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效率提升视角下现代流通业发展对消费升级的影响

2019-09-05 01:52朱影影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消费升级实证分析

朱影影

内容摘要:消费需求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消费升级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现代流通活动能够通过提供多样化体验、降低成本等方面有效推动消费升级,拉动内需,推动我国经济增长,而提升流通效率是构建现代流通业、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环节。为此,本文从流通效率角度分析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关系,并从流通角度提出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通效率   消费升级   现代流通业   实证分析

消费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提升消费水平,平衡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也是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消费需求关注的不再是量,而是质的发展,消费者希望获得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商品质量、消费体验上并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导致很多消费者将目光投向海外,大量消费从国内流失,消费升级已经迫在眉睫。消费离不开商品流通,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流通业也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其改变了流通模式,大幅提升了流通效率,成为我国消费升级的关键。

现代流通活动与消费升级的关联性分析

互联网的出现成为当下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其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优化整个供应链结构,提升流通效率,满足消费者的不同诉求,是消费升级成为可能的重要保障,互联网背景下流通活动对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一)流通模式变化推动消费方式升级

首先,流通业态多样化满足消费的不同需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关系更为紧密,信息的快速流通甚至能够使得流通各个环节达到无缝对接,极大提高流通效率。流通效率的提高使得流通领域逐渐扩大,消费者能够较为便利的获取商品信息并进行选择性消费,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不再单纯关注一般商品,而是产生更多个性化需求,生产者与流通商只有不断满足其需求,才能在流通领域中获得竞争优势,为此流通业态也更加多样化。

其次,流通模式多样化促进体验式便捷消费的产生。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消费者大多仅通过实体店铺来购物消费,实体店铺的促销手段也较为单一,一般为发放优惠券和宣传单页等。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流通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形领域的流通渠道愈加丰富,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渠道也愈加丰富,其可以通过网络电商、购物终端、社交媒体、邮件等渠道进行沟通,消费者同样可以通过丰富的渠道获取商品信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实体店和网络电商也各有竞争优势,实体店以线下销售为基础,能够与消费者在实体店铺内进行沟通,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体验,同时实体店也有租金昂贵、手续繁多等高成本问题。网络电商的优势在于手续简便,也不需要高昂租金,不需要大量库存储备,规模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发展,经营时间自由,其客源也不受时空限制。但网络电商也存在渠道不稳定、单凭网络信息难以获取消费者信任等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实体店铺和网络店铺开始融合发展,各自吸收彼此流通优势以弥补不足,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体验,推动消费升级。

(二)流通活动引导生产助推消费对象升级

消费对象升级是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消费品质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具体来说,流通活动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推动消费对象升级:

一是通过优化流通活动供给推动消费品质升级。流通效率的提高可以提升流通渠道的畅通程度,促使商品顺利进入消费领域,且能够降低产品价格、增加供给量、提升资金周转效率,生产商能够扩大规模,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市场供给质量更好、品种更为丰富的产品,流通商也能完善商品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而如果流通效率迟缓则会造成產品积压,产品流通到消费领域的时间将会延长,也意味着资金周转率不高,流通环节的生产者和流通商都会受到负面影响,难以扩大规模,也没有更多盈余资金和精力来开发新品、提升产品质量和完善服务等,拖慢消费升级速度。

二是流通效率提升可以推动流通活动创新,引导消费偏好,推动消费对象升级。消费偏好是消费者的主观观念,并不稳定,如果生产商和流通商加以引导,便可以起到带动消费的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流通商和生产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获取消费者需求,并适当引导其消费偏好,而且生产者还可以根据数据中的消费者偏好,为一定的消费人群定制个性化商品和服务,并向目标人群推介商品信息,既能优化消费结构,也能提升消费层次。

(三)流通信息快速传递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比社会其他行业,流通业进入门槛不高,而且当前我国流通业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一些生产商和流通商在逐利心态驱使下以次充好,为节省成本而提供劣质服务,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有更高要求,在消费过程中,除了性价比之外,开始关注品牌、质量、售后服务等环节。互联网在流通领域的应用,使得流通信息能够快速反馈,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消费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消费者权益。具体来说,消费者在网络上可以迅速获取其他购买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反馈,进而作为消费参照标准,选择评价较好的店铺和商品,获取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几率也更大。对于流通企业来说,通过信息收集建立共享信息系统,可以为流通产业参与主体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信息分析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策略,还可利用信息流提供质量追溯服务等,保障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权益。

流通效率提升推动消费升级的实证分析

(一)消费升级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将影响消费升级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前者主要为收入因素,后者包括生产、流通和环境三个方面,在流通效率指标构建上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认为流通生产总值、批零库存率、从业人数、流通业总资产报酬率等都能影响流通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影响消费升级的相关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流通效率提升对消费数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消费支出反映消费者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支出情况,其增长表明消费升级存在一定空间,因此本文在解释变量Y1的基础上估计了回归方程一和回归方程二,以分析流通效率提升对消费数量的影响。方程一是以传统流通效率为自变量,方程二是以现代流通效率为自变量:

