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意蕴

2019-09-06 03:53王芳
兵团党校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特色价值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十九大的核心灵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价值意蕴就在于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信仰,共筑“世界梦”的价值理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继续写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人民立场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9)01—0022—05

[作者简介]王芳,女,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党史党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历史性飞跃,生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价值意蕴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更好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迈向世界与走向未来。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满意幸福,一句话,即坚守人民至上,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立场。人类的一切历史活动,既是实践活动,又是价值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价值活动中,价值属于关系范畴,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这就是说价值活动首先必须立足于主体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赋予人民更为深刻的内涵与更为广阔的外延,形成了丰富的人民主体价值观的思想。

(一)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主体”的价值理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在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基石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继续坚持人民的历史创造主体地位,而且更加凸显人民的价值创造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讲:“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人民是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体力量。反之,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充分彰显人民的价值创造主体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和需要日益增长。在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人们更加关注民主、法治、公平等方面的满足。也就是说,人们不仅仅关注人的存在意义,更加关注人的价值意义,人民的价值创造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即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除了包含基本的物质目标之外,更多的目标集中指向人民所关注的价值目标,如“和谐”“美丽”,这些目标最终必须依靠人民这一价值创造主体才能实现。

(二)坚持“人民是实践评价主体”的价值理念

历史由谁来评价?历史最终是由人民来评价的。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由谁来评价?执政党吗?不是的,只能是由人民来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需要作为价值标准,充分肯定人民的价值评价主体地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主席指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2]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中,习主席更是给出了新时代的回答:“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3]这是新时代给予人民价值评价主体的地位的积极肯定与充分展现。

(三)坚持“人民是成果享有主体”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不仅体现在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的主体,是历史和实践的评价主体,还体现在坚持保障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的核心观点之一。正如习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所讲:“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保障人民享有物质成果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加注重保障人民享有美好生活的主体地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总体上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感,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讲话中提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5]“三个共同享有”极大地丰富和延展了新时代人民价值享有的主体地位的内涵外延。在此基础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形成共享发展理念,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并将其逐步融入执政理念之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实现着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信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的这一句话的承诺,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永久的使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永恒的价值信仰。因为到今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最高设想仍是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继承了共产主义经典的内涵意义,而且赋予了共产主义新时代的价值意蕴,重塑起共产主义的价值信仰,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高的价值信仰,进一步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终的前进方向。

(一)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导向与终极动力。基于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基于信仰缺失的现实境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共产主义价值信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当前党员干部总体上理想信念坚定,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共产主义的信仰缺失是一个现实存在且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十八大以来,随着反“四风”与反腐败工作的持续推进,一大批党员干部“应声落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2012年11月17日,习主席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7]2013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主席强调,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8]2015年9月11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主席讲,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9]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要六次全会上,习主席再次强调:“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10]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更是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就是提醒和忠告共产党人牢记和践行共产主义的价值信仰,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向前推进。

(二)坚持共产主义价值信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历届领导人不断调整和充实共产主义的价值信仰,夯实中国人民的精神信仰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立足于人民的视角视野,不断丰富共产主义的内涵,赋予其时代意义与价值,先后提出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等论断论述。这些论断论述都是人民比较熟悉的一些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表述并没有太多的政治话语痕迹,通俗易懂。原因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与历史文化中寻找重塑中国人民的共产主义信仰的途径和方式,用中国语言表达和丰富共产主义的内涵与意义,使共产主义再次成为中国人民新时代的“心学”,而非舶来品,将其再次提升为最高的价值理想信念,同时这种价值理想信念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不仅成为未来美好生活的模板,更成为当下日常生活的精神状态。

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人民才对美好生活有了奋斗的终极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将共产主义融入人民为理想生活而奋斗的具体的鲜活的现实生活之中。“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最大程度地凝心聚力,使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夯实了共产主义价值信仰的现实基础,为重塑中国人民的共产主义价值信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保障。

三、共筑“世界梦”的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同时,主动与世界人民一起共筑“世界梦”,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思想同世情、国情紧密结合,摒弃了冷战时期“零和博弈”的价值理念,基于人类的共同价值的价值基础,提出“世界梦”的价值理念,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一思想从价值理念、价值目标、价值手段等方面,集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的这一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发展前景的根本性问题,既是对解决人类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

