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下精准批次化生产的4大优势

2019-09-05 09:42杨远荣崔贞亮
中国猪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输精发情猪群

赵 洋 杨远荣 崔贞亮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1 生物安全优势

非洲猪瘟发生后,我国几乎所有的规模化猪场都将自身的生物安全水平提升到了最高等级。一般而言,猪场的生物安全可分为2个方面: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1],在防控非洲猪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外部生物安全相对于内部生物安全显得更为重要。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因此,减少猪场内物料与场外物料的接触是降低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一个途径。与传统的生产模式相比,精准批次化生产可以更好地降低猪场与外界的接触频率,具体体现在4个环节。

1.1 减少猪场与车辆的接触

在实施精准化批次生产后,猪场可以实现母猪同步配种的批次化管理,这样可以保证仔猪初生、断奶、育肥等的日龄相近,便于猪群的集中出栏和上市,如果猪场自留后备母猪,还可以实现种猪的同步选育。由表1可知,与连续生产模式相比,批次化生产下猪群的集中出栏可以降低猪场与外部运猪车辆的接触频率,接触频率的降低可以降低猪场因卖猪而导致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

由于,感染概率=1-(1-0.005)×年卖猪次数,因此,如果减少年卖猪次数就可以降低猪群感染疾病的概率(表1)。

表1 不同生产模式下卖猪频次与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对比

此外,精准批次化生产还具有以下4方面的优势:⑴通过定时输精提升异常母猪的利用率,减少猪场淘汰或更新母猪的数量,进而减少引种车辆进出猪场,减少外部车辆进入猪场的频率,降低猪的发病率;⑵通过猪群集中托养或转群,减少猪场与转场车辆的接触频率;⑶通过死猪的集中处理,减少猪场与死猪拖车的接触频率;⑷通过大批次集中饲养、集中出栏,减少猪场内饲料的多样性,进而减少猪场与拉料车的接触频率。

1.2 减少猪场与人员的接触

在猪场,人员休假或外出结束后归场时一般需要隔离2~4 d,以防止工作人员将外来细菌或病毒带入猪场内。在传统饲养模式下,由于生产具有连续性,员工不能进行长时间的休假,尤其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很多养猪企业选择了封场,员工彻底与外界隔离,这对员工的乐业度及员工对企业的依附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果猪场采取精准批次化生产,就可以人为的将生产时间划分为具有规律性的生产高峰期和非生产高峰期,以5周批为例,配种舍每间隔5周开展一次集中配种工作,配种时间集中在48 h以内,配种结束至下一个配种高峰之间有30余天的时间,这段时间内配种工作会相对减少,猪场负责人就可以视情况安排配种舍部分人员进行集中的休假,休假结束后集中返场、隔离,且休假和隔离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威胁下猪场员工休假及隔离的问题。精准化批次生产除了可以减少猪场生产区人员出入场的频次,还可以通过集中卖猪,减少猪场与猪贩的接触频率;集中生产,实现母猪和仔猪的集中死淘处理,降低养猪场及养猪场人员与保险公司人员、死猪拖车司机的接触频率;集中托养,可降低与客户的接触频率。

1.3 减少猪场与物料的接触

猪场在实施精准批次化生产后,可以实现物料的批次化集中采购、消毒和使用,与传统的连续生产模式相比,可大大减少物料转运及消毒的频次,降低物料与物料之间细菌或病毒交叉污染。此外,批次化集中生产情况下,物料在养殖高峰期时被大量使用,促使其消耗周期缩短,进而实现物料的全进全出,这样也便于管理者做好对物料的集中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提升物料存放间的生物安全水平。

1.4 提高猪场内部生物安全水平

非洲猪瘟影响下,为保证猪场正常生产,猪场内部的生物安全依然需要关注。与传统生产模式相比,精准批次化生产更利于猪场内部生物安全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2点。

