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书霞 冀涛
[摘要]土地的適度规模经营是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河南省邓州市粮食主产区的规模经营农户调研,发现农户面临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政策风险等风险影响,农户规避和分散风险仍以自我分担机制为主,农户对各种风险的担忧严重阻碍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提供丰富多样的政策性保险产品和涉农金融工具等制度安排,通过发展契约化农业、培训及技术和信息服务等方式,提升经营主体的风险分散水平,从而弱化农户规模经营的风险,推动规模经营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规模经营;农业风险;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1—0068—05
[作者简介]贺书霞,女,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发展;冀涛,男,邓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助教,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发展。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是近年来国家政策及学术界关注的重点。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再次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密切相关,对于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大多具有风险厌恶型的特征,弗兰克·艾利思称之为“风险规避型农民”。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宏观背景下,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风险应对能力如何?农户的风险应对能力是否影响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本文以河南省D县下辖的四个村进行了随机走访和入户调研,了解农户面临的风险现状,农户的风险规避手段和效果,探讨提升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可能路径。
一、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及风险应对
(一)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
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相对于传统小农户,风险因素集中。农户规模经营需要更多的劳动、资金、土地及生产资料投入,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生产类型转型困难,导致规模经营风险加大;在信息获取和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规模经营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自然和种植技术也让规模经营面临更大的规模收益减损。[1]另外,存储、物流运输问题、食品安全事件等各种风险加剧和叠加也会影响规模经营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大部分来源于农村,通过流转本村和亲朋好友的土地从而具有一定的适度规模,但该类农户与外界联系有限,很难获取来自城市工商资本的金融支持和政府资源支持,农户规避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和渠道有限,严重阻碍了规模经营农户可持续发展。
(二)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管理能力
农业风险长期困扰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经济和生产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细碎化经营,农业风险对农户的规模经营的破坏和打击更为严重。首先,脆弱的农业风险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复杂关联的农业风险。从生产、过程管理的技术等、产品质量、市场供求、制度影响等任一环节或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对农户规模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水涝干旱、农业技术欠缺、管理失误等均会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下降,从而会影响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政府的农产品价格稳定措施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农户最终经济收入,这个过程甚至存在风险传递扩大的特点。针对复杂的农业风险,我国的风险管理方式却相对单一和孤立,针对风险的处理方式缺乏防范和综合应对。其次,农业风险管理方式和风险防范的局部矛盾,即一些农业风险管理方式自身也存在风险。[2]例如,为降低技术风险的农业技术投资和推广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和市场制度的不确定性增大;针对自然风险采取的赈灾措施会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改变农户的决策行为;为降低市场风险采取的价格支持措施(如最低收购价)可能会影响阻碍农产品的市场流通而导致政府政策选择和制度变迁的不稳定等。[3]另外,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动性不高。对于农业风险的管理措施以非正式制度为主,制度性的风险管理有限,农户作为农业风险的受体,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防范意识普遍不高,对正规的涉农金融风险规避工具利用不够。
二、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认知
(一)调研农户基本情况分析
