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实观照的小学生挫折教育提升策略

2019-09-06 06:29任锋王绍文
中国德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挫折小学生班主任

任锋 王绍文

挫折教育的实施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联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师德修养,以学业挫折事件教育为主,全面提升小学生挫折教育实效。

小学生挫折教育指把小学生作为挫折教育的主体,以正确的挫折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运用科学适切的教育方法,调节小学生在挫折情境中的情绪反应,以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实践活动。小学阶段是个体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个体之间的性格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伴随着年龄增长,个性特质越来越固定,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1]。小学阶段遇到的挫折事件及处理结果与学生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甚至可能对其一生的发展造成影响[2]。抓住挫折教育的关键期,及早预防、干预和施教,有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养成,促进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挫折教育的现实观照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为探寻小学生挫折教育的现实状况,笔者选取S省L市X小学14名班主任进行事件访谈,访谈时间均达到40分鐘以上。14名小学班主任任期均在3年以上,且兼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均曾获评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笔者选取S省L市H中学184名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纸笔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84份,回收184份,问卷全部有效。

事件访谈采取回顾探查式访谈技术,要求参加访谈的14名小学班主任回顾担任小学班主任以来,印象深刻的小学生挫折事例,并且阐述自己的处理措施,以此作为小学生挫折事件的类别划分、影响、积极应对措施的参照。纸笔调查问卷要求参加调查的184名高三年级学生,回忆自己小学阶段所经历印象最深刻的两次挫折,一次是对自己有负面影响的挫折事件,另一次是对自己有正面促进作用的挫折事件。通过分析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文本资料,进行文本主题编码和归类统计,提取挫折事件、影响以及积极的应对措施(见表1、表2、表3)。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学生挫折事件种类纷繁复杂,主要包括:过度惩罚、教师歧视、意外创伤、亲情缺失、朋辈矛盾、学业失败、生理缺陷和家庭不睦8个方面(见表1),其中:过度惩罚、教师歧视、意外创伤、亲情缺失、朋辈矛盾出现频次较高;小学生挫折事件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丧失学习兴趣、对行为或情境产生恐慌和畏惧心理、对他人及社会失望、待人接物冷漠无情、自信缺失5个方面(见表2);任课教师的关心与鼓励、亲戚朋友的关心帮助、创设情境体验父母的艰辛、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班主任主动沟通交流以及朋辈之间的感染影响是小学生挫折事件积极应对的主要措施(见表3)。这些措施对于有效解决挫折事件对小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小学生挫折教育存在诸多困境,究其原因:既有宏观规划的问题,又有微观实施的问题;既有个体层面的误区,又有组织层面的欠缺。需要进行精准透彻地分析,以便提出可行的对策。

二、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对策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小学生挫折事件的源头多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学习成长环境,过度惩罚、教师歧视、意外创伤、亲情缺失和朋辈矛盾是引发挫折事件的主要因素。因此,小学生挫折教育亟待提升。本文分别从小学生挫折教育实施的主体、客体、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一)读懂挫折教育意涵,指导挫折教育实践

做好挫折教育,首先,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要从正面理解挫折教育的真正意涵。挫折教育的本质是提升小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它所关注的是小学生过去、当下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事件:小学生在遇到挫折事件时怎样正确采取应对措施,如何走出挫折事件的负面影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来预防挫折事件的发生。其次,要明确挫折事件是客观存在的,挫折事件带来的影响不是即时性的,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当超出个体心理承受能力时,就会通过个体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抓住挫折事件教育的时间点很重要,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对于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排解较快,在小学阶段开展挫折教育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惩前毖后的意义。

(二)挖掘融合各方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首先,学校教育层面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借助校本课程开发,研发挫折教育课程与教材。有效利用学校基础设施环境、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对小学生身心发挥熏陶和感染作用。组织各种校园集会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利用集体教育的优势育人,利用榜样的力量育人。班主任发挥工作优势,开展谈话和共同交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问题苗头,防患于未然。学校还应该将挫折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挫折教育资源,提升任课教师挫折教育的责任和意识。开设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建立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发挥预防、咨询和疏导的积极作用。其次,家庭方面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需要创设挫折情境,以正面引导为主,鞭策激励为辅,杜绝过度惩罚,开展挫折教育。最后,加强社会舆论宣传,以社区教育为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主题宣讲、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正面宣传挫折教育。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媒体与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安全教育平台等阵地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认识,增强面对挫折事件的意识。教师在教育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在理论说教基础上增加实践活动锻炼,通过动手体验、情景模拟、团体心理辅导、现代教育技术、家校社共育、朋辈互助等形式,不断创新挫折教育方法。

(三)把握小学生现实需要,精准开展挫折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生活教育”,教育应该基于现实生活需要,在生活情境中育人。因此,挫折教育的实施主体应当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状况,多方面征集典型挫折事件,根据事件造成的正向和负向影响,确定挫折教育的实施措施。挫折教育的实施要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考虑是否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小学生的现实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照本文的研究方式,通过事件访谈或调查问卷,获得挫折事件的类别、影响以及积极应对措施,如通过分析挫折源,从过度惩罚、教师歧视、意外创伤、亲情缺失、朋辈矛盾、生理缺陷、学业失败和家庭不睦8个方面界定挫折事件的类别,探查挫折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挫折教育的得当措施。参照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增强成功体验,获得替代经验,加强归因训练,提高情商水平[3]。除此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不同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挫折教育的精准性。

(四)打好教育组合拳,发挥最大教育合力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应对挫折事件的能力并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跨越不同时空、各方因素积极作用的结果。挫折教育的实施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联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心理咨询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显性与隐性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师德修养,以学业挫折事件教育为主,全面提升小学生挫折教育实效。原生家庭要发挥好挫折教育辅助作用,利用小学生闲暇时间创设必要的挫折情境,让小学生亲身体验挫折事件带来的影响,对应对挫折事件正面和负面的措施作出合理判断。社会群体要形成小学生挫折教育的助推力量,宣传积极应对挫折的案例,形成强大舆论导向。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小学生作为挫折教育的主体地位也将进一步得到彰显。

当前小学生挫折教育研究仍以理论思辨居多,缺少实证研究,可以继续探寻挫折教育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小学生挫折教育的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程利娜.论挫折教育的阶段性[J].教育探索,2012(7):11-14.

[2]向小英,徐金海.由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谈幼儿挫折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3(7):95-96.

[3]郑雪主.积极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60-261.

【任锋,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绍文,聊城大学党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挫折小学生班主任
Holism in Education
我的班主任①
挫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我是小学生
终身不遇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