗教传承圈、社交网络圈”进行比对,严格发展质量,不断压实责任、规范程序,确保农牧民党员发展质量与数量并重。推行“五联五步两比对”工作法以来,极大激发了优秀农牧民群众入党的积极性,有效改善了农牧民党员队伍质量,为牢固基层根基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加强党性党规教育,拧紧农牧民党员思想认识“总开关”
以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无死角”为目标,探索在行政村建立党总支、在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村民小组党支部下设若干党小组,通过更加扁平化的党组织体系,推动“三会一课”开展到每名农牧民党员“家门口”,从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到常态化接受党性教育,有效强化党员党性意识、党性观念,有效凝聚党员共识,激发党员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和动力。以强化农牧民党员党性观念、筑牢思想基础为重点,注重加强《党章》、党纪党规教育,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进行行为上“正能量”的引导,有效强化了农牧民党员党性观念、身份意识。
3.注重活化方式载体,搭建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大舞台”
开展万名国家公职人员公共场合讲国语说普通话承诺签名活动,广大农牧民党员以国旗下宣讲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谈学习法律法规常识、惠农惠民政策的体会以及作为国家公民讲国语说普通话的重要性、必要性,由村第一书记统筹组织,5000余名农牧民党员示范带动,引导亲属、朋友以及各族群众通过宣读倡议书、用汉字签名承诺的方式,第一时间做出承诺、作出表率,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学国语、讲国语的良好氛围。举办首届农牧民党(团)员、返乡大学生国语红歌大赛,做到农牧民党员参与全覆盖,通过经典红歌唱响党的光辉历程以及各级党员干部为党的事业奋斗决心,引导全县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学国语、感党恩、跟党走。以党员志愿服务队为载体,结合“理清两笔账 感恩共产党”专项活动,农牧民党员主动靠前,给各族群众讲清享受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主动“晾晒”个人及亲属近几年享受的惠农惠民政策“账单”,引领群众感党恩。同时,围绕村情社情常态化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农业生产服务,重点对教培人员亲属进行政策宣传、心理疏导、生产生活困难帮扶,树立党员形象。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330余支农牧民党员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200余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6843件。
4.强化正面正向引导,用好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指挥棒”
坚持“奖扶结合、重在扶持、树立典型、巩固核心”导向,出台《温宿县农牧民党员奖扶办法》,采取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农牧民党员进行考核评定。对评定为优秀的农牧民党员,优先按程序选举为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从党费中按相关规定保障50万元,对有技能培训需求的优先报县人社局提供创业、专项技能培训;优先纳入创业扶持项目,争取最高10万元3年全额贴息贷款;是贫困党员的,每年结合“七·一”、重大节日慰问,按50%的上浮标准发放慰问金。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农牧民党员奖扶资金25.5万元。通过实实在在的鼓励、嘉奖,进一步激发广大农牧民党员作表率、当模范的积极性,激活农牧民党员“身份意识”,在维护社会稳定、宣传教育群众、带领农牧民发家致富等方面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有力彰显了党员先进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5.坚持从严从实管理,敲响净化农牧民党员队伍“惊堂木”
出台《温宿县净化农村党员队伍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开展党员干部政治体检工作的要求部署,结合“访惠聚”活动,各驻村工作队通过拉家常,摸清本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收集掌握党员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方面的情况;每日对在入户走访中摸排出的党员干部“两面性”、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总,串并分析,召开会议逐人研判定性;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问题党员逐个进行反思发言,所有党员干部进行表态发言,承诺自己没有问题或问题已经交待清楚,按照“四联四包”工作机制、“三定三包三覆盖”包联要求,签订联名担保承诺书,不断净化农村党员队伍,整体提升党员队伍质量。
三、在加强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
1.党性观念弱化甚至丧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牧民党员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一些党员政治热情下降,理想信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加之一些村级党组织学习制度落实不到位,“三会一课”制度流于形式,致使农牧民党员党性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动摇,出现了“信仰危机”。特别是在当前“三期叠加”的形势下,个别党员被宗教极端思想“洗脑”,发现从事非法宗教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的苗头隐患时,故意知情不报。
2.整体能力素质偏低
受历史因素和现实状况影响,农村党员,特别是农牧民党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能力偏弱“三偏”现象,接受新知识和新生事物的能力差,对宗教事务不懂、群众工作方法不会,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加之有的村干部思想狭隘,发展党员时注重把能留在村里、为村里办事的人纳入组织视野,忽视了发展在外务工经商的年轻人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年,致使农牧民党员的能力素质严重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3.发挥作用活动载体单一
部分农牧民党员有发挥作用的意愿,但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在当前严峻的维稳形势下,部分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重点全部放在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上,举办的活动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不丰富的现象,农牧民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4.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从上至下对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没有硬性规定和强制要求,导致基层党组织对农牧民党员管理较为松散,存在“只要党员不违反党纪党规、不违反政治纪律,发不发挥作用不重要”的思想,在管理上满足于不找麻烦、不出乱子,对流动党员、无职党员履不履行义务、发不发挥作用更是缺乏有效监督。
四、进一步推动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的几点建议
1.强化农牧民党员思想教育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农牧民党员经常性培训,按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定期研究部署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党组织负责人责任追究制度,细化目标考核办法,端正党员思想意识;县委组织部与各乡镇党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党委与各基层党组织签订目标管理責任书,各基层党组织与每名党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使农牧民党员明确自身责任和要求。建典型选树平台,在全县开展“最美共产党员”评选,增强宣传先进典型的社会氛围,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2.改善农牧民党员队伍结构
坚持四个优先,把好结构关,年轻优先,指导各基层党组织优先发展35岁以下年轻农牧民入党;高学历优先,明确要求优先发展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特别是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能人”优先,优先发展有一定致富本领,有一技之长的“种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女性优先,针对女党员偏少的情况,规定凡是有农村妇女要求入党的,要重点关注,优先培养发展。把长期外来和外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纳入发展党员工作范围,主动承担培养和教育职责。同时,依托企业、社区和农村等基层党组织进行“孵化式”培养,不断提高他们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3.搭建农牧民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载体
依照地缘、业缘、趣缘的“三缘”原则,科学设置流动党员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支部等各种类型的功能性党支部。按照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完善设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小组在促进生产、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按照“无职有责、无位有为”原则,组织农牧民党员开展“设岗位、亮职责、作承诺”活动,组织农牧民党员根据自身特长认领相应的工作岗位或责任区。围绕发挥农牧民党员在带头致富、调解邻里纠纷、协助畅通民意等方面的作用开展评比表彰,进一步丰富党员作用发挥的内容。
4.完善农牧民党员考核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丰富考核方式方法,将“干部专项考核”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常态化工作,重点查处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两面派”。推行农牧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公示制度,把党员之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提高考核的准确性。逐步完善农牧民党员发挥作用的评价标准,推行农牧民党员挂牌亮身份、服务承诺、积分制管理等制度,提高农牧民党员贯彻党组织决定,主动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同时,强化对从事个体经营、外出务工以及无职农牧民党员的监督考核,既保护好农牧民党员发家致富的积极性,又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村级事务,努力消除农牧民党员管理“空白点”。
作者简介:
冯晨(1988--)男,汉族,重庆人,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教师,专业技术岗九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治理,“访惠聚”驻村工作以及基层组织建设。
吕景,女,汉族,河南临颍人,中共奎屯市委党校科研办主任,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