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是兴国之魂、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民族小学、八一学校等考察时,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今年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也反复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站在民族复兴、兴国安邦的高度,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从国家昌盛、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三个层面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16字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在立德树人重要位置,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教育部先后印发和修订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生守则》等系列文件,2017年起在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使用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三科统编教材。各地各校立足实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仅仅停留在口號上、形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化不强,特别是与学科教学融合不够,与学生实际结合不紧,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有待提高;德育评价和支持体系还有待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还有待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加快破解。
一、提高政治站位铸魂育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从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要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使全国各族人民有了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全国人民有了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了各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我们要立足国家前途命运、人民幸福安康的大局全局,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要坚持以德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深刻认识,中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阶段,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孩子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世界各国对基础教育都非常重视,因为这一阶段对个人世界观的形成非常重要。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斗争更加复杂,多种思潮涌现交锋,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要用历史和现实说话,给孩子们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
二、坚持守正创新科学育人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加强研究,探寻规律,创新思路,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升。
要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认识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应该同成年人不一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这方面,我们还要下更大力气。要把握好德育的知、情、意、行四个关键要素,善于将抽象的价值观具体化,将高深的理论形象化。要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既要深入浅出地讲原理,帮助中小学生记住要求,又要入情入理地讲故事,让孩子们喜闻乐见,帮助解决他们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要处理好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的关系。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有实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扎根中国大地,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锤炼品德修为。同时,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心态,重视学习借鉴各国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结合我们的实际批判吸收。
要加强理论创新。实践每向前发展一步,必然要求理论创新前进一步。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逐步展开和深入,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日益凸显,比如,如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安排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如何正确处理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如何创新方式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等等。对这些时代之问、实践之问,我们必须积极回应,推动高质量的研究,鼓励优秀研究成果转化,及时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三、加强体系建设整体育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健全系统化落实机制,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育人体系。
要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一体化德育体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科学定位教育目标,合理设计教育内容、途径、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之中,层层深入、有机衔接,推进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树立大德育观,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到学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大格局。要以“六个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为着力点,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作出了明确部署。今年教育部已经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下决心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功利化倾向,还教育清静、清爽、清新之风。各地各校也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和成效作为督导检查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大表彰激励和督促问责力度。
四、勇担时代使命潜心育人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殷切希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用“三个传播”“三个塑造”阐明了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要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确保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
要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师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努力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思路攻坚、师资攻坚、教材攻坚、教法攻坚、机制攻坚,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等办法,解决好内功问题。
要强化榜样引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高尚人格感染学生,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五、汇聚各方力量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总的来看,在這方面还重视得不够,今后要切实转变观念,多想点办法,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
要加强组织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围绕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扛好党建主体责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校园文化。
要重视家校合作,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天下之本在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第一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家校沟通渠道,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要引导家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为孩子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
要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搭建育人大平台。大自然和大社会蕴含着丰富、生动的育人资源,要创新工作机制和育人模式,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协作的平台,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感悟和成长。要与博物馆、图书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密切合作,挖掘和用好红色资源、文化资源、体育资源、科技资源、国防资源等多种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让孩子们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在开放的、互动的广阔空间增长知识见识,激发兴趣爱好,锻炼多方面才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求真务实,担当奋进,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田学军,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