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守超、谭发基、唐昕宇、胡馨方、汪辉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7
住房问题是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自2008年来,住房问题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为了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十一五”期间,逐步建立起政策与市场相结合的保障住房机制,帮助更多的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建设愈加猛烈,数量大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障性住房起步晚,因此尚未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并且由于资金限制,保障性住房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轻设计的现象,以及设计滞后、设施落后、管理不周、选址不当、居住隔离等问题,整体质量与商品房有较大差距。
不同的政策下,香港虽然人多地少、土地昂贵,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住房体系——公共房屋(简称“公屋”)。 公屋建设标准严格、规划布局合理,采用预制构件缩短工期,并配有完整的生活设施、物业、安保、交通体系。尽管面积小,但生活的舒适度较高。
新加坡通过组屋人性化地将景观设施与住宅规划结合,实现住宅绿地与城市公共绿地相连,使住宅景观融入城市景观,造就了“花园城市”。组屋从建筑风格到布局,再到景观设计与配套设施,都以人为本,每个居住密集区都设有服务中心,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景观与服务设施,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
美国起初实行低收入住宅税收返还政策,辅以政府资金投入,但很多城市的公共住宅因质量差,过于集中且缺乏维护,出现了严重的居住隔离,沦为贫民窟,社会问题集中,生存环境恶劣。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通过了公共住宅拆除重建计划,各地在住房改造上拥有自主权,通过适度的竞争与多样性的设计成功地降低了建筑密度,混建了公共住房和普通住房,使居住者的身份更加多样,居民间联系更加密切,从而避免了居住隔离的出现。
目前,国内关于保障性住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保障政策与制度方面,总体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建筑外环境评价方面的研究甚少。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条件,如何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与建筑外环境的需求成为一项研究的重要课题。
SD 法(Semantic Different Method),即语义差别法,是一种进行心理感受测定的方法,在建筑、景观或是商品开发等方面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摄山星城的9个组团中,每个苑选择8张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将这72张照片作为评判对象。
评判人员上选择25名景观或相关专业同学及25名非相关专业同学,共50名被调查对象。
选定20对形容词对(表1),评判等级为7段,非常好、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差、非常差(3,2,1,0,-1,-2,-3)。
SD法评价结果以问卷数据为基础,归纳出相应的评价轴,在进行加权平均后,通过EXCEL与R语言进行分析,一方面得出各个苑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得出各苑的因子分析图。
根据SD问卷设置的评价项目(表1)与相应的评价结果,以各苑为评价对象,可得出综合评价图(图1)。从图中可看出观梅东苑、闻兰苑与赏菊苑均值最高,表示其景观整体效果较好,天佑苑、尤山苑与步青苑均值最低,表示其景观效果较差,与实际体验结果相一致。
?
首先将问卷结果输入EXCEL,在得出各项评价项目的平均值后,进行加权平均,并通过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个评价轴的贡献度,通过贡献度来解释各个评价轴对于评价的地位。
在空间因子组中,空间感对因子组贡献度为最大值0.645274,其次为层次感0.2338850;而评价因子均值最高的为空间感与尺度感(0.086604),三者对空间因子组的累计贡献度达到0.9707729,直接影响到空间因子组。可以看出对于摄山星城景观空间的构建作用最大的为空间感、层次感与尺度感,具体在景观中的表现为构筑物、植物、水体的序列、大小与对比,应以人的体量为参照标准。
