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莉 黄少寒
摘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为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新载体。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实力;构建学术体系,开发文化产品;优化传播体系,打开国际通道”的视角,来探析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路径,探寻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策略,提供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思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时代 武山武术文化 传播
1
武山武术文化传播的时代背景
1.1 “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机遇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时代探索的新征程。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又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武山武术文化作为区域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示其魅力,彰显其自信力,实现其全球化传播,成为武山武术文化面临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间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这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借鉴。[1]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一带一路”从经贸领域逐步扩展到文化领域,为民族体育文化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选择。习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体育梦”,也有“武术梦”。“一带一路”对于弘扬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传播,无疑是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强国思想指导下的必由之路。【2】
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为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挑战
人类文化史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史,不同民族都有必要借鉴异质文化。与此同时,不同民族也应奉献其本土文化。武山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本土文化,它必然要通过传承与传播来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传播是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系统的必然要求。作为动态肢体符号的体育文化,以其强大的通约性在当今社会中更加畅行无阻,成为人类文化、文明交融的重要使者。中华武术依托于动态肢体符号,使中华武术推广成为可能。【3】因此,我们在选择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路径时,更多地应该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理念出发,构建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新模式,制定武山武术传播的新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入奥的契机,曾让我们对武术的全球化推广满怀希望。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仍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研究课题,这也为我們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挑战。
1.3 一年一度的武术演武大会的平台,为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
在新的历史时期,武山武术依然践行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之路。武山县一直沿袭多年来的武术文化传统,县政府体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全县性的武术演武大会,以彰显武山武术文化的自信力。自1985年开始,武山县体育部门已成功举办了34届春节武术演武大会,成为武山县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武山武术文化的活动窗口。此项演武活动是集武山县官方和民间的力量,在丰富武山人民体育生活的同时,增强了武山县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中,在2017年2月9日,全国武术之乡武山县“武林之春”武术大会暨第33届春节武术表演赛在武山县体育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举行,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段的300多位武术爱好者和传播者参加了武术表演,为来自四面八方的上万名观众献上了“色香味美”的武术盛宴。这一传统的春节武术文化活动得以成功进行,彰显了武山武术在武山民众中的影响力,为进一步开发武山武术对新时代全民健身的价值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也为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载体。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武山武术文化传播策略
“一带一路”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是全球的文化之路,文化先行成为普遍共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其中众多的内容必然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上升运动是发展的,下降运动有走向灭亡的趋势,这是不可抗拒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4】武山武术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其先进的文化精华,剔除了落后的文化糟粕,刻下了时代的文化烙印。
2.1增强武山武术文化自信,提升武山武术文化软实力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与现实感受,积淀着其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并承载着民族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5】武山武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荡涤筛选,在时代的星空中经历风雨洗礼,渗透着武山人民的自我认同,凝结着武山人民的智慧力量,透射着武山人民的对武山武术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光芒。武山武术要践行“文化的价值被肯定,文化的力量被认可,文化的地位被提升,文化的魅力被彰显。”【6】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打通国际化的传播通道,实现武山武术的全球化传播。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一种软实力。进入21世纪,政治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的渗透与交融,使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早提出“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是指通过吸引力而非靠强硬手段或利益引诱的方法去影响别人,来达到你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之能力。【7】武山武术文化软实力是武山武术文化的向心力和吸引力,武山武术文化的向心力和吸引力来自武山武术自身所具有的魅力。武山武术的各个拳系和拳种,经过时光流变,依然展示着其技击精华。这种魅力,来自武山武术文化自身的实力。这种魅力,需要历史传承,需要文化传播,需要民众支持。扩大武山武术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接纳,认同武山武术文化,更能提升武山武术文化的“软实力”。反过来,武山武术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会加快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进程。
