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周彦 朱汇派
摘 要:川西地区受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具备较好的铜矿形成地质条件,同时岩层出露较好,具备铜矿勘察及开采条件,本文以川西地区某铜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域成矿背景的基础上,从矿体形态、厚度、物质组成等方面对矿产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矿体成因进行简要分析,为进一步的勘探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川西;铜矿床;发育特征
铜是重要的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及居民日常生活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四川盆地地区受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地层中铜丰度明显高于铜丰度均值,特别是在川西地区,火山岩分布广泛,地形起伏大,岩层出露较好,具备铜矿形成的地址背景及勘察开采条件,对铜矿床的勘察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对我国战略铜矿资源储备也有重要意义。
1区域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简述
1.1构造地层
在大地构造上,主要表现为北北西向的构造。本区处于川滇西部南北向构造带西端,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区域上除个别地段缺失泥盆系地层外,与区域构造线展布一致,地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区内铜矿(化)体主产于宣威组(P2x )中上部的砂岩中,据了解,在飞仙关组(T1f)上部的砂页岩中也有铜矿化出现。
1.2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表现为岩浆杂岩,次序、成因和岩相都较为复杂,岩体较多,以元古代为主,燕山期三期、二叠纪也有出露、燕山期岩浆岩主要为斜长花岗混合岩及有关的伟晶岩、细晶岩。二叠纪岩浆岩为峨眉山玄武岩是一套基性火山岩。
2矿区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勘查区位于羊子岭不对称背斜中段东翼,区内发育一条近南北向的左行平移断层,该断层呈南北向纵贯勘查区,在该断层附近发生一系列的次级构造。该断层对勘查区内已发现的铜矿(化)体无影响。勘查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二叠系(P)、三叠系(T)。
该套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下统:栖霞组、茅口组;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宣威组。
(1)栖霞一茅口组(P1q+m):分布于测区南西角。该套地层在区内不发育, 主要为一套滨海相一广海相碳酸盐岩,岩相稳定,其岩性主要为灰一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隧石团块灰岩夹泥质灰岩、页岩。勘查区西部与大相岭钾长花岗岩(γk2)呈断层接触,其他地段为背斜核部地层,两侧均为峨眉山玄武岩(P2β)。呈整合接触关系。
(2)峨眉山玄武岩(P2β)
为一套基性火山喷出岩,由蚀变玄武岩石、杏仁状玄武岩组成,为斑状、致密状,在勘查区外西南侧大面积出露,厚150~200 米。
(3)宣威组(P2x ):
为一套砾岩、灰绿色、紫红色砂岩等较粗粒沉积物组成,少量页岩及粉砂岩,呈北西-南东向分布在勘察区西南部,地层中发育Ⅰ、Ⅱ、Ⅲ、Ⅳ号铜矿(化)体,是铜矿体的主要赋存地层。
(1)飞仙关组(T1f):主要岩性为暗砂质页岩夹紫灰色、砂泥岩、浅黄绿色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灰岩和紫红色薄层钙质粉砂岩、出露于勘查区西南部,Ⅴ、Ⅵ号铜矿(化)体产于该地层中。
(2)嘉陵江组(T1j):少量泥质白云岩,主要为中厚层状白云岩,分布于勘查区的北东角,。与下伏地层飞仙关组(T1f)呈整合接觸。
(3)雷口坡组(T2l):与下伏地层嘉陵江组(T1j)呈整合接触,其岩性主要为灰色砂岩、泥岩、页岩,主要分布在测区的北东角。
(4)须家河组(T3x):其岩少量性炭质页岩夹煤,主要为砾岩、砂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和东部。