在植物因子组中,植被覆盖率对因子组的贡献度为最大值0.776426,其次为植物丰富性0.133541与自然性0.053776,三者的累计贡献度达到了0.9637740。由此可以看出对景观中植物的构建作用最大的为植被覆盖率、植物丰富性与自然性。在景观中的体现应是乔灌草花的合理应用,做到四季常绿、多季有花,避免土地的裸露,以及缺乏绿化的空旷,并且适当的兼顾植物种植设计的自然性。
在氛围因子组中,氛围对氛围因子组的贡献度为最大值0.721038,其次为亲近性0.136528与新奇性0.086251,三者对因子组的累计贡献度达到了0.943817,直接决定了氛围因子组。由此可以看出对景观氛围的构建作用最大的为氛围、亲近性与新奇性,在景观中的体现则是各种虚空间与实空间的营造,能否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各种景观要素构建出一个具有吸引力与亲和力的休憩空间,或是通过细节展示出新意,达到耳目一新的效果。
在形式因子组中,变化对形式因子组的贡献度为最大值0.890983,其次为美观性0.074898与连续性0.024939,三者的累计贡献度达到了0.990821,接近于1。在图1与图2中,可以看到均值最低的3个苑——天佑苑、尤山苑与步青苑,在评价因子吸引力、愉悦度与活力中,其数据均是最低的部分,最高值仅为0.02,最低值达到了-0.69,这也直接与其最低的均值相关。在景观的构建中的体现多是小品、植物与构筑物的排列与秩序,以及道路及节点、空间的衔接与过渡等。
通过对摄山星城的各苑进行SD法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总体评价与景观现状大致一致,SD法量化的数据能够较好的反应现状。
从各苑评价因子综合平均值可知,景观现状评价最高的为闻兰苑、观梅东苑与听竹苑,且三者的评价因子具有相同的评价方向,即空间感、尺度感与变化,结合因子分析,对各个因子组贡献度最大的评价因子为空间感、植被覆盖率、氛围与变化,可以认定在调查中最影响景观评价的评价因子为空间感、植被覆盖率、氛围与变化,这也是在设计中应当予以注意的地方。
?
保障性住房的景观建设,不应该一味追求低价,在景观适用性和美学上也应该下功夫,实现功能与设计的统一,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更要满足人们对于美的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避免保障性住房沦为“平民区”。作为经济适用房,摄山星城能够做到构建良好的景观空间,并能够通过植物等景观要素创造良好的景观氛围。然而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摄山星城在景观建设完成后,存在着诸多后期养护问题,进而影响了景观评价。这也提示我们在保障性住房景观的前期规划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低管养、易维护的植物与景观构筑物,进而能够充分减少后期管理成本,同时增加景观的持久性。
同时应当满足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比如统一与变化、对比与相似、对称均衡等,在设计上保持较高的美观、宜人、舒适性,以环境空间为核心,与自然环境因素相融合,合理安排无形空间环境与有形空间环境,构造和谐的自然空间。除此之外,景观的设计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功能需求,既要能够满足各种大型活动的要求,还要满足各种私密活动的需要,利用不同的因素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落实到具体的规划设计准则上则是重视规划,合理分区布局,安排交通路线,确保路线的合理性、经济性以及良好的过渡性。在植物的选取上,应采用易维护的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模拟自然的生态结构,通过植物的自然生长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色叶树种,做到四季常绿,多季有景。此外,应合理利用各种硬质材料,选用低维护或是无需维护的景观要素,景观小品做到少而精,如景观石等。最后,要确保后期维护的跟进,避免景观的破坏。
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摄山星城项目的使用后评价,为此类项目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意见。通过SD法将问卷评价进行数据化处理后,可看出在该项目中最影响景观评价的评价因子为空间感、植被覆盖率、氛围与变化。因此在类似项目的建设中,应当注意关于空间尺度、植物与节点衔接的设计。此外,也可使用新能源、水循环系统等来降低养护成本,以免影响后续景观观赏体验。
现今国内保障性住房的景观仍需改进,相比国外同类型住房,我国保障性住房起步较晚, 因此无论是宏观层面的居住区规划布局、周边公共配套设施与环境的建设;中观层面的居住园林总体布局、空间序列组织与形态设计还是微观层面的道路、广场、水体、景观建筑、小品等方面,都必须从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多方面出发,站在设计和人性化的角度,探讨出一条生态、经济、合理适用的设计思路作为经济适用房小区环境规划原则,努力使社会公平这一和谐因素在经济适用房小区中体现,让居民不仅“居者有其屋”,而且“居者有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