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个大健康行业而言,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来源于随着中国人口老年化,医保支出增加,其次为政策驱动,然后就是行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其背后的核心逻辑都是经济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深导致国家医保支出增加,从而带来行业的整体发展。
而根据目前的数据来看,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以上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10%的属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我国从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从65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变化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2010年至204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27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将超过3亿人,2044年将达到4亿人。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考虑到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预计到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人口老龄化加速,长期利好医药板块。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来看,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64.5%,而且多数疾病疗程长,预后差,费用大;从老年人药品消费比例来看,老年人的药品消费占据药品市场消费的50%以上。因此,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势必带动药品的需求量。
产业链条复杂,核心仍然在消费端,人口老龄化成为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医药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复杂,但是整个核心是围绕着直接消费者,也就是医疗机构,医生,还有病人。其中通过医药信息化以及现代化支付手段,实现了数据流和资金流的转化。从而实现了上游的保险公司、设备商、医药研发机构以及药企,中游医疗信息服务机构,下游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全流通。
众多机构表示,在整个产业链中,药物研发中的生物制药行业最为火爆,2018年被市场认定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元年。同时,2018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生物制药爆发的年度,药明康德回归A股,然后百济神州、信達生物、君实生物等公司在港股上市。但是应该对这些公司区别对待,针对目前状况来看,以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初创公司在研发管线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原研药,这是生物医药公司的估值基础,通过原研药开展临床试验,以此获取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开发的机会,例如:首付款或者里程碑款。
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包含四个环节。第一,医药研发,生物制药研究的是大分子药物,其药物结构较普通药物复杂。因此,研发周期长,耗费资金大,但是一旦成为重磅药,其收益也是更加可观,例如治疗免疫性疾病中类风湿关节炎的修美乐单品全球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第二,原料药或中间体生产,主要包含血浆、细胞培养基因等。第三,生物医药制造,在医药监管机构NDA后,获取GMP,可以实现上市销售。第四,医药销售与流通,主要是药物的配送以及销售。
配套发展的细节待完善
随着疗效和安全性的逐步提升,使得中医药在海外日趋流行。明星效应的推动也帮助中医药得到了更多的曝光。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表现抢眼的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身上殷红的印痕让中医火罐疗法火了一把;英国女星米莉·麦金托什通过针灸美容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中医药文化是传承千年的华夏瑰宝,但关于中医药发展却受到了相关配套政策的限制,特别是中药注射剂限二级以上医院使用和归为辅助用药等相关政策,导致近几年来,中成药在综合性医院的使用率、占比率在下滑。”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消费品工业研究所医药研究室主任曹慧莉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目前面临生存的窘境,尤其是在近两年来发展缓慢。
2017年是药品审评审批改革的重要年份,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下发之后,一系列的措施和工作均令人耳目一新。
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发布《2017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披露了去年总局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完成情况和注册申请受理情况,目前排队等待审评的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9月高峰时的近22000件降至4000件(不含完成审评因申报资料缺陷等待申请人回复补充资料的注册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全年批准上市的药品中已鲜有中药民族药(以下简称中药)身影。《报告》指出,2017年,药审中心接收新注册申请共4837件,其中化药注册申请受理量为3870件,占全部注册申请受理量的80%,中药和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分别为335件和632件。而批准上市药品情况中,总局共批准上市药品394个(以药品批准文号计),其中化学药品369个,中药2个,生物制品23个;国产药品278个,进口药品116个。
此外,在批准上市药品中,国产药品中化学新药28个,中药新药1个,生物制品10个,化学仿制药238个,中药仿制药1个;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品种53个,占13.5%。
“目前我国中药产业创新不足,新药审批形势严峻,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企业,一年审批出一个中药、两个中药,怎么能够支撑这么大的临床和市场需求?这也让资本纷纷转向生物医药领域,中医药领域显得更加冷清。”曹慧莉感慨道,中医药想要破局现状,还得从源头抓起。
甘肃是黄芪主产区,年黄芪产量不少,合格率却不到50%。曹慧莉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原因在于品种的混乱,中药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行业质量标准。“中药产业的制造水平亟待提升,药品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足,中医药行业比化药和生物药在这个领域更为主体,国际化的短板明显。未来,一定是要强化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曹慧莉指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加强重大疑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发挥中药在防治慢性病的优势和作用。除此之外,下游拓展会带来新发展,中医药对养生康复、中药药妆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发展方向。
挑战依旧
大健康产业是在传统医疗健康产业的基础上,融合新技术后产生的关于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之后,对健康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政策利好,较为宽松的准入标准促使资本大量进入医疗健康领域,无论是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还是各大传统医药企业都希望在其中分得一杯羹。但是,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大健康产业,如何完善监管体制,引导良性竞争是整个产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外部因素對推进健康中国带来深刻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健康危险因素增多,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心血管病死亡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农村为44.6%,城市为42.51%。2014年以来,心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2.02%、18.90%和24.96%。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的结构性矛盾将给健康中国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至今为止,医疗投资至今仍是以高额的运营成本与目前的实际投入相比,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医院依然得靠资本市场的持续输血来维系生存。因为成熟度则是医疗投资需要达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高度。比如,中国式医疗投资的“未来路线”都是在探索一条兼具专业和商业的创新路线,却没有一个好的能够运作它的专业团队,也就意味着所谓构建起好的商业模式只能是“昙花一现”。医疗投资以专业生态发展成为产业态势的尚未有成功案例,即便是给投后医院带来业绩效率增长,但却没有医院学科业务价值链提升很好的案例来证明。
大健康产业规模的扩大,必定带来对拥有专业背景、具备专业资质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然而,从我国传统医疗健康行业目前的人才供给情况判断,短期内,专业人才供给将难以满足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能够为客户提供健康咨询的健康营养顾问类专业人士则相对更少。医疗健康领域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体制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强化。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尚处在进程中,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过度治疗(包括过度诊断、过度检查、过度用药)现象仍然存在。改革协调联动不足;各项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形成无缝衔接,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药价虚高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综合施策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的机制尚待建立。
此外,大健康产业可能引用到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云存储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仍在处于试用阶段,信息安全问题仍存在较大风险。
(综合光明日报、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