3矿(化)体特征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勘查区内已发现铜矿(化)体6条,二叠系宣威组(P2x)砂页岩地层中,发现Ⅰ、Ⅱ、Ⅲ、Ⅳ号铜矿(化)体产于,三叠系飞仙关组上(T1f)的顶部砂岩、页岩地层中Ⅴ、Ⅵ号矿(化)体。Ⅰ、Ⅱ、Ⅲ、Ⅳ号铜矿(化)体,为区内主要的铜矿(化)体。各矿化体形态、规模、产状较一致,呈相互平行产出。
3.1主要矿体
Ⅴ号铜矿(化)体位于勘查区北西部,产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大致呈东西向延伸,长约700m,呈似层状产出,产状356°∠23°。矿石由黄铜矿、蓝铜矿、赤铁矿组成,为方解石、石英等为主要脉石矿物。
Ⅵ号铜矿(化)体位于勘查区南西部,产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大致呈南北向延伸,长约370m,产状71°∠21°,呈似层状产出。方解石、石英等为主要脉石矿物。少量赤铁矿及蓝铜矿,黄铜矿是其矿石的主要成分。
3.2 次要矿(化)体
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砂岩中发育Ⅰ号铜矿化,走向延伸长大于700m,倾向北东,矿体走向北西-南东向,顺岩层产出,矿体呈层状,倾向延伸最大达500m,厚度0.16-1.40m,平均0.59m,产状25-60°∠18-25°;方解石、石英等为主要脉石矿物。少量赤铁矿及蓝铜矿,黄铜矿和孔雀石是其矿石的主要成分。矿石品位0.69-3.77%,平均1.19%。矿体在深部存在分叉情况。该矿体与下部的Ⅱ号矿体相距8-10m。
Ⅱ号铜矿化体,走向延伸长大于700m,倾向北东,矿体走向北西-南东向,顺岩层产出,矿体呈层状,倾向延伸最大达500m,厚度0.05-1.06m,平均0.56m,产状25-60°∠18-25°;方解石、石英等为主要脉石矿物。少量赤铁矿及蓝铜矿,黄铜矿和孔雀石是其矿石的主要成分。矿石品位0.37-4.20%,平均0.54%。矿体在深部存在分叉情况。该矿体与下部的Ⅲ号矿体相距20-25m。
Ⅲ号铜矿化体:走向延伸长大于700m,倾向北东,矿体走向北西-南东向,顺岩层产出,矿体呈层状,走向延伸长大于1000m,倾向延伸最大达300m,厚度0.33-2.77m,平均1.02m,产状25-60°∠18-25°;方解石、石英等为主要脉石矿物。少量赤铁矿及蓝铜矿,黄铜矿和孔雀石是其矿石的主要成分。矿石品位0.41-0.82%,平均0.56%。矿体在深部存在分叉情况。该矿体与下部的Ⅲ号矿体相距8-12m。
Ⅳ号铜矿化体:走向延伸长大于700m,倾向北东,矿体走向北西-南东向,顺岩层产出,矿体呈层状,走向延伸长大于1000m,倾向延伸最大达500m,厚度0.30-0.90m,平均0.67m,产状25-60°∠18-25°;方解石、石英等为主要脉石矿物。少量赤铁矿及蓝铜矿,黄铜矿和孔雀石是其矿石的主要成分。矿石品位0.27-4.02%,平均0.88%。矿体在深部存在分叉情况。
探矿区内矿(化)体产于宣威组和飞仙关组地层,矿体规模较小,形态较简单,少量透镜状,多为似层状和层状等,构造影响程度小,矿体厚度稳定程度为较稳定,属沉积成因砂岩型铜矿矿石矿物主要由黄铜矿、辉铜矿、兰铜矿、磁铁矿组成,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等。Cu含量为1.08-2.38%,铁含量Tfe25-44%,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建议在宣威组加强勘查,具备发现较大工业价值的铜矿床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孙燕, 李承德. 四川拉拉铜矿床成矿机制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4):1-9.
[2]李同柱, 冯孝良, 张惠华,等. 四川里伍铜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 地质与勘探, 2010, 46(5):921-930.
[3]廖文, 喻国东, 余子箴,等. 四川大铜厂表生硫化物铜矿床成因探讨[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23(1):45-51.
作者简介:
李嘉,(1980年2月19日),男,汉族,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本科学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山地质勘查及开发、运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