方程一:Y1=β1X1a+β2X2+β3 X3+β4X4+β5X5+β6X6+μ1

方程二:Y1=β1X1b+β2X2+β3 X3+β4X4+β5X5+β6X6+μ1

根据方程一和方程二,可以得到回归模型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从传统流通效率对消费量的影响来看,1990-2000年,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收入对消费量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当收入水平提升1个单位,相应会提升近0.835个单位的消费数量。在这一阶段,传统流通效率提升,消费数量反而下降,流通并没有成为促进消费升级的力量,反而抑制了消费发展。

其次,2001-2015年,现代流通效率、R&D经费支出、收入三个要素与消费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三者的提高对拉动消费数量的作用十分显著。从模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这三个要素中,现代流通效率对消费数量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每提高1个单位,会提升0.523个单位的消费数量,其次是R&D经费支出,1个单位的增加会提升0.421个单位的消费数量,最后是收入要素,每增加1个单位,消费数量相应提升0.165个单位,相比方程式一中0.835个单位的拉升作用大幅下降。由此可见,2001-2015年,流通效率提升成为消费数量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作用程度要大于其他要素。

最后,将方程一与方程二的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个阶段影响消费量增长的关键要素有所差异,前者为收入因素,后者是现代流通效率,这与我国流通业发展状况相吻合。1990-2000年,尽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我国流通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在卖方市场下,生产商和流通商关注的是短期获利,并不关注流通效率提升,个体收入是影响其消费与否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以后,外资大型流通企业的进驻加剧了流通市场竞争,我国流通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收入对消费数量的影响下降,传统流通效率因市场竞争发展为现代流通效率,对消费数量的影响逐渐上升,由原本的-0.0971变为0.523,表明互联网的运用带来流通效率提升,也能带动消费数量增长。

(三)流通效率改善对消费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体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和精神需求,所以在当前消费环境中,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呈下降趋势,但在发展需求、享乐需求上有所上升,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动消费升级。本文以基本需求Y2为基础建立回归方程式三和回归方程式四,其中前者以传统流通效率为自变量,后者以现代流通效率为自变量:

方程三:Y2=β1X1a+β2X2+β3 X3+β4X4+β5X5+β6X6+μ1

方程四:Y2=β1X1b+β2X2+β3 X3+β4X4+β5X5+β6X6+μ1

根据方程三和方程四求得流通效率提升对消费质量的影响,其结果如表3所示。

首先,从显著性方面看,在方程三中,不同要素的显著性水平有所差异,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收入、利率的影响显著;在5%的水平上,R&D经费支出和物价的影响较大。而传统流通效率和固定资产投入相比其他要素,对消费质量影响并不大。在方程四中,所有指标对流通质量影响都变得较为显著,主要是因为互联网带来流通效率的提升,简化了商品流通环节,从时间上、空间上都缩短了商品流通距离,对流通效率有直接提升作用,而且流通中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也因互联网而联系更加紧密,因此一些指标对消费质量的影响也由原本的不显著转为较显著。

其次,从作用方向方面看,在方程三中,收入、R&D经费支出、利率三个因素每增加1个单位,个体基本生存支出则会相应降低1.360、0.909、0.164个单位,意味着消费者用于发展和享乐的支出将会提高,推动消费质量升级。在方程四中,现代流通效率提升可以降低基本生存需求,增加发展与享乐的支出,进而推动消费升级,现代流通效率每增加1个单位,个体基本生存支出将降低2.035个单位。

最后,从作用程度方面看,1999-2000年,收入、R&D经费支出和利率依次成为影响消费升级的因素;2001-2015年,现代流通效率、R&D经费支出、固定资产投入、收入、利率依次成为影响消费升级的因素,而且相比前一阶段,R&D经费支出和利率两个因素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程度加大,主要是因为科研经费投入使得生产研发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而利率下降会减少居民储蓄的动力,将更多资金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需求也逐渐提高,推动消费升级。

从流通效率角度推动消费升级的举措

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贸和投资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小,我国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关注内需的作用,而在当前情况下,进行消费升级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对消费升级起到较大作用的并非传统的收入等因素,而是流通效率。为此,我国必须将流通业发展置于先导性地位,改变传统的重生产、轻流通观念,重视流通效率对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本文从流通效率角度提出推动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流通业的协同作用,提高供给质量

消费升级是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者对消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如生产商不能够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部分消费者将会把消费目光转移到国外,国内会丧失一部分消费市场。流通环节链接了生产商和消费者,生产商要想与时俱进满足消费者需求,就要利用流通的链接作用,提升供应链之间的协同功能,构建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协同共享系统,商品流通各个环节的信息能够较快传递到消费者手中,使之享受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另外,通过信息系统的协同和共享,市场需求信息也能迅速逆向传递到生产商手中,生产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生产与之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消费升级。在协同作用中,流通充分发挥了链接生产和消费的作用,使得消费可以通过流通来引导生产,而生产则通过流通来满足市场消费,协同系统不仅能提升产品供给質量,还能平衡供需,形成良性的商品流通链条。

猜你喜欢
消费升级实证分析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这次“消费升级”,就是越买越贵吗?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消费升级给营销带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