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2019-09-06 07:53陈维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

陈维国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师指导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前提。教师指导必须建立在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基础之上,在课题的选定上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体现差异性、多样性,要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等。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75-0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显然,教师指导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甚至可以说是必要的前提。教师指导将会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进程及结果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中认准自己的位置,探索总结出能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推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教师指导首先必须建立在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是科学的正确的指导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能很多教师只能遵从于传统,听命于习惯,思想上对立,行动中背叛,从而使得研究性学习活动彻头彻尾地走过场,甚至变质。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教师自身观念转变和思想的解放,教师只有深切认识到当今社会对创新和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才能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也才能体现出行动中的一致性,从而使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得到科学、正确、合理的体现。

二、教师指导切忌出现两种偏向

第一种偏向是教师指导过多,甚至是大包大揽。这种偏向一般体现在观念相对落后、思想守旧的教师身上。长期以教师为主的习惯使得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都要身先士卒,都要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否则浑身感觉不舒服。要么就是体现在那些对学生不放心,生怕学生做不好,“责任心”过强的教师身上。这种偏向,显然和研究性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甚至还会导致一种类似于现代家庭中对孩子“溺爱”的后果,让学生因为受到过分关爱和呵护而形成对教师、家庭过分依赖的不正常心理,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很差,一旦离开家庭、学校,将会寸步难行。

第二种偏向是教师指导过少,蜻蜓点水式,甚至是只布置课题,不检查、不督促,放任自流。这种偏向,表面上看好像完全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中的学生主体,实际上已经“变质”,变成了完全的学生自学。对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知识结构、层次、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脱离了教师必要的指导,他们就会有找不着头绪、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没有了教师的督促检查,活动大多都不能落到实处,不仅不能达到研究性学习活动预期的目标,相反使学生形成了随意、自由、放任的习惯,反过来对课堂教学产生恶劣的影响。

三、教师的指导在课题的选定上,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体现差异性、多样性

教師首先要对活动的主体——学生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熟悉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甚至学生家庭状况和生活经历等。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可能做到在课题选定上符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兴趣,然后自愿主动地去进行学习活动,达到让学生心甘情愿全身心投入而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般而言,对于平常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基于对书本知识积累加工而产生的深层次思考和质疑而形成的课题,更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对于课外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来说,受其兴趣爱好启发而形成的课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生活经历坎坷,或者是经历相对丰富的学生来说,来自平日思索的课题会更适合他们。

另外,学生因为自身知识、能力、阅历等方面的局限性,如果自定课题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利于活动开展的情况(课题太大,无从下手;课题太小,意义不大;课题目标不明或脱离客观条件)。因此,课题选定应尽量采取学生自定和教师确定相结合的办法,尽量避免单纯学生自定和纯粹由教师确定的情况。当然,教师如果是要进行针对性的目标培养,也可采取由教师确定的办法。

四、教师的指导重点应该在研究方法的指导上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由此可见方法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而轻学法指导,从而使得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实际上是缺乏对研究方法的了解和应用。教师在活动开展前,或是在开展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全面具体地介绍主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定课题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研究方法。活动进行过程中,更应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对研究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让他们通过活动,不是简单地完成了某个课题,更多的是切实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形成受益终身的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观念。

五、教师的指导应表现在对活动过程的检查督促及结果的分析总结上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业目标是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完成两个课题。一般是高一、高二年级各完成一个课题,这样就使得活动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不好的现象:学生要么醉心于研究,占用时间过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么搁置一旁,最后临时拼凑,东抄西挪。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必须要避免的现象。因此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翔实的活动计划,还需要有相应的指导、检查、督促落实的计划,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和完成。

活动完成后,不能只要研究结果而不分析评价结果。教师必须及时指导学生对结果及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通过存在的问题,吸取相应的经验,通过成功的地方,感受成功的喜悦,做到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真正达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目的。

六、教师指导应该建立在跨学科教师的相互协调、配合基础之上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高考也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各学科之间强调知识的相互渗透、能力的迁移,教育要培养的是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综合性的趋势,一方面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自己武装成一个多面手、综合型的教师;另一方面,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各相关学科的教师应相互探讨、互相学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联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指导,为社会培养出综合型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研究方法研究性学习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初中数学教学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