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辉,覃广德,高碧波
(浙江新和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369)
随着科技创新的加强,以及许多化学品实现工业化,化工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其中工艺热风险问题[1]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反应热风险评估、物料的热稳定性测试、HAZOP(风险与可操作性)分析、LOPA(保护层)分析等手段,可以很好地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在此基础上,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尽可能减少生产现场操作、检修人员的数量,对于化工安全来说也尤为重要。
精馏是实现液液分离最常规的手段,通过加入热量,产生汽液两相,然后汽相中重组分不断被冷凝,液相中轻组分不断汽化,从而实现分离、提纯的目的。在混合物料中,轻组分主要通过汽化热影响塔内的热量平衡,重组分主要通过显热影响塔内的热量平衡,其中轻组分汽化热的影响通常占主导地位。
本文结合笔者在精细化工企业精馏系统的设计及生产调试经验,分别从平衡的角度和控制的角度,对精馏过程,特别是非稳态的精馏过程的自动控制进行探讨。
物料平衡是精馏塔稳定运行的基础,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在不考虑化学反应的情况下:
轻组分输入=轻组分输出+轻组分积累
重组分输入=重组分输出+重组分积累
轻组分的积累会显著影响精馏塔内的热状况及温度分布,因此为保证塔的稳定运行,应尽量避免出现塔内轻组分持有量的波动。重组分的积累主要影响塔釜液位,一般对塔内热状况的影响较小,采用热虹吸再沸器时,塔釜液位太低会导致热虹吸建立困难,再沸器内只有表面汽化,气相动能不足,无法推动塔釜物料循环,将会严重影响塔釜的传热与传质。
热量是通过精馏过程实现液液分离的基础,通常是由塔釜再沸器提供,其热负荷主要用于补偿以下几部分能量:①进料中轻、重组分分别加热到塔顶温度、塔釜温度的显热;②进料中轻组分在塔顶温度下的汽化热;③回流液加热到塔顶温度需要的显热;④回流液在塔顶温度下的汽化热;⑤设备及管道、管件等的散热损失。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通常是轻组分的汽化热,包括进料中轻组分和回流液,塔运行状况则主要取决于轻组分在塔内的分布,以及塔内热量平衡。
精馏塔操作压力的确定,主要考虑因素是轻组分和重组分的沸点,精馏塔尽可能使用水蒸汽和循环冷却水分别作为热源和冷源。
精馏塔进料流量是由产量决定的,运行时首先应控制进料流量稳定。稳态条件下,塔内各个位置的温度都基本保持稳定,塔中起主要分离作用的一段,由于轻组分含量波动较大,平衡温度变化也较大,在该段可以选择一个测温点,作为灵敏板,通过回流调节或输入热量调节(调节热源温度或流量),控制灵敏板温度稳定。灵敏板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均可以保障分离效果,并不是固定的,温度设定的上限是保证塔顶液相温度不升高,下限是保证塔釜温度不降低。灵敏板设定温度降低,可增加轻组分在塔内的分布,减小回流,有利于节约能耗。
除灵敏板温度控制外,全塔压降也是比较重要的控制手段,而且响应更迅速,当进料组成或加热蒸汽压力波动较大时,可通过调节蒸汽流量来控制全塔压降或塔釜压力,进而保证最低的灵敏板温度。
精馏塔刚投入运行时,不稳定因素较多,经常会出现自动控制响应不及时的状况,则需要根据就近原则,进行人工干预,比如判断为供热量不足时,优先选择增大加热介质流量或温度,控制住塔釜温度,其次是减小进料量,再次是减小回流量;判断为供热量过剩时,优先选择增大回流流量,控制住塔顶温度,其次是增大进料量,再次是降低加热介质流量或温度。待运行基本稳定后,再调整为自动控制。
精馏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板式塔的塔板效率或填料塔的等板高度,回流比则是计算理论塔板数的基础。根据朱汝瑾经验式[2],塔板效率ET与液汽相摩尔比LM/VM、相对挥发度α、液相粘度μL以及堰上液层高h1有关:
填料塔为了防止汽体不穿过液膜,直接穿透填料层,需要有一定的喷淋密度,起到“液封”的作用,比如规整填料,一般要求喷淋密度大于0.2 m3/m2·h。在提馏段,由于有液相进料的“液封”作用,壁效应较弱,而在精馏段,液相喷淋密度显著降低,运行时可能由于壁效应而导致塔顶温度急剧升高,因此要维持精馏塔的正常运行,回流量也需要兼顾。
对于板式塔,堰上溢流强度一般要求大于5 m3/m·h,以直径D=1 m板式塔为例,溢流堰长度范围为0.6D~0.8D,取0.7 m,则需要的溢流强度>3.5 m3/m·h;如果使用填料塔,塔截面积为0.7854 m2,最小喷淋密度为 0.39 m3/m2·h,远小于板式塔的回流量,因此从减小回流及节能的角度分析,应优先考虑使用填料塔。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测出来的,因此,在生产运行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应该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即关键控制点),来保证产品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关键控制点可结合分析化验指标进行确定。
对于纯组分来说,组分的露点温度等于其泡点温度,也就是常说的沸点,在一定压力下,沸点是固定的。精馏塔的进料中可能包含多种组分,在设计时需要设定轻关键组分和重关键组分,要求两种关键组分能实现清晰分割。在进料组成和塔内操作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与组成一一对应,因此在精馏塔正常运行时,塔釜温度与塔顶温度差值越大,代表分离效果越好。
塔顶轻关键组分中如果含有沸点更低的杂质,会导致塔顶温度低于轻关键组分的露点温度,此时重组分进入塔顶,依然可能同时出现塔顶温度偏低、重组分含量超标的情况,因此单独通过塔顶温度和压力,可能无法确定塔顶馏出液的质量。鉴于此,可以利用纯组分的露点温度等于其泡点温度这一原理,在靠近塔顶的液相区域安装温度计,通过回流流量控制,保证汽液相温差低于一定值,比如0.5℃,该差值即可以反映轻组分纯度,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控制塔上段多个不同区域的温度差低于一定值。
精馏塔塔釜的分离效果小于一个理论级,因此应尽量防止轻组分进入塔釜,初次投入运行时,塔釜应尽量控制低液位,然后停进料、全回流,塔中与塔顶温差至少大于10℃以后,再小流量进料,并始终保证塔中段处于较高温度,使液体流向塔釜的过程中,轻组分能迅速汽化,与重组分分离。
在正常运行时,随着脱除轻组分的物料进入塔釜,塔釜液中轻组分浓度被稀释,含量降低,并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点,表现为塔釜温度缓慢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在塔釜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塔釜温度降低,代表供热量不足或轻组分采出量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精馏塔的常规控制手段,是通过调节塔釜再沸器的热量输入,来控制灵敏板温度。灵敏板温度宜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即保证塔内达到动态的热量平衡,如果灵敏板温度长期处于高位,意味着热量可能过剩。
自动化控制是保证化工安全的基本要求,对于非稳态的精馏过程,实现物料平衡和能量平衡的关键,是避免出现塔内轻组分持有量的波动,可以选择精馏塔的灵敏板温度、塔釜压力或全塔压降作为控制手段。判断精馏塔是否达到分离要求,可以参照分析化验结果,使用温度或温差作为关键控制点。保证塔顶馏出液的纯度,需要控制塔顶温度及塔顶汽液相温差;保证塔釜液的纯度,则需要在塔釜压力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逐渐升高塔釜温度,使其最终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