2.2 构建武山武术学术体系,开发武山武术文化产品
传统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它的传承主要表现为物质性传承和非物质性传承。【8】结合武山武术中的拳谱、器械、服饰、手稿等物质性传承和技艺、技法、价值精神等非物质性传承来为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条件。物质性传承使得武术文化传播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等方式进行传播。
因此,组织专家团队编撰武山武术的经典典籍是武山武术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
研究发现,关于武山武术的史料记载少之又少,除了《甘肃省志·体育志》《武山县志》,有据可查的就是中国知网数据检索到的区区几篇文章。而对于在武山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武术拳师,武术工作者,武术从业者,甚至都找不到关于记载他们的片言只语。强势文化使得文献资料不能客观详实地记载武山武术史的真面目,这无疑是历史的缺憾。而武山武术史料的遗失,无疑为还原武山武术的真面目增加了难度。对于后来者,我们综观从学术期刊中发表的仅有的几篇文章,也只能是对武山武术管中窥豹。试图从武山武术的一个点,来力求反映出武山武术的面,那样的确是很难做到。在这个学术空前活跃的时代,迫切需要武山武术的研究能集众家之长,能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构建出武山武术的学术体系。
传播武山武术文化,可借助“武术之乡”优势,开发武术文化产品。建立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武术文化,认识武术器物,了解武术拳种,选择武术项目进行传播。利用武术项目的优势输送武术人才,吸引武术人才回归进行武术科学研究。体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家自编武山武术的校本教材,巩固“武术进校园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加大武山武术文化的传播力度。
2.3优化武山武术文化传播体系,打开武山武术文化传播的国际通道
武山县在1992年12月成为全国首批18个“武术之乡”之一,是当时西北五省唯一被入选的首批全国武术之乡。这一历史殊荣的获得,是武山县各级领导、民间拳师以及普通民众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结果。对于武山县不仅是一个耀眼的光环,也是武山武术文化传播的良机。
2.3.1依托“武术之乡”平台,传播武山武术文化
政府相关部门要抓住“一带一路”的良好机遇,依托“武术之乡”这个平台,建立青少年,通过在各个中小学组建武术运动队和武术兴趣班,全面推广和普及武山武术。建立各中小学以及各居委会,乡镇、小区的传播点,建造武术主题公园和武术主题广场,营造武术文化氛围,真正落实武山县人全民健身,全民习武。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建立武山武术人才库、武术传统项目学校和武山武术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来传播武山武术。借“武术之乡”优势,举办武山武术文化旅游节,申办武山武术国际邀请赛。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让武山武术文化早日走上国际化道路。
2.3.2复制武术俱乐部模式,传播武山武术文化
研究发现,武山武术以师徒口耳相授和师徒的方式传承,这种“非物质性传承”使得武术在传承过程中也很难原汁原味地进行复制,因此,武山武术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危险。武山武术可借鉴跆拳道的传播模式,以各级武术协会为龙头,以俱乐部为传播的主阵地。
2.3.3践行武术上山下乡,传播武山武术文化
走出去,请进来。继续推行武术上山下乡活动。上世纪九十年代,武山县在创办全国首批武术之乡的筹备过程中,节假日的武术下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曾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农闲时间或者节假日,武山县武协组织一批武术拳师走村串户,登台表演,这些形式得到了乡村民众的普遍认可,为武山武术的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2.3.4提供武术经费师资保障,传播武山武术文化
政府部门要对武山武术的科学研究给予经费支持,防止武术史料和武术套路的水土流失。设立武山武术文化专项研究基金和武术竞赛专项基金,为武山武术的科研和竞赛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规范武术教学,对现有武术师资进行统一培训,加大武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武术专业的人才,可以优先选择就业学校,充分调动其传播武术文化的积极性。
2.3.5借助互联网优势,传播武山武术文化
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武山武术的官方网站。充分挖掘武山武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武术资源,录制武山武术的网络课程。利用线上线下的混合传播模式,以国家套路五步拳、少年规定拳、亚运规定拳、太极拳、太极剑和本土套路地方拳、通备拳、形意拳、查拳、梅花枪、九节鞭、流星锤、春秋刀、搜林棍、滚龙鞭、镇家棍等模板制成网络学习课程,供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互联网进行选择性学习,实现武山武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基于此,不仅要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还要乘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传播的东风,优化武山武术文化传播体系,打开武山武术文化传播的国际通道。
3 结语
正如卢元镇先生所说,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上的国际化道路一定是它命运的归宿,一定是它涅槃重生的标志.也一定是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体育文化的开始”。【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武山独特的武術文化资源,突显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优势,彰显武山武术的文化自信。武山武术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发挥武术可传播各种文化的功能,早日走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汉生.“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探析[j]武术研究,2018(02):97.
[2]陈国华等“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与培育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83.
[3]陈青.武术推广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08):153.
[4]郭志禹.中国武术发展模式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60.
[5]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
[6]王岗,张大志.从“体育”走向“文化”: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然选择U]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6):1.
[7]邱丕相.武术发展的国际化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7):53.
[8]虞定海,等.中国武术传承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55.
[9]卢元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j].体育学刊,20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