1.4.1 避免猪群间接触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由于生产具有连续性,圈舍很难做到真正的全进全出,这样就会影响到圈舍的冲洗消毒效果,消毒不彻底就可能会导致细菌或病毒在不同的群体间交叉感染,给饲养管理尤其是疫病防控带来难度。精准批次化生产由于生产具有集中性、计划性,可以真正做到全进全出[3],同时留足圈舍充分清洗、消毒及干燥的时间,切断批次之间疫病传播的途径,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1.4.2 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由于猪的体质和大小不同,猪群在免疫后,疫苗所产生的免疫效果也有很大差别[4]。猪场实施批次化管理,还能有效避免不同日龄仔猪的体重差异过大问题,同一个日龄组的仔猪通常体重相差相对较小[5],仔猪的日龄、体重趋同,且仔猪体内对疫苗或药品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水平也接近,从而提升批次猪群的抵抗力。

2 综合成本优势

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追求的目标,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存和发展,非洲猪瘟发生后,很多猪场出于生物安全考量,被迫大幅提升了自身的成本。在成本增加、非洲猪瘟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采取更多降本增效的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连续生产模式相比,精准批次化生产有以下4方面的成本优势。

2.1 饲料成本优势

影响养猪场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占生猪养殖成本70%左右的是饲料成本,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饲料就是挖掘养猪场的最大经济效益。调查发现,一个猪场的正常饲料损耗占总用料量的5%~20%,即占总养殖成本的3.5%~14%,可见控制养猪场饲料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点[6]。在控制饲料成本的技术中,精准营养是当前专家和养猪企业普遍认可并被广泛应用的一项重要措施,所谓精准营养,指在适应传统营养的饲养模式下,以动物所需营养阶段、条件等的不同,保证在最大精确度下、特定动物群体中的营养需求[7]。精准批次化生产模式因生产较为集中且单个批次群体量较大,猪场可以更好地根据猪的品种和性别分群饲养,这有利于精准营养方案的执行,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最终实现节约成本的目的。John Gadd[8]在探索猪场批次化生产应用效果的研究中,通过对比连续生产和3周批生产2种模式对猪群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3周批生产模式无论是在日增重还是在饲料转化率方面都显著优于连续生产模式。

2.2 种猪及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优势

种猪是规模化猪场内重要的生产机器,充分利用猪场内的种猪是实现猪场满负荷及均衡生产的基础。魏巧莉等[9]通过应用定时输精处理有无初情期的后备母猪时发现,定时输精处理后可提高无情期后备母猪的发情集中度、发情率及妊娠率等指标。方礼禄等[10]在研究烯丙孕素对乏情母猪同期发情的影响时,发现定时输精可显著提升发情母猪的利用率。由此可见,相较于连续生产,定时批次化输精可显著提升种猪的利用率,增加母猪的利用年限,降低单位种猪的更替成本。

猪场在建设完成后,其折旧年限也就基本确定,满负荷生产是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条件。母猪精准批次化生产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定时输精可以计划性地满足圈舍满负荷生产的要求,进而达到降低固定资产折旧的单位成本。据John Gadd[8]报道,某猪场存栏母猪300头,在采用批次化生产后,每头母猪每年的用药成本可减少40余元,相应每头猪的获利可达160元,额外支出回报率为4∶1,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猪场的设备利用率。

2.3 用药成本优势

精准批次化生产一方面可以实现猪群真正的全进全出,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另一方面,体重和日龄接近的猪群抗体水平整齐度也较高,可提高猪群的平均抗病力,可以降低猪场的用药成本。李嘉龙[5]通过对一个600头母猪场采取批次生产前后数据的对比发现,采用3周批管理可以节省更多的药品费用。John Gadd[8]通过实际案例也推测出,采用批次生产后猪场中猪的死亡率和用药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且猪的死亡率降低41%,用药成本降低48%。

2.4 人工成本优势

精准批次化生产集中了饲养员的劳动量,可以显著提升员工的劳动生产效率,同时省去一些繁琐的工作(如传统连续生产时每天的查情诱情等),劳动效率的提升为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人数量提供了条件,猪场内雇佣人员的减少可以降低人工成本。

