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脊膜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9-09-05 11:37云宗金徐鹏程丁新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脊膜血管炎膜炎

云宗金, 徐鹏程,宋 斌,丁新苑

肥厚性硬脊膜炎(hypertrophic spinal pachymeningitis,HSP)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炎性纤维化疾病,其发病与免疫密切相关。常见病因包括:特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IgG4抗体相关性疾病等[1]。HSP是ANCA相关性神经系统损害的罕见表现形式。现报道1例我院诊治的ANCA相关性HSP病例,并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ANCA相关性HSP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77岁,系“进行性腰痛3 y,行走困难3 m”于2018年12月30日入住我院骨科。患者3 y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无明显游走及放射,无明显活动受限,未诊治。3 m前症状进行性加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无法长距离行走。期间曾至多家医院就诊,行胸腰椎MRI检查示胸12椎体压缩变扁,胸腰段后凸畸形,后方硬膜囊受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伴椎管不同程度狭窄;椎管内未见明显占位及狭窄。均给予消炎镇痛等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我院骨科门诊拟“脊柱后凸畸形、骨质疏松症”收住,病程中患者精神尚可,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变化。查体:颅神经阴性,双上肢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右下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病理征阳性。入院后完善检查:血沉69(mm/H)↑;C反应蛋白 6.17(mg/L)↑;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3.38×1012/L,血红蛋白107g/L↓;止凝血功能示纤维蛋白原4.34 g/L↑,D-二聚体2.32 μg/ml↑,FDP 10.11 μg/ml↑;尿常规示隐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女性肿瘤标志物、免疫9项、粪便常规+隐血未见明显异常。头部+颈椎+腰椎MR平扫:(1)脑萎缩;(2)C4/5、C5/6及C6/C7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3)T12椎体楔形变;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入院后予以减轻水肿、营养神经、补钙、止痛等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瘫痪明显伴尿潴留。请我科会诊,结合外院胸椎MRI考虑T9-12椎管内及脊髓异常信号,建议增强(见图1A、1B)。胸椎MRI增强示T8-L2水平脊膜异常信号及增厚,考虑炎性病变(见图1C)。结合病史,考虑肥厚性硬脊膜炎,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完善ANA16项:抗核抗体阳性,核颗粒型,滴度1∶100;ANCA检测:p-ANCA阳性,c-ANCA阴性。行腰椎穿刺检查未见脑脊液流出,考虑与椎管梗阻有关。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后予以甲泼尼龙1000 mg qd×3 d→500 mg qd×3 d→250 mg qd×3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50 mg/d逐渐减量,至20 mg/d维持,同时予以甲钴胺、胞磷胆碱等营养神经,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度洛西汀止痛等治疗,患者双下肢麻木、无力逐渐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强的松逐渐减量。

2019-02-28复查胸椎MRI增强示T8-L2水平脊膜异常信号及增厚,考虑炎性病变如肥厚性脊膜炎,较前片相比,范围缩小;胸椎退行性变,T12椎体呈楔形改变(见图1D)。2019-03-22血沉25(mm/H)↑;2019-06-05复查胸椎MRI增强示T8-L2水平脊膜异常信号及增厚,较前脊膜强化范围缩小,脊髓增粗;胸椎退行性变(见图1E、F)。与2月28日比较见新发强化病灶,提示病情反复,建议继续激素维持,定期复查,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1.2 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检索关键词“肥厚性硬脊膜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或ANCA”;通过Pubmed检索关键词“Hypertrophic Spinal Pachymeningitis”和“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或ANCA”,收集2000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所有相关文献报告,再从中筛选出ANCA相关性HSP患者14例(其中国内报告3例),结合本例共15例。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MRI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ANCA相关性HSP患者中女性更多见(男性3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1∶4。受累年龄范围26岁~77岁,平均58岁,50岁以上患者13例(86.7%)。以HSP为首发症状的患者11例(73.3%)。平均发病时间1 m~3 y,多数慢性病程,逐渐加重。

首发症状表现为:颈胸部或腰背部疼痛(80%),截瘫(73.3%),单纯肢体麻木(6.7%),发热(33.3%),尿潴留(6.7%),束带感(6.7%)。早期以受累脊柱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可短时间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也可多年缓慢逐渐进展,可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晚期出现脊髓横贯性损害(见表1)。

2.2 实验室检查 文献报告提及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均出现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细胞数多数轻度升高(均小于100×106/L),单核为主,亦可正常。ANCA检查中10例p-ANCA阳性(66.7%),3例c-ANCA阳性(20%),两者均阳性1例,1例ANCA指标未细分(见表1)。

2.3 影像学表现 肥厚的硬脊膜在MRI上多呈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所有患者均可见明显强化。全脊柱均可受累,其中胸段受累患者11例(73.3%),颈段受累患者7例(46.7%),腰骶段受累患者3例(20%)。受累硬脊膜范围超过 5个椎体及以上患者12例(80%)。呈连续性条索状强化者14例(93.3%),1例呈结节状强化(6.7%),1例可见两个节段性强化。增强MRI显示,背侧硬脊膜明显增厚者6例(40%),腹侧增厚明显者3例(20%),2例均匀增厚。