(一)坚决抛弃冷战价值理念

冷战时期,占据人类国际社会主导的价值理念是“零和博弈”的“你死我活”的两级对抗思维。随着经济、信息、科技一系列的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方面,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价值共同点和利益交汇点显著增多,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面临的人类的共同问题也愈加突出,这些仅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解决。当代人类彼此之间联系的纽带越束越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运而生。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冷战价值理念的扬弃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扬弃了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价值判断基础的非此即彼的两级对抗思维,建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二是扬弃了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价值理想目标的对抗、遏制的恶性竞争相处模式,倡导人类多元文明和谐共处的积极相处模式。三是扬弃了以极端利己主义和单边主义为价值追求的单边主义的旧理念,积极树立双赢、共赢、多赢的新理念,维护和实现人类共同利益。

(二)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价值

在对冷战价值理念扬弃和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积极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实现“世界梦”。人类的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梦”即是这一价值的具体体现。自2015年习主席首次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提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以来,这一价值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多数支持和赞成。人类的价值理念是多样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可能有永久不变的普世价值。但并不能就此否认人类拥有共同的价值理念。这不同于长久以来西方国家所倡导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实质上是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一种价值侵略和价值渗透。西亚、北非等发生的一系列的“颜色革命”足以说明,看似中立客观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普世价值背后蕴涵着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意图。人类的共同价值则是涵盖不同国家和民族,基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政治追求等,最大限度地容纳一切社会主体,从中寻找价值共同点和利益交汇点,进而形成大家所认可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2015年习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11]。2017年习主席在联合国总部发表的演讲中再次指出:“不同文明要取長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12]

基于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作出了一系列的实际举措,如“一带一路”、设立“亚投行”、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等等。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取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2017年初,习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倡议世界诸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最终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人类的共同价值,不同于普世价值,它不是中国价值观的强制输出和普适推广,而是世界各国人民价值观融合交流的产物,是人类多元、多样价值观的集中展示,代表和维护的是全世界人民的价值选择和利益表达。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要义在于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多元、多样的价值观,汇聚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积极引领世界各国人民构建人类的共同价值观,进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梦”。

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结晶,精彩地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的创新发展,形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宝贵品质,彰显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一方面是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不走邪路,不走老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进。一方面是坚守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自觉,不称霸,不扩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一)坚守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和弘扬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科学社会主义是基于价值基础之上的集思想、制度和运动于一体的社会形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主席提出了“四个自信”,并且强调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更为广泛和更为深厚的自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基础是价值。本质上,文化自信就是价值观、价值自信。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和践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社会主义再认识和社会主义价值的回归。“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懈探索和实践的基本问题。“四个自信”就是中国共产党给出的新时代的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一套制度,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价值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在价值上的终极追求。《共产党宣言》庄严宣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3]《资本论》也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反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5]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多次提出,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时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中国共产党要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精彩地续写下去。这将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任务。

(二)坚守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自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始终坚持和弘扬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展现出蓬勃生机,而且始终坚持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自觉,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作为一种全新的价值选择,成功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也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之路,进入了世界各国和世界人民的视野,为世界各国和世界人民提供中国智慧。

众所周知,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和殖民逐步确立起来的。然而,中国,无论从历史还是文化上来看,历来是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国度,没有侵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内在基因。从古至今,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外交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之策,始终视和平为珍宝,始终坚守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自觉。1953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公开表明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原则。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判断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再次彰显中国和中国人民追求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追求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自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基本国策上,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自觉在新时代的具体反映。“一带一路”“亚投行”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世界和平发展价值自觉的在新时代的现实展示。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永久底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恒久魅力。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路前行中,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这40年里,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及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正如习主席反复强调和表明的,中华民族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内在基因,也不认可接受“国强必霸”的政治逻辑,中国一定能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永远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世界“和平、发展”的价值自觉,给予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中国智慧”的最大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2).

[3]習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8-1-6(1).

[4]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八新年贺词[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01/c1024-29738251.html.

[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2).

[6][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15]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6(01).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9-12(01).

[10]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3(02).

[1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6-12-2(10).

[12]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1-20(0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14]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

责任编辑:彭银春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特色价值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小黑羊的价值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