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武术之打与练

2019-09-06 03:27郭彩云
武术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肢体冲突招式技击

郭彩云

摘要:为促进武术健康发展,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前人对于武术中“打”与“练”相关的理念及其理念形成的背景和实践经验。研究认为,打是武术攻防技击内容,是检验练的效果;打练可以分离,主旨不能分离;由练至打是武术亘古不变的规律;打练本为一体,无有分离齐头并进,才是个体修炼日臻完善之路。

关键词:武术打与练发展

“打”和“练”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的主要特征,也是当前套路演练和格斗对抗这两种主流传播武术形式。在人们看来习武主体的武者,举手投足间都要有武者的特质——既能练又能进行攻防对抗。通常意义上说“打”是防卫、搏击、实战;而“练”则为锻炼、单式训练、花架子,是武术的两种主要存在形式。对武术的打和练这一两种实践操作的辨析论证,是武术界一直争论话题,至今也没达成一致的结论,能够使两者协调发展,对于当前武术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打练分离,主旨不分离

1911年,马良调升陆军第九协协统,驻扎山东潍县时,“拟在该县由商团创立体育社,在各学校实行此术”,“以助我国体育之进行”, “定名日中华新武术”。[1]并发起编辑摔角、拳脚、棍术、剑术(单手剑)等“凡可以自卫之具,咸分科而课业焉”[1],将所创编的“中华新武术”由军队推向社会、学校。改良后的“中华新武术”在1917年北京教育部召集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上,被“列为全国各中学正式体操[2],“中华新武术”大胆的借鉴了体操的操练方式,将武术变为适合团体操练形式。一方面,为武术进校园班级授课制提供了可行性,对于武术的快速传播和大范围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一方,这种传习方式将武术原本“套路、功法、单式训练、拆招、喂招、推手、实战”的有机训练体系分离出套路。这个历史时期,套路操化练习目的是为强种强能,以弘中华之士气。

从体育学的视角来看,作为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体育课,武术的打练分离有其可取之处。武术的“套路”、“单式训练”“功法”结合相应的运动负荷、运动量可以不同程度提高个体的柔韧性、爆发力、耐力、协调性,增强学生体质。同样能符合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这种以闭锁形式的训练仅仅是为“打”提供了可能性,而非是可以直接应用到实战中,正如太极拳练习讲究慢、松、养气为主、气沉丹田,以直养而无害[3],但在真正实战中则讲究“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4]、“避人攻守要采捌,力在惊弹走螺旋”[5],单纯的打是存在的,但谈不上“功夫”的层面,所以没有速成的功夫,只有速成的招式。没有功夫为基础的打只能是欺负欺负普通人,上不了台面蹬不了大雅之堂。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的打和练并不等同,武术的练是提高打的能力的必要手段,只有长期有效的套路、单式、功法练习才能具备打(实战)时所需要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功夫。在一定阶段内打和练是要分开练习,可以以打来促进对练的理解,万不可人手即是打。总之打和练从形式上可以阶段性的分离,两者所蕴含的这种文化内涵的主旨须臾不可分离。

2 由练至打是武术亘古不变的规律

“技击”可以较为宽泛地理解为身体应对环境(而不是表现自我)的实用操作技术(而不是非实用的表演艺术)。它的本质内涵就是肢体冲突时的身体应对技巧。[6]实战是灵活多变,与平时练习中强调舍己从人、不丢不顶、柔化为主以求得大开、大合、能容敢于将彼力近身,以求得沾即是走、走即是沾的听化能力。而真正实战中则强调简洁、快速、直截了当,以求“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机而人,接定彼劲,彼自跌出”。[7]开放性的对抗,讲究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如何将自己的身体协调性、爆发力、柔韧性以最简单快捷、最省时省力的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合理技法,已取得最佳对抗效果是“打”的直接目的。

2004年,教育厅起草了《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其中界定, “所谓武术类课程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练习手段,以武术知识,武术技能和民族体育文化为内容,融健身、防身、修身为一体的体育实践性课程。”且明确提出“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8]在具体操作上“淡化”套路,难免会使践行者误认为是散打之打(技击)向套路靠拢,或者练套路之练向散打(技击)靠拢,注意这样的实践还停留在两个实践课程的相互协作,而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还是两门实践的技术或课程。或者干脆说,咱们练散打的最起码也会一些套路。实是成了练套路变成了练散打的额外作业——负担。诚然,这样“结合”的实践无疑是走了弯路。