3 批次化生产的产能优势

随着非洲猪瘟的发生,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持续减少。当前,很多猪场面临无猪可引的局面,受非洲猪瘟疫情威胁,很多猪场已经停止了从外部引种。在没有后备母猪更新的情况下,提升自身猪场的产能,除了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猪场内已有的母猪,并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精准批次化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异常母猪的利用率,还能够提升猪场仔猪健仔率及肥猪的出栏率。

3.1 提升异常母猪的利用率

异常母猪包含异常的后备母猪和异常的经产母猪。近年来,在集约化养猪场中,后备母猪发情迟缓、隐性发情、利用率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实际生产中,有10%~30%的后备母猪存在隐性发情,由于没有被观测到明显的发情表征而耽误配种时间,有9%~21%的初产母猪在断奶后迟迟未显现发情特征而遭到淘汰;即便是经产母猪,在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仅在75%~85%[11]。然而,以上隐性发情的母猪群体大部分均能照常排卵。通过定时输精技术可以促进母猪发情,增加母猪年产胎次数,减少母猪的非生产天数,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利用率[12]。魏巧莉等[9]发现,对异常的后备母猪采用定时输精时,可将隐性发情的后备母猪的利用率提升至60%,极大地降低了后备母猪的淘汰率。杨光等[13]在对后备母猪做定时输精试验时也得到相似的结论。定时输精也可以提高异常经产母猪的利用率,方礼禄等[10]发现批次化生产可显著提升异常经产母猪的利用率,翁士乔等[14]通过批次化生产试验也发现,定时输精可显著提升夏季二胎母猪的利用率。由此可见,猪场通过定时输精可有效提高异常母猪的产能。

3.2 提升健仔率及出栏数

批次化集中生产下,同时分娩的母猪数量较多,仔猪同一时间内出生也便于及时接产、寄养和全群保健,利于仔猪整体生长性能的提升。此外,仔猪群体的整齐度高、抗体水平均匀、抗病力强,可以有效提高育肥猪的出栏率。翁士乔等[14]在开展定时输精试验时发现,定时输精可以使每头母猪平均产健仔数提高1.13头;施汉忠等[15]通过对丹系母猪做定时输精和精准批次化生产研究,发现定时输精不影响母猪妊娠日龄,可以增加母猪的产仔数(平均每头每窝增加1.36头),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由此可见,精准批次化生产可以促进猪场整体仔猪的生长性能。

4 批次化生产的管理优势

猪场的管理直接影响猪场效益,猪场的可持续运营重点在于管理。精准批次化生产具备规律性、高效性和科学性,相对于连续生产更能满足当前养猪业规模化、工业化管理的发展要求。猪场的批次化管理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和人员管理。

4.1 生产管理优势

精准批次化生产可使繁重的管理工作变得简单高效[16],猪场的精准批次化生产过程具有节律性、计划性。批次化生产后可使单个批次猪的群体变大,这样便于集中选种、集中保健、集中免疫、集中饲喂等,生产的集中操作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此外,集中生产后,猪场还可以就生产情况对每批次猪群进行生产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到后续批次的生产,为猪场持续、稳定及均衡生产积累经验。

4.2 人员管理优势

精准批次化生产的过程,因劳动量比较密集,在生产高峰期时,需要同部门人员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饲养。以配种舍采用5周批生产模式为例,配种高峰期时,配种舍内饲养员、技术员及主管等都要参与进来,及时有效地完成母猪的配种任务,人员定岗定编模式更为弱化,某个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可能要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很多岗位的工作内容,这就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也符合猪场对人才向全方位发展的诉求。此外,精准批次化生产后,一旦批次类型确定,生产流程也会随之确定,各个部门只要严格按照流程标准操作,生产成绩就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模式下人才流失后猪场生产成绩大幅下滑的情况。

5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养猪业在受到非洲猪瘟威胁的背景下,相对于养猪场传统的连续生产,精准批次化生产具备了生物安全、综合成本、猪场产能和猪场管理等4大方面的优势,完全可以作为猪场转型升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手段。

猜你喜欢
输精发情猪群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深部输精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猪人工授精技术关键点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改良后深部输精方式在后备母猪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关于肉牛冻精改良异地输精的解冻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