本文以河南省西南部邓州市40—300亩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户为调研对象。邓州市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直管县(市),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626个行政村(社区)、178万人、244万亩耕地,境内大部为冲积平原,是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农业是邓州市的基础产业。随着邓州经济发展和务工经济带动,邓州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流转土地达到65万亩。[4]根据该地区适度规模的相关测算,访谈调研的42户的耕种土地规模均在40亩以上。[4]样本户的经营相对比较多样,存在以农业作物如小麦、玉米、黄豆等,也存在“农作物+果树(如桃等)”及“农作物+蔬菜(如白菜、辣椒等)”等多种模式。研究数据一方面来源于河南省政府和邓州市人民政府网站的统计数据,另一方面来源于对21个种养农户的走访调查,同时查阅了相关村组的统计上报资料。
通过调查信息汇总(表1)可以看出,规模经营农户的学历水平整体偏高,但高中、技校或中专毕业的人员占到总数的38.1%,而且大学学历的占到总数14.3%,虽然整体比例较低,但反映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员正逐渐加入到农民队伍。农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特别是41—50岁占到总数的47.6%,30岁以下占比仅有9.5%,反映规模经营农民后继乏人,特别是中青年、文化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目前,规模经营的农户以具有种植经历的传统农民为主,返乡务农或由其他转行农民的职业农民数量占比较少。土地以流转为主,反映我国的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土地经营的新的传统。经营规模以中小规模为主,随着规模的增大,各种风险会成倍被放大,这成为制约规模经营扩张的主要制约因素。作物以传统的小麦、玉米、花生轮作为主。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规模经营的主要种植手段,耕地、除草、播种、打药、施肥、收获等整个环节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正在推动规模经营农户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样本农户的风险认知
根据对农户的访谈并结合豫西南农村的具体实际情况,规模经营农户面临的风险不局限于本文所分析的内容,经营过程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基于研究方便本文将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概括为7个方面。根据农户在规模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以及应对风险的信心或成功率,采用里克特5分量表对样本种植农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5]在调查中将各种风险因素对农户的影响程度按照1—5分(分值越高,对生产经营影响程度越大),将农户应对风险的信心或成功率按照克服的程度按照1—5分(分值越高,克服风险的信心或成功率越大),让农户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对风险的影响和克服风险的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调查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在42户规模经营农户中,自有土地的种植户和部分基础设施较好的种植户的自然风险影响系数较低,其他户较高,原因集中在土地的流转渠道以亲朋或暂时为主,农田设施或机械化设备投入较小,反映了农机和水利等基礎设施对应对自然风险具有明显作用;在经营风险里面由于访谈的内容主要设定为种子、农资的选用,农户普遍反映由于国家管理的强化,通过正规渠道可以有效避免劣质种子、农资等产生的风险,故影响系数较低,反映国家在种子、农资市场监管方面卓有成效;市场风险给规模经营农户的影响对于所有的样本,均表现较强的影响,这反映出目前市场风险给规模经营农户的影响相对较大,反映市场风险是影响规模经营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反映农民对市场的敬畏和信息不足;信息风险里面的农资成本、市场上产品的供求信息及变化是绝大多数农户比较关注且认为影响较大,反映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渠道和市场信息正在成为规模经营农民关注的焦点,也反映出农民在市场经济下的市场意识正在增强;技术风险对农户的影响程度呈现差异性,一方面规模经营的农户一般是“有备而来”,对于自己技术欠缺的一般会通过农技部门、其他经营大户等其他渠道寻求技术支持,[6]另一方面影响系数较高的农户主要体现在种植品种调整或更新的过程;政策风险的影响呈现差异性,中小规模的农户对于政府的惠农支农措施相对认可并认为会持续进行,而较大规模的种植户比较担心政策和制度的调整、政策执行部门主管调整给自己种植可能带来的影响;金融风险的影响对于小规模的农户基本没有影响,而对于中大规模的农户影响较大,而且呈现随规模增加而增大的现象,[7]其中主要原因是小规模农户的资金来源以自给和亲朋周转为主,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小,而大规模农户的资金需求量相对集中且较大,亟需社会资金供给渠道。
在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引导和对农资市场的加强监管下,规模经营农户的市场意识和信息意识正在强化,风险因素影响主要集中在市场风险、信息风险、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方面。
三、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处理策略及特点
(一)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处理策略
规模经营农户应对风险的信心和成功率普遍不高(表3),反映规模经营农户在应对风险的策略和分担机制比较欠缺。除种植品种选择、种子、农资选用等自己主管能够充分决策的因素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以外,面对其他风险均不同程度呈现出信心不足。
