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在日常中主要体现为工作、学习、行为等各方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概括教师的职责时,把传道放在授业之前,意在突出传道是师者的首要任务。师德的最高境界是博爱无我,即把真挚的情感温润在每一个与学生相处的平凡日子里。作为教育战线上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等基本素养。
“职业操守”永远是第一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的职业操守首先应当是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因此其工作的特殊性要充分认识——这是直接影响到其他人的言行——从事教师职业道德、使命为首要。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物欲盛行。如何用职业道德的操守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检验教育者师德品行的重要一环。有的教育者被商业化与功利化的评判标准所裹挟,自觉不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职业,变得浮躁、虚华,师生之间弥漫着利益,最终在教育行为中缺失了耐心和关爱。
如今的孩子真是不像样,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不能比,除了能说会道,还会啥?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想说爱很不容易”——我常常听到老师对学生这样那样的抱怨和无奈,不满、责怪、苛求。
其实,学生也在感叹:老师,您怎么不懂我呢?甚至于,学生中逃学厌学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与老师对抗者亦有之,师生间缺少理解沟通,导致老师的“爱”陷入了一种窘迫的境地,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和谐与默契鲜见。
“爱的责任”份量与意义
从教至今,对于“爱与责任”的份量和意义,我感慨良多。那是2003年我刚参加工作,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要给一帮小朋友上课,想想就头大。要喝水、上厕所、肚子饿,一会儿跑这儿,一会儿跑那儿……小朋友们根本停不下来。磕磕碰碰的。总算一节课上完了,我也累得喘不上气来。前辈告诉我,作为老师,要和他们培养感情,做朋友,站在他们的身边——这是我第一次理解为师的爱与责任的意义。
要说起教师的责任,那应该从爱说起。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至纯质朴的爱——只讲付出不计回报。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主体地位,有初具雏形的人格和思想,就如同一张正在等待描绘的白纸。如何保障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要画好这一张张的白纸。我们给予孩子们民主、平等、和谐,那师生关系就充满了民主、平等、和谐;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那课堂上就会充满微笑、爱心、温馨和愉快的情绪。充分认识以上的关系,就能让为师者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掘到极致。
在学校,我总是穿上小朋友最喜欢的衣服或者裙子,站在门口,用微笑和孩子们交流;每当放学后,我都会站在门口,用微笑迎接家长,用鼓励的语言温暖小朋友。不久,我荣获福建省教育厅和团省委联合颁发的“省优秀辅导员”称号。这是我第一次用理解了的“爱与责任”得到公众的认可。
天天都要面对着学生,每天都与他们在一起,教他们知识,给他们关爱。作为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没有厌烦或懈怠。每天晚上,我都仔细规划着明天能给学生带去什么样的新知识和感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爱上学习,爱上我。我记得,每次开新课的时候,我都尝试着把之前做校外辅导的方法结合进现在的课堂教学,一个手工制作,一个色彩拼盘,我把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有效地融合进了课堂。这一年,我与同事一起和学生们把学校里很多班级的黑板都用画笔描绘出了各种美丽的风景。学生们在这种看似无关痛痒的关爱中享受着——我们已经不能分离了。
只要能够把世事物欲抵制在外,用爱自己的心去爱学生,那么作为教师的灵魂也就具备了:不求回报、宽容理解、循循善诱。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指常人,而教师就是“爱别人孩子”的那个神——如果没有这种博爱之心,那就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本职,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渴望的眼睛时,我们看到不应该是一棵棵的发财树,而是嗷嗷待哺的小樹苗,要有把他们教育成才的责任感。
其次,教师的博爱是赋予师生平等的爱,是超越血缘亲情的无私之爱,既可以是朋友之爱,也可以是同志之爱。要做到换位思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要尊重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感受。这是良好师德的基础,是为人师者最起码的准则。
再者,教师的博爱是公正的,这种爱惠及全体没有差异。当然,师爱不公的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我们总喜欢对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后进的学生另眼相看;总喜欢在自己的学生与别班的学生发生矛盾时,偏袒自己的学生;总喜欢视学生之间的家庭条件优劣而差别对待。正因为我们如此种种的不平衡的态度,导致了公正的缺乏,而不自觉地在温润了某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伤害了另一部分孩子幼小无助的心灵。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如果我们为师者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的语言、行为稍有不慎,那么学生幼小而脆弱的心灵,就很可能受到伤害,而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受挫,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我们应当不论出身贵贱,不论学习好差,不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爱的阳光普照。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美术教学的青年教师,我始终认为:热爱自己的岗位就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无愧于心。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教案,在每一次的课堂里,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方能实现传道、授业、解惑,才算符合世人对教师的职责要求。凡事虽然都有两面,但其实它们是相对的——我们的态度和努力只要持之以恒,排除外物影响,心无旁骛,学生一定能受益匪浅,并对我们予以肯定。否则,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并在内心深处投以反对票。
“为师亦为范”的新时期解读
云烟飘过,回看今天。教师本意为“学高为师,行正为范”,是为师亦为范。要实现“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事。
新时代,新要求。我们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担负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的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莘莘学子的心田里种下优良的道德基因。因此,为师者的爱与责任并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根植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的一种深厚的历史责任。为师者的爱与责任需要学习、培养、教育,更需要膜拜——对庄重的师德师风的一种必须的仪式感!只有这样,教育的蓝天,才能由我们的手共同撑起!
在金钱、地位、名利充斥着整个社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面对诱惑毫不动心。这需要我们作出选择,既然从事教师职业,就要有崇高而又坚定的信念和追求,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对得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每位老师都是爱学生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今后能成为祖国的栋梁。然而,爱不是束缚,也不是放纵,爱应当从尊重开始。
结束语
爱是责任,却也相得益彰。作为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是辩证的统一。古人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千万别把千百年来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弃之不顾。为师为父,即为责任,要以体己之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负责是教育的永恒话题,需要每一位教师躬身践行,使爱与责任成为我们和学生之间最好的桥梁。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