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坤
这是灌区复兴后诗意田园的再现,是林盘修复厚植的绿色底色,是农商文旅融合流淌的蜀风雅韵。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愁,更看到了乡村经济的振兴。
“诗书耕读林下,炊烟连着枝桠。花落白墙青瓦,依稀旧时人家。”
盛夏时节,在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市行走,绿道环绕,茂林修竹、鸡犬桑麻、小桥流水,川西民居点缀其间,这是川西林盘秀美的画卷。
林盘,是成都平原独有的一种农村居住方式。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成都周边广大农村形成了星罗棋布的乡村院落。这些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田有机融合,构成了以林、水、宅、田为主要要素的川西林盘,从而形成了成都平原特有的、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的川西田园风光。
都江堰市现存林盘较多,灌区景观、自然生态、农家生活、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成都平原独具诗情画意的生产生活场景。
滚滚岷江水,直入都江堰,滋养成都平原千里沃野。
这里是成都“西控”区域的核心示范区,承担着成都平原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功能。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无坝水利工程,一举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这里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灌溉出闻名遐迩的“天府之国”。
灌区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每年要向成都市城市生活及工业供水达14亿立方米,即使是到了现代农业高度发达的今天,都江堰发挥的作用依旧不可估量。
两千多年来形成的农耕文明,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历久弥新?如何让人们找到记忆中的乡愁?
都江堰市给出回答:因地制宜,实施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对现有水系和渠系以传统、生态的方法进行系统地恢复提升,对水岸两侧的川西林盘和粮菜种植等进行景观化、景区化打造,再现美田弥望、产业兴旺的灌区盛景。
位于三坝社区的“灌区映像”项目,是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的代表,集中示范展示精华灌区的产业发展导向、灌区田园修复及产业融合提升、林盘院落修复及产业植入等内容,形成集聚农耕文化、展示自流灌溉体系、生态宜人的农业大地景观。
2018年5月,“灌区映像”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成为国家“北稻南移西南试验示范基地”,共种植水稻200亩,试验品种136个。2018年秋季喜获丰收,南方人在当地就能吃到东北大米。在水稻种植的基础上,灌区将大力发展萤火虫养殖,实现稻虫共生,打造全球最大的萤火虫稻田公园和全球最大的萤火虫室内人工养殖基地,带动民俗游、科普游、乡村夜游等乡村旅游业态的发展。
按照规划,都江堰市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共分为三期建设。一期重点打造胥家镇“天府原乡”、聚源镇“灌区映像”两个项目,目前两个精华灌区先行启动区初步建成。二期将精灌区四镇剩余部分打造成为集国家水稻湿地公园、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独具特色的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示范区。三期将成功经验拓展延伸至整个都江堰精华灌区,形成世界领先的天府水生态文明典范区。
搭乘乡村振兴的东风,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滋养下,千年灌区迎来复兴,诗意田园让人神往。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鲜活载体。但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地震灾害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川西林盘的数量锐减,这种具有深厚人文历史的生态聚落形态面临着严峻考验,林盘作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生产的有机载体引发社会关注。
川西林盘风光——都江堰市聚源镇“灌区映像”夏季航拍图。(四川省都江堰市委组织部供图)
2017年,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在成都启动,成为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十大重点工程”之一。
遵循天人合一的理念,都江堰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构建“林在院中、院在林中”的新型林盘聚落体系。将保持原生态、原住民、原乡愁作为出发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生活习性,改变过去农村大拆大建、大规模集中居住的做法,不破坏原有生态植被、不改变原有水系景观、不拆迁原有建筑遗迹,动员群众进行原址重建、原屋修缮、原貌修复,以现代复原方式和较低资金投入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
因地制宜,各美其美,林盘修复各有特色。
配套游客驿站的金龙李家院子、具有原生态川西民居特色的七里何家院子、展示稻香生活的郑家院子、展现川西林盘原乡生活场景的黄家大院、具有特色树屋民宿的水月王家院子……一批独具匠心和特色的精品林盘脱颖而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柳街镇红雄社区音乐林盘,杜甫当年在成都居住时笔下的场景悄然再现。
漫步柳街镇红雄社区音乐林盘,玫瑰农庄花开正艳,茂林修竹中,一家网红咖啡馆——“猪圈咖啡”让不少游客慕名前往。
泥石外墙、低矮屋檐、坑洼泥地……乡村原本破旧不堪的猪圈,被返乡创业者宋建明精心改造,摇身一变成了颇具特色的咖啡厅。
猪食槽、石磨盘、葫芦瓢……这些只能在农村老房子里看到的器物,转眼变为寄托乡愁的点缀。
2017年5月,刚开门营业的猪圈咖啡馆就实现盈利,这让宋建明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巨大前景。
随着猪圈咖啡的走红,宋建明正谋划着在猪圈咖啡馆旁打造一个大型的川西音乐林盘,植入音乐、艺术、浪漫等元素,引入音乐创客,进行音乐创作、培训与交流,发展婚庆产业。目前,已建成6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和占地52亩的玫瑰农庄及水境音乐剧场、律动舞台、五线谱绿道等文化旅游配套。
数据显示,都江堰市现有一定规模的川西林盘580多个。按照“乡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的思路,在推进川西林盘保护和修复过程中,都江堰市积极推进农商文旅融合,打造一批形态优美、具有乡愁记忆,功能复合的现代川西林盘,使其成为都江堰旅游的亮丽名片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
良好的生态让林盘变得宜居宜游,丰厚的文态则让其变得韵味十足。
以田园诗歌文化为魂,被授予“中国田园诗歌小镇”称号的柳街镇,先后吸引舒婷、杨牧等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成为“新村民”,柳风农民诗社吸引会员已达320余人,柳街“七里诗乡”成为全国首届农民丰收节分会场之一,乡村生态旅游品质大幅提升。
劳作变体验、田园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特产品变旅游商品,宜居宜业宜游的川西林盘,不仅吸引了创新创业团队和社会投资者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开发乡村资源的热情,更激发了当地农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
在这里,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愁,更看到了乡村经济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