针对自然风险,农户普遍反映,通过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设施一定程度可以抵御自然风险,但这势必会增大人力投入、机械投入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从而可能影响最终的收益;对于经营决策风险,虽然可以通过多元化种植、使用好的种子和农资,但一方面种植多元化会增加种植技术和难度,减小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质优的种子、农资的成本相应较高,如果进入市场销售不畅势必会影响整体收益。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成为规模经营农户面对时毫无信心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反映规模经营农户对市场和政策风险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规模农户面对市场和政策的恐惧心理。面对信息风险和金融风险,农户的应对信心整体偏低,主要是因为农户的信息化水平相对偏低和金融知识匮乏,信息渠道和金融支持获取有限。针对技术风险,规模经营农户主要关注的是高科技和新特农产品的信息和种植技术,农户普遍反映传统农作物的收益有限,亟需通过技术更新换代提高种植收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规模经营农户面临的风险更加错综复杂而且相互交叉,风险的应对方式以传统方式为主,这成为制约农户扩大规模的主要原因。在外界分担风险的方式或渠道有限的情况下,规模越大则经营风险越大,访谈中规模较大的农户对金融知识、信息技术、农业高新科技、生产机械化水平、风险的预防相对充分并更加主动,同时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金融风险对其影响更大且农户的应对信心和成功率更低。[8]小规模普遍以风险自担为主,以亲朋好友的资助为辅;中大规模更加倾向于寻求更多的外界力量和渠道来分担或减小风险。
(三)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处理策略的特点
首先,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处理策略分散性差。在访谈中,中小规模的经营农户普遍依据传统的种植经验进行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在面对风险或困难的时候,对于帮助的获取首先想到的是近亲和好友,而且主要是基于血缘和姻亲的借贷和人力资源支援,农村的惠农小额贷款一般也是通过亲朋的担保进行办理,这种短期、小额资金周转且比较局限的措施不利于风险的分散和规模的扩大。中小规模农户对于商业保险缺乏认识,而且农业商业保险普遍存在保费高、赔率低、赔付慢的尴尬处境,[9]农户普遍没有参加。
其次,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防范意识很强,但风险防范策略具有被动性。规模经营农户的生产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所以整个决策和生产管理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同时农户也考虑风险最小化以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年龄、文化水平、风险认知、决策能力、土地来源等各种因素作用导致农户应对风险具有异质性,农户对风险的厌恶具有一致性,规模经营农户对于风险防范意识普遍非常主动,风险防范也是农户开展规模经营考虑的前提,但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农户较强的风险厌恶程度会限制其技术采纳和资金投入,农户在生产决策时对于风险的防范普遍采取保守的生产行为,[10]而且对于风险的处理呈现被动的特点。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户通过规模经营增加收入和财富,但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阻碍着这一进程,虽然农户都有各自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农户传统、自给的风险应对措施不足于应对规模不断增大的规模经营可能产生的风险,面对风险的策略并未能真正消除风险的负面影响,这也是导致规模经营农户应对风险信心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树立规模经营农户应对风险的信心,扶持并推动规模经营农户防范风险的主动性,需要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为农户提供支撑,特别是对规模经营农户发展具有基础性的措施。
第一,发展契约化农业。农户参与契约农业能缓解其风险厌恶程度,并且可以对生产决策、资本投入、管理技术、技术采纳起到规范和推动作用,并且对于技术推广和农业发展将会具有正向影响。在访谈中,风险厌恶程度高的农户参与契约化农业的意愿相对较高,但农户参与契约化农业的影响因素及契约化对农业发展的深层次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第二,建立农户生产合作服务平台,以拓宽风险应对措施。通过生产合作平台建立起生产决策、过程管理、农资采购、市场供求、内部融资、信息共享的交流机制,并且将政府的信息发布、服务监管、技术服务等嫁接到平台内部,使农户能够通过平台获取更加丰富有效的信息和服务。
第三,拓展农村金融的服务空间和农业保险的保障度。农村金融可以尝试多种担保和办理、还款等方式,农业保险可以扩大可以承保的风险范围,逐步推广农产品价格保险和农户收入保险,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金融和保险服务需求,国家从政策层面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提高农业保险的赔付比率,优化农村金融和农村保险产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提供丰富多样的政策性保险产品和涉农金融工具等制度安排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落实,通过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升经营主体的风险分散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1):43.
[2]陆彩霞.农业产业链视野下的农业风险应对措施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8(10):33.
[3]张红宇.现代农业与适度规模经营[J].农村经济,2012(5):5.
[4]贺书霞.外出务工、土地流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J].江西社会科学,2014(2):65.
[5]谭林丽,当前农业规模经营的三种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0.
[6]赵金国.山东省粮食类家庭农场研究:形成、经营效率与生存能力[D].山东农业大学,2018:12.
[7]陳新建.感知风险、风险规避与农户风险偏好异质性——基于广东适度规模果农风险偏好的测度检验[J].广西大学学报,2017(3):86.
[8]吴渭.产业链和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农业风险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44.
[9]仇焕广.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3):85.
[10]毛慧.风险偏好与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分析——基于契约农业视角再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18(4):76.
责任编辑:彭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