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松
(贵州省安顺市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肾内科,贵州 安顺 561000)
急性肾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诱发因素多种多样,患者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2]。本研究探讨了血液净化在治疗急性肾损伤方面的应用及疗效。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n(%)]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连续性血液净化组(30例),一组间歇性血液净化组(3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9岁-73岁,平均(65.0±12.6)岁;无尿时间12 h-33 h,平均(19.5±3.5)h。在原发病方面,12例为药物性损伤,9例为恶性肿瘤,5例为流行性出血热,4例为肾病综合征。间歇性血液净化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60岁-73岁,平均(65.8±12.3)岁;无尿时间13 h-33 h,平均(20.2±3.7)h。在原发病方面,11例为药物性损伤,8例为恶性肿瘤,6例为流行性出血热,5例为肾病综合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3]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症状、B超、X线、血液、尿液检查确诊为急性肾损伤;(2)均符合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3)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2)有严重器质性病变;(3)有意识障碍。
1.3 方法 首先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其对症支持治疗,对其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让患者吸氧,对其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给予其营养支持治疗等。然后给予间歇性血液净化组患者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行右颈内静脉非隧道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建立血管通路,用低分子肝素或常规肝素抗凝,将透析液设定为碳酸氢盐,设定透析血流量、透析液流量分别为200 mL/min-250 mL/min、500 mL/min,每次4 h,每周3次-4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行右颈内静脉非隧道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术建立血管通路,用低分子肝素或常规肝素抗凝,给予患者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每天10 h-12 h,将16 L-24 L碳酸氢盐置换液输入,如果患者有高分解代谢状态出现,则给予其24 h连续血液净化。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有效控制了患者病情,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生命质量显著提升;有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患者病情,患者无并发症发生,能够正常生活;无效:治疗没有控制或加重患者病情,发生并发症,对生命造成威胁[1]。
1.5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间歇性血液净化组76.7%(23/30)(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 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10.0%(3/30)、3.3%(1/30)均显著低于间歇性血液净化组33.3%(10/30)、30.0%(9/30)(P<0.05)。具体见表2。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器官功能、免疫力、机体血流动力均逐渐降低,进而加快了病情发展速度,血液净化技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而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清除患者过多的水分与废物,全面调节机体,纠正机体内酸碱平衡,对电解质紊乱状况进行调节,使机体环境稳定,治疗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有效改善,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间歇性血液净化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间歇性血液净化组(P<0.05),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总之,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治疗急性肾损伤方面的疗效较间歇性血液净化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