2.4 治疗和预后 1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术后未立即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在半年内复发加重,后予以激素治疗后好转。11例患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4例患者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总体预后均可。1例患者在激素减量治疗期间复发(见表1)。

表1 既往和此次报道的ANCA相关性HSP病例回顾

注: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ESR-血沉;CRP-C反应蛋白;CSF-脑脊液;NA-未获得;PSL-泼尼松;CYC-环磷酰胺;DXM-地塞米松;MP-甲基强的松龙;MMF-霉酚酸酯;CyA-环孢素;AZA-硫唑嘌呤;COR-皮质类固醇激素

3 讨 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小血管壁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主要累及小血管(如实质内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无明显免疫复合物沉积[2]。目前AAV主要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及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3]。AAV可累及肺部、肾脏、皮肤、胃肠道及神经等多个系统,其中神经系统病变是除呼吸系统和肾脏之外AAV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甚至在部分患者中可作为首发症状[4]。在AAV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中以周围神经病、缺血性、出血性、癫痫和脑病为常见,肥厚性硬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HP)是AAV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少见形式[5]。

HP是一种以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炎性纤维化和增厚为特征的少见疾病,以肥厚性硬脑膜炎最为多见,HSP少见。1869年Charcot和Joffroy首次描述了HSP,但由于少见,病例报告很少。其特征在于硬脊膜的肥厚性炎症和从局部疼痛到脊髓病的临床症状。Yonekawa等[6]研究发现,HP疾病中特发性最常见,其次为ANCA相关性HP,IgG4相关性少见。本研究发现ANCA相关性HSP患者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4,平均年龄在58岁,多数呈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与Yonekawa等研究的结果相一致。与之明显不同的是,Winkel等[7]报告IgG4相关性HSP中男性患者多见(男女比例2.2∶1),平均发病年龄48岁。

本研究发现ANCA相关性HSP患者中首发症状为神经系统表现的占73.3%,临床症状以局部疼痛或根痛、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为主要表现,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占33%。张仲迎等[4]调查发现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确诊时间最长,预后与确诊时间长短有关。本研究统计的相关文献显示从出现症状到诊断的时间不等,短则1 m,长者数年,诊断较困难。对于HSP的发病过程,Charcot和Joffroy描述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疼痛(局部或根性);第二阶段有神经根压迫的临床症状;第三阶段的特征是脊髓压迫。但本研究显示多数患者进展缓慢,3个阶段存在部分重叠,也有少数患者进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截瘫等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

本研究发现ANCA相关性HSP患者全身炎症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不同程度的升高,脑脊液蛋白升高明显,有核细胞数轻度升高或正常,单核为主,提示颅内及椎管内炎症性病变。ANCA检查中以p-ANCA(+)最为多见。Li等[8]调查发现在中国人群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具有惊人的优势,p-ANCA比c-ANCA更常见。本研究的结果与其一致,提示虽然ANCA相关性HSP是AAV的少见类型,但其主要特点不变。与其不同的是,IgG4相关性HSP 中仅有22%患者血清IgG4(+),多数患者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7]。

MRI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增厚的硬脊膜在常规MRI平扫上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低信号[9]。增强MRI可见明显强化,多呈条索状,背侧硬脊膜较腹侧增厚明显[10]。胸段受累最常见,其次是颈段、腰骶段。受累病变节段较长,通常超过5个椎体节段,脊髓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甚至变性[11]。本研究统计的影像学表现与上述表现相同,提示MRI检查仅能辅助HSP的诊断,无法鉴别不同病因。因此对于影像学考虑HSP患者应常规行ANCA、IgG4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因。目前关于HSP的治疗尚未形成指南共识[12],对于ANCA相关性HSP多使用AAV的治疗方案,主张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预后良好。本文分析认为手术治疗虽然短期内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容易复发,术后仍应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当脊柱外科或神经科医生接诊脊髓压迫症患者时,需要警惕HSP。当老年女性伴随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其他表现时需要考虑有无ANCA相关性HSP可能。进一步的ANCA 检测及MRI增强检查有助于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图A和B显示入院时椎管内短T2异常信号物质填充(白色细箭头),脊髓内稍长T2异常信号(黑色细箭头);图C增强可见脊膜强化明显(白色粗箭头),脊髓受压变细;图D显示2月28日复查胸椎MRI增强见脊膜强化较前明显减轻(黑色粗箭头);图E和图F显示6月5日复查胸椎MR平扫+增强见脊膜强化较前减轻,较2月28日出现新发强化病灶(白色小三角),脊髓受压变性(白色粗箭头)

图1 患者入院时及后续复查胸椎MRI表现

猜你喜欢
脊膜血管炎膜炎
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脊柱手术并发硬脊膜撕裂和脑脊液漏的研究进展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硬脊膜撕裂的综合处理及疗效分析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合并肾损害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