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天通苑,一度被称为“堵城”、“睡城”。熟悉北京的人首先想起的,可能就是地铁立占里汹涌的人流、交通广播中频频提到的堵点。可喜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从教育到医疗、从文化到绿化,“回天计划”正在直击“睡城”发展的痛点,“回天”地区开启了自己的进化之路。
荒废绿地、闲置地块、地下室,被称之“碎片化社区空间。为打造“高颜值”、强互动的碎片化社区空间,满足“回天”居民需求,5月20日,“回天有我”城事社计大赛开启报名。
本赛事是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2018-2020年)》背景之下,针对全球最大的城市社区——回天地区废弃锅炉房、地下室、社区口袋公园、居民活动中心、小型空置房间、社区户外运动场地等6类10个公共空间的激活使用为任务点,以定向任务包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招募设计解决方案,依托昌平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引导资金,推动设计项目落地实施。闲置地块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住宅底商成为创意走廊,群租房改造社区活动空间,地下室变身居民健身中心……在城事社计大赛都有这种可能。
荒废绿地、闲置地块、地下室,这些“碎片化”的社区空间应该如何被利用?如何设计打造既有高颜值又实用的公共空间,满足居民所需?现在,有一大波设计师来到了昌平,他们通过专业所学,经过实地勘查,结合居民需求,为“回天地区”精心设计者。
5月27日上午9點,“回天有我”城事社计大赛第一次社计工作坊正式启动,在大赛组委会的安排下,参赛设计师、居委会、居民代表首先参与了场地勘查活动,以此让参赛团队了解任务点实际场地情况及周边环境。本次现场勘查分成三组,分别到霍营街道龙锦二街口袋公园、紫金新干线二区居民活动中心等10个任务点,查看场地情况及周边环境。在随后举办的第一次社计工作坊上,专家、设计师、居民共聚一堂,以“‘城事对话‘城市、‘社计对话‘设计”为主题,围绕社区空间利用展开交流讨论。
大赛共安排3次设计工作坊。6月底开始,进行作品提交、入围作品公示、在线投票和略演,最终通过的设计方案将与项目实施方签约。