单纯的打是存在的,但称不上“功夫”,没有速成的功夫,只有速成的招式。没有功夫为基础的打只能是欺负欺负普通人,上不了台面蹬不了大雅之堂。马克思关于事物的发展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武术技术之于个体的发展亦是如此,如太極拳练功的过程大体分为“着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必须要讲招式、盘架子、正身法、打基础。从兵法层面上讲属“知己”,克服自身的僵力把一招一势练得顺柔自然,此阶段是最常见的套路练习,并不能直接用于实战。如果讲实用必须经过第二阶段“懂劲”,此阶段从兵法上称“知彼”,与第一阶段并称为“知己知彼”。两者有机的结合经千锤百炼不成刚,身法练至俯仰伸缩,起落进退,旋转自由,轻重虚实,刚柔并发,乃识太极确有真像。[9]两者的结合,是武术入门后必然要走的阶段,知其一不知其二,犹如夏虫不可语冬。唯有经过千锤百炼的打练结合才能真正践行中国武术文化从武术的基本功、套路、功法运动,进而技击实战训练模式[10],最后达到理想化的打的神妙再现。

综上所述,由练至打是武术亘古不变的规律,武术的练所获得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功夫,还要通过千锤百炼磨合才能运用于技击实战。

3 打练本为一体,当无有分离齐头并进

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这样写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11]武术同样是知行的功夫,这里的“真切笃实”是指真实确切实在的意思。延伸至武术的功夫,打和练是武者主体的两类行为方式,练是没有应对肢体冲突,而打是应对肢体冲突而(不是非实用的表演艺术。两者的形式方面讲其相同之处是武者的参与,两者的异处是是否应对肢体冲突;从主观方面讲前者将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提高发生肢体冲突的应对能力,故有无人当做有人打的练的说法;后者运用所具备的能力应对肢体冲突,故有有人当做无人练之说。所以说,打即是练,练即是打,为习武者一体。

练是去掉阻碍打发挥的元素,提高打效能的功夫。比如说白鹤亮翅,两手体前螺旋缠绕,第一个小圈是螺旋缠绕,小圈首先是为了化解,其次是为了加速,立体旋转提高动作的稳定性,第二圈大是为亮开招式。下肢沉稳为上肢应对提供基础,上肢饱满撑圆是为了不丢八方劲。整个招式根正勢圆、八方劲饱满充分展示了白鹤亮翅由合至开的“亮”的效果。从实战方面讲,第一个小圈是化,武术的化要灵巧、紧凑,正如太极拳论所中说,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4]完全合乎沾即是的拳理。第二个大圈属于大开,符合武术打要力贵迅、发击贵神速、势如破竹。

总之,练使身体节节贯穿,劲力通达无碍,圆融知己的功夫,提高功力、增加灵敏性、协调性是“打”的资本。练拳犹如攒钱,提高个人资本财富,积累运筹经验,而打(推手、实战)是检验个人财富和运筹能力,通过打可以检验敌我功力、技术操作之长短,为平时的练提供反馈信。同样,练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周身,发现不足,通过长年累月的盘拳问劲,弥补其中瑕疵,使得功夫日渐完善。实战中讲的不再是有形象的招式,而灵活多变的劲路,这种劲路的类似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形式上没有类似于“白鹤亮翅”的标准化,但白鹤亮翅所蕴藏的由合至开的拳理在实战中是真实不虚的。

4 结语

总之,练套路能够很好提高个体攻防演练技巧,可以为打提供可能性,初级阶段打和练是要分开练习。另外“打练分离”使得套路的攻防演练达到空前之华丽,散打将武术的踢、打、摔近身搏击功能达到空前效果。这种“打练分离”的武术形式适合专业队套路、散打运动员。

中国武术的打和练结合是武术真正的入门,这里是实现武术的练所获得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功夫运用于实战的关键阶段。“打练一体”的练不在是外形的招式上工功夫,精简套路练无虚招,使身体节节贯穿,劲力通达圆活无碍,出招必是有用之招。让打与练有机地圆融在一招一式一拳一腿中,践行武术文化之实意,切实体现具有文化内涵的中国武术。

参考文献:

[1]马子贞.棍术科(上卷)[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王岗.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回眸与当代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

[3]编者.太极拳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72.

[4]王宗岳.太极拳论.见:沈寿校.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5.

[5]牛连元转授.八字法诀见:沈寿校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14.

[6]阮纪正.至武为文——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论稿[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5:352.

[7]李亦畲.走架打手行功要言[M].沈寿,校.太极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69.

[8]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419号文件.

[9]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M].太原:山西科学出版社,2012.

[10]王伯利,王岗.守卫中国武术发展的技术底线:打练统[J].体育文化导刊,2008(04):49.

[11]冈田武彦.王阳明大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肢体冲突招式技击
针对高考物理计算题,教你增分三招式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等比数列解题十招式理论与实践
“战斗”
高效处理初中男生肢体冲突的策略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从法律角度谈老人打人后气倒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